大以色列计划的前世今生

“大以色列计划”是以色列极右翼势力长期秉持的领土扩张蓝图,其演变深刻塑造了中东地缘格局。以下从历史脉络、核心逻辑、当代实践及地区反应四个维度解析该计划的前世今生:

一、思想渊源:犹太复国主义的扩张基因(19世纪末-1948)

  1. 宗教与政治的双重驱动

“大以色列”概念源于犹太教经典中“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的“应许之地”叙事,但现代版本实为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政治建构。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创始人泽夫·雅博廷斯基1923年提出“铁墙理论”,主张以军事威慑迫使阿拉伯人接受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和外约旦(今约旦)的统治。

  1. 建国初期的战略克制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限于实力不足,仅控制联合国分治方案中约55%的领土,但未放弃对“圣经疆域”的诉求。1967年前的“大以色列”目标聚焦于吞并约旦河西岸和加沙。


⚔️ 二、领土膨胀:战争催生的“中以色列方案”(1967-2020)

  1. 六日战争的转折点

1967年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加沙、叙利亚戈兰高地及埃及西奈半岛,极右翼首次公开提出“大以色列”概念,主张永久吞并这些区域。

  1. 从“全吞并”到“渐进式扩张”

因国际压力,以色列调整策略:

三、内塔尼亚胡时代:从暗流到公开(2020-2025)

  1. 正常化掩护下的殖民加速
  1. 加沙战争与“终极计划”摊牌

四、阿拉伯世界反应:从抗议到战略觉醒

  1. 外交谴责与实质无力

沙特、埃及、约旦等17国联名抗议“大以色列”言论,阿盟斥其“殖民幻想”。但经济依赖(如埃及年受美援13亿美元)和军力差距使反制行动受限。

  1. 地缘重组加速

⚖️ 五、历史对照与未来走向

阶段

核心特征

领土范围变化

国际反应

思想萌芽期

(1897-1948)

宗教叙事政治化

理论涵盖约旦河东西两岸

阿拉伯世界抵制

战争扩张期

(1967-1993)

武力夺取+定居点事实吞并

控制西岸、加沙、戈兰高地

联合国242号决议要求撤军

策略调整期

(1993-2020)

以和平协议掩盖渐进扩张

归还西奈半岛,强化西岸控制

《奥斯陆协议》失效

公开推进期

(2020-)

借正常化加速殖民,公开终极目标

加沙占领→剑指约旦、埃及领土

阿拉伯联盟分裂,多极反制兴起


总结:旧梦新危局

“大以色列计划”的本质是殖民逻辑的现代复刻:雅博廷斯基“无视原住民主权”的训导,正被内塔尼亚胡以“无人机+定居点+石油美元”的组合拳执行。然而,今日中东已非1967年:

当内塔尼亚胡在阿拉斯加与普京握手时,中东的沙漠正酝酿新秩序——旧帝国的幻梦,终将埋葬于多极世界的黎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0

标签:历史   以色列   前世   今生   计划   约旦   埃及   领土   定居点   西岸   巴勒斯坦   叙利亚   黎巴嫩   中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