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搞事,真当中国是软柿子了?
30国联手,对华出手,手法五花八门。贸易、金融、技术、舆论几路并进,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迅速攀升至顶点。
美国领头,欧盟、日本、加拿大响应,一张围堵中国的大网悄然张开,个个来者不善,都是劲敌。
但这一次,中国没有忍,一套组合拳挥出,打到哪儿,哪儿疼。
自从,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政策强硬回归,加征关税、技术封锁、金融制裁多管齐下,手段比上任更重。
先是美国商务部恢复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政策,随后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中兴等企业获取美系芯片。
这次美国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搞起了拉帮结派,试图在多个领域对华进行围堵。
咱先说欧盟吧,一个快被特朗普关税大锤挥的喘不过气来的“盟友”,结果转头却跟着美国一起对中国下手。
7月18日,欧盟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第18轮制裁,对俄罗斯制裁?结果名单上赫然出现了中国两家银行。
理由是“为俄罗斯军方提供金融服务”,但却没公布任何实质证据。
真是醉了,欧盟你制裁你的,牵扯中国算怎么回事?难道也学特朗普玩起那套二级制裁”招数?
日本也没闲着。
更具挑衅意味的,7月份,日本航空自卫队的YS-11EB电子侦察机连续闯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解放军出动歼轰-7A伴飞拦截,两机最近水平间距仅30米。
这不是常规飞行,是一次带着目的的“碰瓷式侦察”。
日本没有通报,却反咬中方称中国军机 “异常接近” 的行为 “有可能引发偶发性碰撞事件”,向中方表示严重关切,强烈要求切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被包括《朝日新闻》在内的多家日媒报道,借此炒作中国军事威胁。
中方早在2013年就明确规定,所有进入东海识别区的外军飞行器必须提前通报。这次行为,显然是故意挑衅。
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明确回应,日本航空自卫队侦察机多次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抵近侦察,中国军机依法对其查证识别、跟踪监视,相关处置行动完全正当合理、专业规范。
加拿大的操作更让人看不懂。
此前,加拿大对中方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并强制中国企业如海康威视等关闭在加业务,直接影响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企业的对加出口计划。
这还没完,7月16日,加拿大财政部宣布,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钢铁产品加征25%附加税。理由是“预防中国产能外溢”。
此举并非无风起浪。
几天前,美国刚刚威胁要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
然而,面对美国的高压,加方没有反制,而是转向中国出手。
不得不说,加拿大的这番操作也是看得人匪夷所思,还真是美国“虐”加千百遍,加拿大对美如“初恋”。
除了贸易、金融、技术,混合战还打到了舆论和地缘政治战场。
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海上安全问题高级别辩论。美国代理常驻代表多萝西·谢伊在会上指责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地区,特别是关键基础设施和港口运营的过度影响” 表达了担忧。
并渲染中国行动 “对海上安全和商业构成威胁”。
针对美方的无端指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当场予以严正驳斥,指出美方炮制谎言,无非是为其自身控制巴拿马运河制造借口,并敦促美方停止造谣生事。
同时,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也在发言中重申,巴拿马对运河拥有完整主权,运河的永久中立地位必须得到所有国家的尊重与遵守。
正主都下场辟谣了,美方却还无妄指责,心里打的算盘无非是为自己控制巴拿马运河制造借口。
但这种炒作,反映出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对中方不断发起“认知攻击”。
美国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焦虑,试图将中方塑造成“全球威胁”。
很明显,30个国家沆瀣一气,加拿大、日本、欧盟,频繁挑衅又无端制裁,美国在联合国渲染“中国威胁论”。
但来都来了,岂有 “不迎”的道理?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面对多国围堵,中方的回应来得更猛。
8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认定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自8月14日起征收75.8%临时反倾销保证金。
这个税率,几乎断了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的路。
油菜籽是加拿大的重要出口商品,每年向中国出口额超过260亿元人民币,占其全球出口的一半以上。
中方此举精准落点,直击加拿大农业腹地。
当天,加拿大油菜籽期货价格大跌6.5%,创下四个月新低。
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公开喊话称,中方举措正值今年收获季即将开始之际,会对该国农业造成 “毁灭性影响”,并呼吁卡尼政府马上行动。
当然了,日本中方也不会放过,日本不仅在军事上挑衅,也在技术上对中方步步紧逼。
中方选择从另一条线反制,打它的强项——材料。
8月12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税率在13.8%至30.1%之间。
这种橡胶是制造高端轮胎、医用瓶塞的重要原料。
日本丁基株式会社等龙头企业深受影响,而中国是其主要出口市场之一,占比达15%以上。
日本企业对这一决定反应谨慎,但业内普遍担忧中日材料贸易链将被迫重构。
这些措施背后,是中方对“遏华联盟”的精准拆解。
欧盟方面的挑衅,中方也没有忽视。
7月,欧盟将中国两家中俄边境银行列入对俄制裁名单。
中方随即在8月13日宣布,将欧盟两家立陶宛银行——UAB Urbo Bankas 和 AB Mano Bankas——列入反制清单。
禁止境内组织与其开展交易与合作。
这一操作的背后,不仅是对等反制,更是一次“杀鸡儆猴”。
立陶宛是欧盟内部对华最激进的国家之一,多次就台湾、新疆等问题炒作立场。
中方选择其银行下手,是给整个欧盟敲响警钟:希望其珍惜中欧友好关系,纠正自身错误行为,停止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和中欧关系。
与此同时,中方并未直接制裁德法意等金融巨头,仍然为中欧合作留出空间。
中方这次的反制,是有节奏、有逻辑的。
不是全面报复,而是找准对方软肋,逐一拆解。
打加拿大农业,是打其票仓;
打日本材料,是打其强项;
打欧盟金融,是打其神经。
每一招都不重样,但都打在实处。
更重要的是,中方始终保留了合作空间。
没有全面禁止进出口,没有退出谈判机制,也没有对美国直接反制。
这是“以战止战”的姿态,也是“点到为止”的克制。
来而不往非礼也,动我利益,必有代价。
30国联手,中国照接不误。
不是硬碰硬,而是谋定而动。
打蛇打七寸,制敌于无形。
但在今天,这场“混合战”,更是一场考验大国智慧与底气的较量。
中国亮出底牌,也亮出态度。
总的来说,我们不惹事,更不怕事。中方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有以一敌百的能力。
所谓“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同时,中方也在用行动告诉世界:任何侵害他国正当利益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