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使出“借刀杀人”之计后,特朗普决定:马上跟中国上谈判桌

“中美谈判重启,美农焦虑升级,稀土、关税、俄乌问题多线交织。”——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证实,2025年9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同比骤降87%。与此同时,全球稀土价格飙涨至三年来新高。金融时报、彭博社和《外交学者》均指出,中美在马德里的新一轮经贸谈判,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地缘格局的关键变量。

盟友冷眼旁观,特朗普“借刀杀人”策略失灵

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农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中国转向巴西等其他供应国,美国豆农发现自家的仓库堆满了滞销的粮食。社交平台上,农民们向特朗普政府发出焦急呼声:“我们需要订单,我们需要中国市场。”

特朗普的应对手法并未直接指向中国。他试图拉拢欧盟和G7,联合对中国、印度施加高达100%的新关税。美国财政部2025年9月的公开数据表明,G7国家整体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在过去两年不降反升。欧盟委员会例会纪要披露,在关税问题上,欧盟各成员国分歧极大,德国和法国坚持“不冒险”,意大利和西班牙则反对激化贸易冲突。

G7和欧盟的“装死”态度让特朗普的多边压力战术瞬间失效。相关智库分析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体量与全球供应链深度绑定,欧美盟友难以承受与中国的激烈对抗。特朗普原以为能够用“借刀杀人”之计,让欧洲“打头阵”,自己坐收渔利,如今却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农业与军工双重压力,美方不得不回头求和

美国国内压力愈发沉重。美国农业部和《华尔街日报》联合调查发现,2025年美国大豆出口额预计创近十年新低,大豆价格下跌15%。与此同时,军工企业的供应链安全警报再次拉响。美国国防部内部报告明确指出,F-35隐形战机等关键装备的永磁体仍严重依赖中国稀土。一旦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军备生产将面临断供风险。

在9月9日的中美防长视频会议上,中国防长董军向美方直接表态:“不冲突、不对抗是底线。”他还提醒美军高层,若军事关系紧张升级,中国完全有能力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国防部随后发布的简报称,保持与中国的沟通渠道畅通,已成为当前美方的优先事项。

一边是农业州的选票压力,一边是军工供应链的“命门”,特朗普政府在双重夹击下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外交层面,王毅外长9月10日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话时,明确要求美方在台湾等核心利益问题上谨慎行事,并呼吁美方承担大国责任,推动全球经济稳定。

会谈临近,博弈焦点浮现

9月1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宣布,将在马德里与中国代表团展开第四轮经贸谈判。这距离双方延长的90天关税休战期仅剩一个多月。彭博社推测,马德里会谈将成为中美“危机管控”的关键节点,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解”。

根据公开资料和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此轮谈判美方核心诉求有三:一是要求中国继续稳定供应关键稀土,二是希望中国在俄乌冲突调停上发挥作用,三是寻求中国配合美方,体面结束“对等关税”政策。美国联邦上诉法院8月裁定特朗普时期的对等关税“缺乏法律依据”,为美方在谈判桌上争取台阶。

中国方面则紧紧抓住稀土、农产品、数据安全等关键议题。以TikTok案为例,美方强制要求字节跳动剥离美国业务,而中国则以稀土和数据监管为筹码,使谈判趋于复杂化。去年底,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条例》已为后续博弈提供了足够弹性空间。

地缘多线作战,谈判背后暗流涌动

马德里会谈的时间点极为微妙。APEC峰会即将召开,特朗普渴望借此与中方元首达成高层会晤,为中期选举增加筹码。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农业州选票和军工利益直接影响特朗普在2026年中期选举的胜算。美方希望通过短期妥协稳住农民和产业界,延续对中国的“强硬”形象。

俄乌冲突成为谈判桌上的新变量。美国国务院内部通报显示,特朗普担心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抢风头”,但又不得不承认,没有中国的影响,停火几乎无望。外交学者分析称,美方希望中国在幕后劝说俄方停战,自己则在公开场合“收割成果”。

与此同时,欧洲对中美“关税战”态度仍极为谨慎。德国工商联合会和法国经济部在9月的联合声明中,反对新一轮大规模对华关税,呼吁各方通过协商解决分歧。日本、加拿大等国则担忧本国企业在中美角力中“躺枪”,多次表态反对贸易摩擦升级。

谈判前景扑朔迷离,“有限妥协”难解结构性矛盾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中美贸易结构性矛盾并未因谈判而缓解。稀土、农产品、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的利益冲突,短期内难以彻底化解。贝森特与中国代表团的马德里会谈,更多被外界视为“危机管理”与“缓兵之计”,而非真正的战略转向。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多次重申,经贸合作可以成为中美关系的“减压阀”,但必须守住台湾、南海等核心利益的红线。路透社援引内部人士透露,中国代表团已做好“谈不拢就走人”的心理准备。美国媒体则普遍认为,特朗普会以“暂缓关税”换取中国在农产品采购、数据监管等方面的局部让步,确保自己在2026年选举前维持经济和外交的平衡。

各路资本市场对谈判前景表现谨慎。2025年9月中旬,全球主要股指波动加剧,稀土板块逆势上涨。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马德里会谈结果即便出现暂时突破,也难以消除中美深层次的信任赤字。

中美分歧管控的多重变量

观察马德里谈判背后的深层逻辑,可以发现中美关系已进入“多层次危机管控”阶段。军事沟通为防止误判提供最低安全阀,外交对话为未来合作定调,经贸谈判则成为现实利益博弈的主战场。

2025年9月的这轮谈判,更多是为APEC元首会晤和美国中期选举铺路。中国利用稀土、农产品等战略资源掌握了主导权。美国则试图通过谈判“打补丁”,缓解国内矛盾,延续自身强硬形象。双方都明白,结构性矛盾短期难以化解,但“全面对抗”亦非双方所愿。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高度复杂化,任何一方的激进行动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马德里会谈的成败,已被全球资本、产业界和地缘政治观察家视为未来两年国际局势走向的风向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财经   中国   谈判桌   借刀杀人   美国   马德里   美方   稀土   中美   关税   关键   外交   中美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