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砸锅!又一外企刻意 “辱华”,不到 48 小时,付出代价惨重

在全球化商业浪潮中,品牌跨越国界寻求市场扩张本是寻常事,但当逐利之心忽视文化底线与民族情感,一场商业信誉的 “海啸” 便可能瞬间掀起。

近期,瑞士手表品牌 Swatch 就因一场 “眯眯眼” 风波,深陷舆论漩涡,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公关危机,更是一面映照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必须尊重中国文化、坚守民族尊严底线的警示镜。

公然挑衅

2025 年 8 月 15 日,Swatch 在其官网悄然上线一张宣传照,画面中一位男模特伸出手指,刻意将眼角向上提拉,做出极为夸张的 “眯眯眼” 造型。

搭配着奇特的妆容与服装,整体形象显得怪异且扭曲,这本应是展示品牌时尚理念的宣传物料,却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中国消费者群体中激起千层浪。

“眯眯眼”,这一看似简单的眼部动作,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却有着长达百余年的丑恶历史,回溯 19 世纪,欧美种族主义者出于对东亚人的偏见与歧视,炮制出各种丑化形象。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在 1847 年出版的《中国总论》中,公然将中国人描述为 “了无兴趣、不自然和不文明的‘猪眼’民族,对他们你尽可以嘲笑”。

1858 年 4 月 10 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广东歌谣》,更是用 “哎哟,我那顽固的中国佬…… 长着小猪眼,拖着长尾巴” 这般充满恶意的歌词,将对华人的歧视表露无遗。

此后,西方影视、文学作品不断强化这种刻板印象,如 “傅满洲” 这一虚构的邪恶华人形象,就常以 “眯眯眼” 示人,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的错误认知。

久而久之,“眯眯眼” 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针对华人乃至亚裔的歧视符号,承载着沉重的历史伤痛。

因此,当 Swatch 宣传照中的 “眯眯眼” 造型映入中国消费者眼帘时,愤怒瞬间被点燃,当天大量投诉如潮水般涌向 Swatch 客服。

消费者在电话中难掩怒火,质问品牌为何做出如此伤害民族感情的举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呈爆炸式增长,短短数小时内,阅读量便突破千万大关。

网友们纷纷留言,“2025 年了,Swatch 还玩这种歧视把戏,简直不可理喻”“这不是审美问题,是对中华民族的公然侮辱,必须道歉”。

更有众多消费者直接呼吁抵制 Swatch 及其旗下包括浪琴、天梭、欧米茄、宝玑等在内的所有品牌,一场自发的维权行动在网络世界迅速蔓延。

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Swatch 最初的反应却令人大失所望,整整一天品牌方如鸵鸟般对争议视而不见,未发布任何回应。

直到16日深夜,Swatch 才在微博发布了一则简短声明,轻飘飘地表示 “已删除相关资料,深表歉意”。

这迟来且缺乏诚意的道歉,不仅未能平息众怒,反而引发更多质疑,有媒体敏锐发现,道歉声明发布后,涉事照片在欧美和港澳台官网上依旧堂而皇之地挂着,直到 17 日才完全删除。

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就像一把尖锐的刀,再次刺痛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大家感觉自己被 Swatch 轻视了,被当成了好糊弄的傻瓜。

Swatch 真的不知道中国市场对它有多重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看看财报数据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痛失中国消费市场

Swatch 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从财报数据便能清晰看出2023 年,中国市场为 Swatch 集团贡献了高达 26.3 亿瑞士法郎的销售额。

占全球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且是当年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市场,堪称 Swatch 的 “业绩发动机”。

2024 年,即便中国市场销售额出现 30% 的下滑,但占比仍达 27%,平均每四块 Swatch 手表中,就有一块被中国消费者买走。

到了 2025 年上半年,集团业绩更是糟糕,净利润暴跌 88% 至 1700 万瑞士法郎,Swatch 竟将下滑原因直白归咎于 “中国市场拖累”。

一边依赖中国市场 “输血” 维持经营,一边却用歧视性广告刺痛中国消费者的心,这般 “吃饭砸锅” 的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正所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Swatch 的傲慢与无礼,在短时间内便遭到市场的有力回击,事件爆发不到 48 小时,一系列恶果接踵而至。

首先是资本市场的 “用脚投票”,8 月16日Swatch 集团股价单日跌幅超过 3%,创下近三个月新低,市值大幅缩水。

投资者们纷纷撤股,不再合作,之前喜爱这个品牌手表的粉丝也不再踏入商店的大门,销售渠道也遭受重创,国内多家电商平台果断下架 Swatch ESSENTIALS 系列产品,表明立场。

拒绝为这类伤害民族感情的商品提供销售平台,部分线下经销商同样寒心不已,纷纷暂停进货,生怕砸在手里的库存成为烫手山芋。

最为关键的是,消费者信任的崩塌,犹如一场地震,震碎了 Swatch 在中国市场苦心经营的根基。

在社交平台大家都在一致抵触这些在中国赚钱的外国牌子,它们这种恶劣行径刺痛了消费者的心,在我们国家赚钱,却反过来背刺我们国家

这种牌子就应该立马消失在中国,其实这不仅代表的是一个品牌,更是多年来那些外国对中国的态度。

结语

我们国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就是为了在国际上有可以说话的资格,以及不可撼动的地位。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之前的“任人宰割”的国家,任何造成国家名誉损失的行为,中国都会“拿起武器发起反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财经   惨重   外企   代价   小时   中国市场   中国   品牌   中国消费者   民族   国家   东亚   消费者   瑞士法郎   刺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