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特朗普当回事,沃尔玛恢复从中国进口,关税全部由美国人买单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最近有个新闻挺有意思,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被曝恢复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但有个关键细节——关税要由美国买家来承担,这消息一出,美国网友炸锅了:“不是说好要制造业回流吗,合着我们又要多花钱了?”

为啥非得吃回头草?

沃尔玛重新"剁手"中国货,中美商家都在打什么算盘?最近美国超市巨头沃尔玛的一个动作引发热议——要求恢复因月初关税战而暂停的货物运输,重新加大对中国商品的采购力度,但这次有个新变化:增加的关税成本直接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沃尔玛恢复,美国老百姓要掏更多钱?这事儿可不简单!这个商业决策的背后,暗藏着中美贸易战五年后,两国企业都在经历的生存博弈,这就得从特朗普时代的贸易战说起,2018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25%的关税,当时很多美国企业都急得跳脚。

"中国制造"四个字在沃尔玛货架上向来是高频词,但自2018年贸易战开打后,这家零售巨头曾信誓旦旦要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如今剧情却出现反转:服装、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品类重新出现大量中国供应商身影,不过商品标签上悄悄涨了价,

沃尔玛这种"中国制造"重度依赖户更是头疼,为了避税,他们搞了个"骚操作":把中国商品先运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换个标签在出口美国,业内管这叫"洗产地",但这两年美国海关查得越来越严,这招失灵了,也就不好使了。

这种"曲线救国"背后是赤裸裸的成本账,越南工厂的牛仔裤报价比广东贵,印度生产的充电线良品率根本达不到百分百,墨西哥家电配件交货周期长达三个月,沃尔玛采购总监私下吐槽,算上物流延误和品控风险,所谓多元化供应链根本省不了钱。

而现在沃尔玛直接摊牌——继续从中国进货,但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采购商,翻译成人话就是:东西还是中国造,但进货价要涨,这些钱最后都得消费者买单,比如原本10美元的儿童自行车,现在进货商得多付关税,商场售价可能直接涨到15美元。

这再次印证了‌中国制造真香定律‌,别看美国整天喊"脱钩",但像玩具、家电、日用品这些领域,我们中国工厂的生产效率、产业链完整度依然吊打其他国家,沃尔玛的采购主管私下吐槽过,在越南找家能稳定生产带蓝牙功能的电动牙刷厂,可比在美国找会修高铁的工程师还难!

毕竟,‌疫情把东南亚制造业的底裤都扒了,正所谓东南亚不靠谱,越南工人的月薪都涨到400美元了,效率却只有中国工人的60%,更别说那个时候三天两头的封城停产,有老板算过一笔账,即使加上关税,从中国进货的总成本还是要比在东南亚建厂低。

‌美国人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202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上千亿的美元货物,创历史新高,沃尔玛财报显示,其美国门店约40%商品来自中国,老百姓嘴上喊着支持国货,身体却很诚实——沃尔玛自有品牌"惠宜"的平替商品,七成都是中国制造。

这波操作谁最受伤?

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数字游戏最终演变成"击鼓传花",中国工厂通过技术升级硬生生把成本压低,美国进口商咬牙,剩下的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不少加州的家庭主妇发现,四口之家每月生活开支比疫情前多了不少,就超市里的连保鲜膜都在涨价。

‌美国消费者肉疼‌,普通家庭每年额外多花上千美元,毕竟,婴儿奶瓶涨,LED灯泡涨,这些日常开销积少成多,洛杉矶超市里,美国家庭主妇举着中国产炒锅苦笑道,它现在比我老公的时薪还贵!

‌涨价潮停不下来‌的,美国6月CPI同比都在增长,其中就包括涨幅占比很大的,服装、家居用品等,据预测,沃尔玛这波操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Costco、Target等零售商估计很快跟进。

‌产业链"中国+"趋势‌,有脑子的外企开始玩新套路,核心部件在中国生产,在墨西哥/东南亚组装,最后运美国,既绕开部分关税,又保住中国供应链优势,就像苹果手机,郑州产的摄像头模组到印度装个壳,就算"印度制造"了。

‌政策的转向‌,让拜登政府现在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是继续加税?通胀数据将要爆炸;可是取消关税?面子上挂不住,最近美财长私下跟零售商通气,暗示"可能调整部分商品税率",不过大选在即,这事儿估计得拖。

钱包投票的悖论,‌美国制造商被面临反杀,原本指望关税保护本土企业,结果中国货涨价后依然有竞争力,俄亥俄州有家工具厂的老板哭诉,我们扳手定价25美元,中国扳手加上关税才卖22美元,客户用脚投票啊!

这种转嫁存在明显的"品类歧视",技术含量低的日用百货最难消化关税,而像医疗器械等高科技产品,中国企业反而借机提价,浙江某医疗器械厂老板直言,我们的精密导管全球独一份,不加价对得起研发投入吗?

沃尔玛的"真香"现场,正是‌沃尔玛打自己脸‌,2020年还信誓旦旦要"五年内采购500亿美元美国货",现在转头就拥抱中国制造,不过人家财报显示,供应链调整后毛利率反而提升了1.2%,毕竟涨价也能多赚点,美国消费者正在上演精分现场,一边在社交媒体大骂中国商品涨价,一边用真金白银继续投票。

沃尔玛黑色星期五数据显示,贴有"关税附加费"标签的商品销量下降的微乎其微,远低于预期,就连俄亥俄州大学生的话都很实在,中国产的无线耳机卖50美元,美国品牌要120美元,这个选择题太好做了。

中国制造不可替代?

表面上看,沃尔玛在重走回头路,实际上全球供应链正在进行深度重组,东莞某服装代工厂的生产线出现新变化——裁剪环节留在本地,缝制转移到缅甸工厂,最后质检包装又回到中国,这种"中国+1"模式既规避了关税风险,又保住了核心工艺。

但完全替代中国供应链仍是天方夜谭深圳华强北的一个充电头作坊能三天出样品,七天量产,这种敏捷制造能力让印度同行望尘莫及,更关键的是,长三角地区已形成手机零部件半小时配送圈,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不是五年八年能复制的。

这种矛盾背后是残酷的性价比逻辑,就像美国不少店家老板,也都算过一笔经济账,即便算上关税,中国制造的仍比美国本土产品便宜近一半,如果全部换成美国货,那他们的店铺连月租金都是付不起的。

这事儿释放的信号,也是‌贸易战反噬的实锤‌,美国智库算过账,关税的90%都被转嫁给消费者和企业,就像往天上扔回旋镖,最后砸自己脑袋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数据显示,贸易战让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一笔不小的开销。

郑州到洛杉矶的集装箱运费,已经从疫情期间的2万美元暴跌到2000美元,当海运比空运便宜20倍时,‌全球化打不死‌,地球村模式根本挡不住,就像网友神评论,Made in China是刻在沃尔玛DNA里的出厂设置。

‌企业比政客要实在的多,政客喊口号,企业算细账,沃尔玛的采购经理透露,他们做过200多次成本测算,结论都是"硬脱钩必亏钱",现在这波操作,相当于给美国政府递了封"臣妾做不到"的折子。‌

要‌警惕政客画的大饼‌,制造业回流不是建几个厂就能解决的,特斯拉上海工厂每辆车都比美国低3,这不是靠补贴就能追上的,就像网友吐槽的,美国工人时薪够买三杯星巴克,中国工人时薪够买三十杯蜜雪冰城,成本差在这呢!

沃尔玛这波操作就像面照妖镜,照出了全球化的顽固真相,就像供应链股票‌,A股投资者可以留意集装箱运输、跨境电商、家电出口企业,美国那边,沃尔玛股价今年已涨15%,跑赢标普500指数,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了。

当中国制造遇上美国关税,在商业世界里,性价比才是永恒的王道,政客的豪言壮语在真金白银面前,终究敌不过市场规律,当深圳工厂的机器重新轰鸣时,纽约超市货架上的价签正在默默改写经济学教科书。

更深远的影响在投资领域,苏州工业园里的美资工厂开始调整股权结构,通过引入新加坡资本变身"第三国企业",这种"去美国化"操作让华盛顿的政客们始料未及——他们本想打击中国制造,却意外催生了更复杂的全球资本网络。

沃尔玛的采购转向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全球化退潮下的商业真相,政客的关税大棒终究敌不过市场的生存法则,这场拉锯战,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反而是正在催生商业新物种,在真正的商业世界里,从来没有非黑即白的对抗,只有永恒的利益平衡。

参考来源:

环球时报——这份“恢复供货”通知值得华盛顿深思 2025-04-28


每日经济新闻——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美知名巨头:仍将从中国采购!加州一港口货运量预计暴跌44%!沃尔玛等警告:两周内美国货架将变空 2025-04-25

新浪财经——美国三大零售巨头CEO齐赴白宫,商讨关税对零售业影响 2025-04-22

金融界——沃尔玛中国:为外贸企业开设绿色通道,供应商合作申请现已开通 2025-04-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关税   中国   越南   东南亚   国货   政客   美国   买单   国人   工厂   美元   商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