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个全球著名穆斯林大国,即将向中国出口大量猪肉

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今年的10月2 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迎来一列特殊的中欧班列,车厢里装的不是工业品,而是5000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冷鲜猪肉,刚完成检验检疫的五花肉还带着冰碴,很快就将出现在北京、上海的超市冷柜里。

这场景让不少人直呼“颠覆认知”,毕竟哈萨克斯坦明明是穆斯林占70%的国家,怎么还成了猪肉出口国?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并非“尝鲜式出口”,这个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能富余40多万吨猪肉,早就把中国当成了“潜力市场”。

哈萨克斯坦的养猪史

这批猪肉的“含金量”着实不低,带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无非洲猪瘟疫区”认证,从哈萨克斯坦北部农场到中国餐桌,全程冷链仅用72小时。

要知道从西班牙、巴西进口的猪肉,光海运就得一个月,新鲜度根本没法比,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猪肉进口占肉类进口总量的16.7%,哈萨克斯坦的加入正好补上了优质肉源的缺口。

哈萨克斯坦的养猪史简直是部“逆袭剧”,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前,这里的生猪存栏量高达320万头,是整个苏联阵营的“肉库”之一。

当时苏联为啥力推养猪?因为猪的粮食转化效率高、饲养周期短,完美契合工业化需求。

北部草原划出10.2%的农业用地专门搞养殖,贡献了全国36%的猪肉产量,苏联科学家1968年还特地培育出耐低温的“哈萨克杂交猪”,那时的养猪场全是现代化配置,连饲料配方都是莫斯科统一制定的。

但1991年之后好日子到头了,俄罗斯族、德裔等猪肉消费群体大量离开,主体民族比例上升,银行怕担风险不肯放贷,政府也没心思管农业。

到2017年生猪存栏只剩80万头,年产量不足10万吨,当年还得进口2400吨猪肉救急。

转机出现在2017年,哈萨克斯坦把养猪业写进《国家农业工业综合体发展计划》,每公斤给98坚戈(约1.6元)补贴。

别小看这笔钱,养殖户买饲料的成本直接降了接近20%,存栏量慢慢回升到100万头,养猪户联盟主席维克托・林早就算过账:“中国市场能消化我们10万吨年产量,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最让人好奇的是,穆斯林国家怎么容得下猪肉产业?答案藏在哈萨克斯坦的“世俗密码”里。

清真寺旁摆猪肉柜台的日常

在首都阿斯塔纳的“MEGA”超市,猪肉柜台和牛羊肉专柜紧挨着,五花肉、猪排骨码得整整齐齐,价格牌上明码标价。

街头的“老俄式”餐馆里,哈萨克族厨师正烤着猪肉馅饼,隔壁桌的哈萨克族食客点着手抓肉,互不干涉。

这种场景早成日常,这个国家130多个民族里,20%的俄罗斯族本来就有吃猪肉的传统,两种饮食文化早融合了。

关键是制度保障,宪法明确“政教分离”,伊斯兰教法没有法律效力,有游客拍过有趣的画面,清真寺门口的广场上,哈萨克族大妈推着婴儿车遛弯,不远处的酒吧里年轻人正喝着啤酒。

在哈萨克斯坦,人们互相尊重,宗教是个人信仰,不会干涉经济产业,所以大家更不会管你吃什么。

其实这在世俗化伊斯兰国家不算新鲜事,土耳其超市里猪肉制品常年缺货,印尼巴厘岛的烤乳猪更是网红美食,说白了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自己也能活得自在。

中哈猪肉贸易能成根本是“各取所需”,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国内人均猪肉消费量才5公斤,40多万吨富余产量卖不出去就是浪费。

中国呢?每年人均吃40公斤猪肉,是全球最大市场,而且双方早铺好了路,到2025年,中哈签了23份农产品议定书,1718家哈企拿到对华出口资质,猪肉只是“开胃菜”。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双向奔赴

中国的“小算盘”更精,以前猪肉进口依赖西班牙、巴西,运输远、订单波动大,2025年4月还取消了1.2万吨美国猪肉订单。

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不仅72小时直达,还能减少对美洲大豆饲料的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

更重要的是安全,经历过非洲猪瘟后,中国对猪肉安全要求极高,哈国的“无疫区”身份正好对症。

这次签署的议定书把规矩立得明明白白,冷冻肉、冰鲜肉、猪肉副产品全准入,检验检疫标准一一对应,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官员透露:“下一步还要推牛羊肉、乳制品,这条贸易线要越走越宽。”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阻力,哈萨克斯坦养猪户联盟主席维克托・林坦言,前些年找银行贷款,一听是养猪场,直接被拒:“有的银行经理说‘这不合适’,其实就是观念没转过来。”

但经济规律终究能打破观念壁垒,北部的科斯塔奈州,苏联时期的老养猪场被盘活,现在雇了200多个当地农民,月薪能拿到15万坚戈(约2500元),以前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政府看得更长远,出口10万吨猪肉能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还能带动冷链、运输产业。

这5000吨猪肉其实也是对刻板印象的“暴击”,很多人一提“斯坦国”,就想到草原、帐篷、宗教禁忌,却不知道哈萨克斯坦早是现代化国家,高速公路通到每个州,5G覆盖率超80%,年轻人用着抖音刷着剧。

结语

一个国家可以有穆斯林多数群体,也可以搞养猪业,可以尊重传统信仰,也能拥抱现代贸易,就像哈萨克斯坦街头的猪肉柜台和清真寺能和平共处,不同文明也能找到合作的平衡点。

当中国家庭的锅里炖上哈萨克斯坦猪肉,我们吃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种启示,差异从来不是隔阂的理由,务实与包容才是相处的密码,而这条连起中亚与中国的猪肉贸易线,未来还会带来更多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穆斯林   猪肉   大国   中国出口   没想到   著名   全球   哈萨克斯坦   中国   哈萨克族   苏联   俄罗斯族   国家   养猪场   清真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