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致癌是真的吗?哈佛大学调查11万人长达36年,结论终于出来了

染了一辈子头发的她,查出癌症时傻了

“医生,我这辈子最怕的,不是老,而是变丑。”

坐在诊室里的王阿姨,63岁,头发乌黑发亮,衣着得体,看起来顶多五十出头。
可她手里的诊断书,却让所有人沉默——乳腺癌

“是不是因为我常年染发?”
她的眼神慌乱、害怕。那一刻,她的女儿也在旁边哭着问我:“医生,染发真会致癌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这不是一个孤例。
几乎每个门诊,都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
年轻人为了追时尚频繁换色;中老年人怕白发显老,隔月染一次。
但朋友圈里流传的“染发=慢性自杀”说法,又让无数人陷入恐慌。

到底真相是什么?
今天,我来把这事讲透。


一、哈佛大学36年研究:染发≠一定致癌,但有风险

这不是网络传言,而是权威研究结论。

哈佛医学院团队对11.7万名女性护士进行了长达3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

结论令人惊讶:

普通人使用染发剂,并不会显著增加大多数癌症的风险。

换句话说,染发本身并不等于“致癌”。

但研究也发现:
长期、频繁染发的人群中,某些癌症的发病率略有上升,比如:

虽然这个上升幅度不算“惊人”,但对部分人群(尤其有家族史或长期接触染发剂的职业人群)来说,确实不能忽视。


二、那染发剂到底“危险”在哪里?

❶主要问题出在“永久性染发剂”

染发剂分三种类型:

危险就在于——永久性染发剂含有苯二胺(PPD)等强氧化物质。
这种成分能穿透毛鳞片,让色素牢牢附着在头发内部。

但同时,它也可能穿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血液。
动物实验表明,高浓度PPD会引发基因突变和细胞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因此把**“职业性接触染发剂”列为2A类致癌物**——
也就是“对人类可能致癌”。

注意,是“长期、大量、职业接触”,
比如理发师、染发厂工人。
而不是每隔几个月染一次头发的普通人。


❷苯、铅、汞、氨水等杂质,是隐藏的“黑手”

一些三无染发产品为了显色快、上色深,加入了金属离子重金属杂质
这些成分一旦被皮肤吸收,就可能导致:

我接诊过一个女性患者,染发后头皮发红肿胀、起疱。
化验结果显示,她体内铅含量超标4倍
原因正是——使用了网购“植物纯天然”假染发剂。


❸频繁染发,会让头皮“防线”塌陷

人的头皮就像“皮肤城墙”。
染发剂中的氨、过氧化氢等碱性物质,会反复破坏皮脂膜,使毛囊暴露。

长期如此,会出现:


三、这些“染发误区”,正在悄悄坑害你

很多人染发不怕化学伤害,
怕的是“白发被看见”。
但有些习惯,其实正在让自己离风险更近一步。


⚠️ 误区一:“植物染发剂就绝对安全”

这句广告,太多人信了!
很多所谓“植物染”,其实还是加了PPD,只是加得少。

国家药监局多次通报,部分“植物黑发剂”中检出高浓度苯二胺
甚至有企业伪造“草本提取”标签。

记住:
真正的植物染发剂通常只有“暂时上色”效果,无法持久变黑。
若颜色深、遮白效果强,八成是化学染料在作祟。


⚠️ 误区二:“染得越勤越黑越好看”

频繁染发不仅让毛发干枯,还会让头皮越来越敏感。
头皮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是诱发癌变的“温床”。

欧美多国卫生机构建议:

染发间隔至少4~6周,全年不超过6次。

中老年人建议控制在一年3次以内。


⚠️ 误区三:“染发不接触头皮就没事”

很多人听说“染发要离头皮1厘米”,
但操作时几乎做不到。

而且染发剂在头发根部氧化,产生的气体仍会被吸入。
**封闭空间染发(如浴室)**更容易造成呼吸道刺激。


四、医生建议:这样染发,才安全

为了兼顾“美丽”和“安全”,请记住这五条黄金守则


✅ 1.首选正规品牌,有备案号的产品

购买染发剂时,一定要认准:


✅ 2.染前过敏测试不可省

至少提前48小时,在耳后或手臂内侧试涂少量染发剂。
若出现红肿、瘙痒、水泡,立即停止使用。

别小看这一步。
我见过患者全脸红肿,眼睛睁不开,
就是因为“懒得试”。


✅ 3.控制频率,减少累积风险


✅ 4.染后多补水、多排毒

染发后要多喝水,促进代谢。
饮食可适量增加:


✅ 5.理发店染发也要戴手套、戴口罩

别以为“交给专业的人”就安全。
理发店很多使用高浓度药水、密闭操作。
建议染发时戴口罩、打开通风,减少吸入。


五、真正让人变老的,不是白发,而是焦虑

在我从医的这些年里,见过无数爱美的老人。
有人头发花白,却笑容温柔;
有人头发乌黑,却身体千疮百孔。

染不染发,从来不是问题的核心。
真正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用健康换外表。

哈佛研究给了我们安心的答案:
染发≠等于致癌,但要有节制、有方法。
科学美丽,才是真的“颜值自由”。



你或家人染发频繁吗?
有没有出现过过敏、头皮痒、掉发等情况?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让更多人看到——
美可以有底线,健康才是终极风尚。


参考资料:

  1. Zhang Y, et al. Use of Permanent Hair Dye and Cancer Risk in Women. BMJ. 2020.
  2. 《中国居民健康指南(2023)》——国家卫健委
  3.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分类清单》IARC Monographs, Vol.125, 2022
  4. 国家药监局:染发类化妆品安全性风险提示(2023)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染发产品安全与健康风险分析报告(20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时尚   哈佛大学   结论   染发剂   头皮   头发   风险   癌症   永久性   皮肤   频繁   毛囊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