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
广州被侵华日军称作“王道乐土”,
实际上,
这里曾堪比“奥斯威辛”,
紧临繁华都市的地方,
却隐藏侵华日军罪证。
No.1
南石头炮台
南石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清代江防要塞大黄滘炮台群的核心地带。半个多世纪后,这里仍以自建房为主,当看到“南石头监狱遗址与海港检疫所旧址”的标牌,让人忍不住会想,这里到底有怎样的过去呢?
01
南石头曾设有难民所、隔离室、停尸屋、还有化骨池和万人坑。这里被称为东方“奥斯威辛”。
02
广州市南石西村居民 吴建华:
“广州沦陷后日军在这建了检疫所、惩教场、难民营,把难民聚集在一起做实验。”
03
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研究专家 谭元亨:
“整个难民所有5万平米,停尸屋在离大门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尸体堆得像山一样高,因屋子里面装不下,就堆到屋子外面来了。”
No.02
驱散香港难民
80年前,数十万粤港难民命丧南石头。
怎么会有数量如此庞大的难民?主要原因是,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导致人口从百万锐减至20万,大量民众逃往香港,香港人数激增到160万。但香港生活资源依赖大陆,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日军开始暴力驱赶当地居民。
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研究专家 谭元亨:
最初,侵华日军是一批批清空难民所,每批2000难民被押送到无人的荒山野岭,用机枪扫杀,后来改用高传染率和高死亡率的细菌去清理人口。
1925年,当世界各国在日内瓦签订禁止细菌战的《日内瓦公约》,日本却坚持要开发细菌武器。
1938年开始,“波”8604部队等细菌战军队相继组建起来,同年10月12日,“波”8604部队在广东大亚湾登陆,31日抵达广州,在原中山大学医学院设置本部。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华南抗战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佩军:
“所谓的疫病研究只是一个幌子,实际做的是细菌实验,人体实验。”
据当年香港媒体的报道,香港沦陷时有160万人,到了日占末期,仅剩60万人。在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消失的100万人口中,有多少人命丧归乡水路?又有多少被送入了细菌实验的魔窟?
No.03
8604部队的细菌魔窟
“波”8604部队占据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不久,便开始在中山医院生产鼠疫跳蚤,南石头难民所的人体细菌试验也在同时进行。
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研究专家 谭元亨:
“上面这个楼是当时日军8604部队的总部,附近还有几栋楼是制造鼠疫跳蚤的,当年日本制造鼠疫跳蚤药,准备投到美国的西海岸以阻挡盟军攻击,他们把生化武器当作制胜的武器。”
当年细菌战的参与者、军医大佐金原节三的工作日志《金原摘录》有记载:广州“波”8604部队可月产10公斤鼠疫跳蚤。不仅与关东军731部队相当,还一度排在日本多支细菌部队的前列。
细菌部队采用“饿饭”的方法迫使难民喝下“索命粥”,当人饿到骨瘦如柴的时候,即使意识到粥水有问题也难以抵挡。虚弱的难民们很快被沙门氏菌击溃,出现急性食物中毒,并且很快死亡。
1939年到1941年,广九铁路沿线,广东阳江、乐昌、湛江及海南,都被投放了鼠疫、伤寒、零乱、白喉、赤痢病菌,1942年之后,日军投放细菌的行动更加疯狂。不仅死伤无数,还留下了严重的疫情后果。
2
2025年7月7日,《南支那防疫给水部波第八六零四部队留守名簿》在广州首次对外公布,为侵华日军在中国华南地区实施细菌战的罪行再添铁证。
这份日文档案编纂于1945年2月1日,是“波第8604部队”的成员档案。二战后,这份档案曾被日本秘藏,直到2025年5月14日,迫于各方压力日本终于公布这份档案。
No.04
寻找8604遗址
日军传染病院隔离室(上所)
这栋建筑有两处涂有红十字标志,被本地居民称为“上所”,邻近码头,是难民检疫隔离的地方。这里可能被同时用作所长室、总务室和医院,但墙上的红十字标志也可能只是掩护。
日军检疫所隔离室(下所)
这里是8604细菌部队遗址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占地面积约400平米。80年过去了,依稀可见残留的日文字样。
南石头难民所遗址
如今的南石头难民所遗址已是一片空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里做过广州纸厂的厂区、自行车厂,摩托车厂。现在只有远处矗立的烟囱,成为这段历史为数不多的见证之一。
在南石头建立8604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是众多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本地居民数十年的夙愿。
也有个别当地居民觉得,“细菌魔窟”“杀人工厂”的烙印,就像旧伤疤,想把它剜掉、平复。
然而,
一座城市该如何承载记忆,
需要的或许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
而是创造性地和解,
当一座城市学会与伤痛共生,
它的灵魂也将更有深度。
制片人:龚赟
编导:吴慧明
编辑:王婉彤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