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密提“普惠”:你应该预见的中国AI落地棋局

过去几周,“AI泡沫论”在全球科技圈掀起轩然大波,海外企业家与机构多有悲观渲染,一度导致市场陷入震荡,许多概念股都遭遇大幅回撤。港股、A股亦不例外。

与海外企业家多有不同,本地企业家反而要乐观得多。

比如,上周联想集团2026Q2财报会上,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就表示,就AI总体方向看,绝对不是泡沫。他相信现在AI已进入到“一个更深入的普惠阶段”。事实上,去年他就说,根本不存在泡沫。前日,阿里集团CEO吴泳铭亦表示,AI资源供不应求,3年内根本不会有泡沫。

我不相信他们与海外的认知有多大偏差。真正的原因,应该在于中美两大市场AI产业的发展目标、落地路径等方面有较大分野。

看两国战略与政策就明白。

美国2016年至今出台10余份AI相关文件(尤其《赢得AI竞赛:美国AI行动计划》)核心聚焦两点:零和式竞争与技术封锁。也即禁止高端GPU及芯片制造设备出口中国,严防中国设备与数据渗入。这让本就占据算力优势的美企更趋垄断:英伟达垄断高端GPU,连阉割版中低端曾一度禁售;OpenAI诞生后即与英伟达深度绑定,谷歌、微软、Meta等亦高度依赖其算力,形成算力与模型循环投资的资本游戏。

这垄断模式注定会在上游累积泡沫,并阻碍普惠落地:OpenAI累计融资超百亿美元,前期模型训练烧钱无数,必然优先通过融资或股市制造市梦率,而非普惠变现;微软Copilot嵌入Office后立马拉高订阅费,谷歌Gemini主打高端客户。

看看那个奥特曼,两年来反复渲染,AI普惠落地或需几万亿美元,简直是“反普惠”的逻辑。

中国无法也不可能复刻这游戏。看看我们5年来的政策。

2021年《新一代AI发展规划》强调自主可控、场景赋能,倡导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强调包容审慎、开源开放,鼓励模型开源共享,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2023年《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依托“东数西算”,推动算力成为基础设施;2025年《关于深入实施“AI+”行动的意见》则直接量化了目标:2027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明显有内在节奏,且始终指向落地。目的是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算力保障、技术开放、普惠落地的闭环,服务实体,惠泽民生。与美国形成巨大反差。

如此,也就注定了落地差异。

中国没有强大单卡算力,只能通过自研以及将分散算力重构成各种算力池,同时借助本地丰富的场景、数据优势,强化应用与普惠落地。这本就是我们的擅长,遭遇钳制后,显得更紧迫。

回到开头。就特能理解杨元庆谈泡沫时为何那么乐观。他就是站在普惠落地视角评判的。

他当然有依托。上周,联想集团2026Q2财报首度披露一个数字:AI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已达30%。且整个公司利润率同比增速25%。要知道,30%的比例常会被视为一种结构性变化的拐点。

你或许觉得,这不过借机宣传业绩,尤其借“AI泡沫论”谈“普惠落地”,有意消除外界疑虑。

那你忽视了联想集团的价值取向。

提供一个细节。你应该会捕捉到基础脉络:上周财报电话会上,杨元庆一共回答了5个问题。而4个问题中,他都谈到“AI普惠”。

不妨重新罗列一下:

1、“AI总体方向看,它绝对不会是泡沫,我们相信现在AI已进入到一个更深入的普惠阶段。”(谈AI泡沫论)

2、“未来AI的普惠将会是一个大的方向,所以更多的AI基础设施的需求会从这个训练转向推理,所以近期我们也会推出多款推理服务器来驱动整个季度ISG业务的增长。”(谈增长动能)

3、“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由大语言模型开始催生的,它首先催生了巨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需求,一些基于GPU的云基础设施,提供了以训练为主的大规模的AI算力,算力爆发式增长,现在随着大语言模型日益广泛的使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主题,正在转向以人和企业实体为中心的普及和普惠的新阶段。”(谈下一阶段价值锚点)

4、“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通过混合式AI技术创新,引领AIPC等多种形态的智能终端,以及超级智能体为代表的端侧AI产业生态创新,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增长。而AI基础设施方面,以推理服务器为代表的AI普惠浪潮,都会成为我们着力的发展点。”(谈联想参与十五五规划)

若你有心,再搜一下半年来他的内外发言,以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刘军的言论,会发现,“普惠”词频持续走高。

可以这么说,它已成为整个公司最核心、最坚定、最具共识的取向。

“普惠”本来是个惯常的词。但在财报发布会这样的场合,密集高频提及,那就有丰富语义了。

一重语义当然不言自明。它意味着,度过30%的拐点之后,未来一个周期,AI落地,将从过去的“头部红利”全面走向更为丰富的千行百业场景,并渗透大众生活乃至整个社会。而联想混合式AI战略,驱动的增长与价值兑现自然更有想象空间。

但“普惠”一词,总带有一种无形的ESG思维、宏观意识、责任意识。当企业家谈论它时,很难回避一家企业对于宏观面、区域市场政策战略的价值锚定。

这锚点是什么呢?

其实,上面已罗列过。那就是中国AI系列政策指引。

刚才提到,系列政策有内在节奏,目的是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算力保障、技术开放、普惠落地的闭环。

我们尤其关注今年8月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AI+”行动的意见》。它不仅直接量化了阶段性目标(2027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90%),还有一个相当有视野的蓝图: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西方学者研究智能社会甚多,西方主流国家也多有局部目标。但没有一个有如此节奏清晰的10年期AI愿景。

全面迈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那是一个人机协同、全域贯通、共创共享、普惠可及、可信可控的社会形态。这当然是理想描述。10年后,应该还是会有不平衡形态。但作为大国的AI化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蓝图落地离不开可行的路径支撑。

过去10多年,中国数字化、智能化落地已探索出许多路径。就部署架构来说,主要是公共云、移动端、私有云、混合云四条路径。

其中,公共云凭借规模化算力降低了初创企业的应用门槛,让各种轻量化服务快速普及;移动端以便捷交互大规模渗透了普通用户生活与工作,推动了技术认知的全民普及;私有云则通过本地化部署化解了核心数据的安全风险,成为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的选择。

但随着生成式AI浪潮来临,尤其智能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部分路径短板日益凸显。比如,公共云无法逾越数据隐私与低时延的双重瓶颈,某互联网医疗平台因在公有云处理病历数据遭受处罚引发争议;移动端难以承载复杂生产力任务,无法支撑深度行业应用;私有云虽保障了安全,部署成本却相对高昂,缺乏普惠价值,仅能被少数大型企业采用。

着眼智能社会上述形态特征,场景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一路径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普惠。

而混合式AI,则早已成为政府、行业、学界等各领域的最大共识。这一部署架构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信、可及、协同、人本”。

“可信”意味着能实现数据安全合规,敏感信息无需脱离本地即可完成处理;“可及”体现为它能像基础设施一样无处不在,个人与企业都能获得便捷服务;“协同”则能打破端、边、云、网的割裂状态,实现技术与产品要素的深度融合,适配多元场景;“人本”则坚持以人为中心,让AI服务于人的需求而非技术本身。

这四大特质与智能社会上述核心诉求近乎完美契合,足可成为支撑中国AI普惠落地的最为可行的路径。

事实上,此前多年的云计算、数字化落地,混合云已局部验证了部分普惠要求。它更像混合式AI的前奏。

再回过头来看杨元庆密集谈论“AI普惠”。你不觉得,联想集团锚定的,正是未来10年的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愿景么?

因为,在本地乃至全球科技企业群体中,联想集团不仅是少数几家首倡混合式AI的公司,它更是明确地将此确立为未来10年战略。上半年TechWorld大会上,杨元庆甚至将它定义为公司创业5.0时代。

全面步入智能社会是中国10年期AI普惠愿景,混合式AI战略恰是联想集团未来10年战略。企业不可能忽视国家政策与战略,但像联想这样,企业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契合到如此程度的案例,并不多。

你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国家政策风向怎样,直接定义方向就好。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策略很可笑。因为,这不仅涉及战略方向,更要有完整的能力体系,并且有过长期的验证。

那么问题来了:联想集团的混合式AI战略的支撑体系与竞争力如何?或者说,为什么是联想集团?


事实上,这家公司的混合式AI战略,虽然于去年揭幕(40周年庆大会发布了第一代AIPC)、今年正式确立,但它明确的AI化战略转型,已经持续7年之久。它早已沉淀下完整的全栈能力体系,并且已将混合式AI在公司与生态层面全面落地。上述30%的AI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已是截至上季度的验证成效。

有必要简单回溯一下联想集团7年来的智能化转型,借此,能看到它的能力之养成

2018年雁栖湖Techworld上,杨元庆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数字经济时代三大智能要素(算力、算法、数据),定义了公司智能化变革方向。几个月后,他在巴展上首度将它确立为“3S战略”,即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

随后几个月到2019年雁栖湖Techworld,基于自身底层能力与核心业务,他再度定义出面向智能时代的“端、边、云、网、智”新IT架构。“端”即智能物联设备终端;“边”即边缘计算,“云”即云计算,“网”则是以5G为代表的数据传输网络,而“智”,则是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还记得,当时,谈到新IT架构时,杨元庆曾这样表达:“我们非常幸运,过去多年的积累,赋予了联想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具备了‘端、边、云、网、智’各项要素资产,是构建智能化大厦能力最完备的公司。我们不但拥有最齐全的‘建筑材料’,同时正力图成为‘设计师’和‘施工队’,为企业客户的智能化转型设计蓝图,施工建造。”

如此,就能理解,这一架构的核心价值。它就是联想集团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乐高式”底座方案。“端边云网智”的各种组合,存在巨大的协同创新空间,能适配许多丰富的AI场景,诞生新的服务与商业模式。

今日业界强调的混合式AI底层核心能力体系,与杨元庆强调的新IT架构异曲同工。

等于说,联想集团已提前7年做好了底层技术架构与能力储备。

当然,联想不可能止步于架构搭建,而是持续构建起从技术、生态、场景落地到闭环的完整混合式AI普惠落地体系。

作为行业首提并深耕混合式AI的企业,联想以“端边云网智”为坚实底座,算力层面凭借自研异构算力调度技术,将CPU、GPU、ASIC等分散算力重构为弹性算力池,通过液冷等技术优化算力密度与能效,其AI服务器支持多架构适配,可高效承接从训练到推理的全场景算力需求,为普惠落地提供硬核支撑;同时贯穿“可及、协作、可信、人本”四大特征,端侧依托AIPC等终端实现本地智能交互,边缘侧保障低时延与数据安全,云端支撑大规模模型训练,完美规避单一架构短板,再通过“个人-企业-公共”三级智能体战略,形成了从技术到落地的完整闭环,可大幅降低用户与开发者的使用门槛。

在生态构建上,联想跳出传统互联网平台“聚合、匹配”的中心化逻辑,立足“赋能演化”打造“去中心化”生态,持续整合全球科技巨头尤其AI企业的资源,吸引超5000家伙伴共创,将用户从服务对象转变为创造伙伴,形成了以协同深度、工具能力为核心的生态壁垒,而非传统规模壁垒,让生态具备持续自我进化的活力。关于联想AI竞争力资源,你在每年Techworld或者CES舞台上的杨元庆朋友圈里,就能体会到。

当然更有场景落地探索。依托庞大的B、C两端用户/客户基座,以及“双实企业”属性,联想的AI方案深度融入200+行业全流程,自身制造、供应链等真实场景为技术打磨提供了绝佳土壤,终端产品满足个人创造力释放需求,企业服务则助力客户提质增效,让AI技术彻底脱离概念层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这一点,联想财报中已有较多体现:IDG板块中AIPC成核心引擎,全球WindowsAIPC市占率31.1%(中国48%)、销量破280万台,AI化设备营收占比从19%升至36%,天禧AI超级智能体周活42%、企业采纳率92%;ISG板块Q2营收近300亿(同比增24%),AI服务器高双位数增长、海神液冷解决方案增150%以上,订单储备强劲;SSG板块连续18季双位数增长,运营利润率22.3%,解决方案与运维收入占60%(摆脱低毛利依赖),企业级超级智能体乐享销额超16亿、降低客户成本25%。而且,三大板块不是孤立增长,而是协同联动,正在持续打破硬件瓶颈并提升毛利率。

你不觉得,联想集团的业务体系与增长动向完全契合《关于深入实施“AI+”行动的意见》里的阶段性目标么?

再插播一段。联想集团“双实”企业属性,外界很容易忽视。要知道,它是一个全价值链公司,从设计、生产、通路、品牌、服务,一条完整的微笑曲线。了解传统“微笑曲线”利润分布,就能洞悉这家公司40多年的喜怒哀乐。而这条曲线,在AI时代,有一种无可替代的价值,那就是联想集团本身就是一种全系列复杂场景的集合。它长期沉淀的能力体系,尤其是今天定义的AI优势集,有着天然的实战与验证能力。或者说,联想的混合式AI,就是最佳实践的AI。“场景定义”能力,其实是联想集团不易觉察的核心竞争力。

而这系列实践,始终与中国“AI+”政策高度同频,进而构建起了“增长、联接、提质、共享”四重价值循环。比如,混合式AI直接驱动自身业务增长,全球生态实现资源互补,以行业链主身份赋能千行百业转型,更秉持“人本智能”理念让技术惠及全民,最终成为中国“适度算力+深度场景+开放生态”模式的核心践行者。

可以这么说,混合式AI堪称是中国AI落地的真正普惠之路。而联想集团作为智能生态企业的典型代表,有望成为中国智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回到开头。我们可以预言,今日普惠落地与垄断泡沫的路径分野,可能决定了未来10年乃至更久周期中美智能时代的全球竞争主动权。

最后再补几句。老话题了。那就是重估联想集团。


目前AI相关业务占比30%仅仅是一个节点。关键是,它早已走出传统硬件公司标签、跃迁为一家智能生态平台,估值逻辑应从硬件PE转向智能生态平台逻辑。

主要体现在三大维度:一是场景壁垒,凭全价值链场景将智能体嵌入业务,具备“端边云网”一体化能力,这个上面提过多次;二是开放生态。囊括智能终端生态与智能体生态。尤其“一体多端”对应的AI终端品类爆发潜力;三是AaaS(智能体即服务)与SaaS化变现模式,TruScale订阅、乐享AI智能体销售增长,未来会有更多同类业务。而这类服务毛利率较传统业务甚至高出20多个百分点。

这只是估值转换,并不意味着联想硬件与终端就固守现有城池。事实上,现有的AI化终端毛利同样出色,而“一体多端”模式对应着更多的品类机会。此外,联想AI服务器也是国内第一阵营。

联想集团的执行力不必多说。杨元庆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战略即执行”。

此外,还有一重宏观面的确定性与稳定性。联想集团混合式AI战略契合了中国未来10年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建设。若你理解它的属性,应能意识到,这种锚定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科技   棋局   中国   杨元庆   联想集团   智能   战略   场景   生态   终端   架构   企业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