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红火的时候主动率部离开?

井冈山革命斗争,可以说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永远的遗憾”,而井冈山斗争由盛转衰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快速到以至于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红军就是在井冈山根据地最为红火的时候,因为一连串的失败,而被迫南下开辟新的根据地...

“八月失败”

1928年4月28日,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和湘南的地方武装力量在宁冈和毛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5月4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而朱毛红军会师的消息,自然也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

其实在朱毛会师之前,全国的斗争形势整体上是有利于国民党的,南昌起义的我党主力部队几乎已经被围剿到所剩无几了,而我军几次轰轰烈烈的进攻城市的作战也都以失败而告终,唯有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分队伍在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但是这样的规模,在蒋介石看来,和土匪恐怕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朱毛会师在蒋介石看来,问题就变得逐渐严重了起来,所以他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在5月2日就联系了湘粤赣三省的白军,开始会剿井冈山,这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危胁。

但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军成功的粉碎了敌人的会剿,还将根据地再度扩大了一圈。1928年6月底,井冈山根据地已经控制了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同时还控制了周边的部分地区,统治人口达到了五十多万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达到了全盛期。

但是白军却不甘心失败,7月再次发起了一轮会剿,就在根据地的军民准备迎击敌军的时候,湖南省委却做出了错误判断,他们对湖南省军阀的战斗力做了过低的预估,指示红四军主力部队离开大本营,向湘南发展,只留下“二百条枪”保护根据地。

6月30日的会议上,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传达了省委的指示,并且解释了理由,省委方面认为,中央将湘鄂粤赣四个省当作全国哥们那个的中心,湖南又是四省的中心,湘南则是湖南革命的中心,所以只要湖南的局势迅猛的向前发展,就可以促成全国总革命的爆发。

而这种观点,显然是过高的估计了革命的形势和我党的力量,当时我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够高,想要促成所谓的“全国革命”,是不现实的。但是这种观点又过低的低估了湖南省的敌人,属于盲目乐观。

而朱德和陈毅等人都对这种主张表达了反对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二百条枪”是守不住根据地的,只会重蹈覆辙,让“三月失败”重演。因此军队主力不可以去湘南,毛主席也认为部队主力南下,是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目前北伐已经阶段性结束,敌人的政权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湖南的敌人势力非常的强大,四军去湘南是打不过敌人的。第二,土地革命刚刚开始深化,部队此时不能走。第三,湘南经济已经崩溃,进入湘南地区是无法筹款的。最终会议确定,部队主力不去湘南,而是就地展开斗争。

反围剿的初期还是很顺利的,敌人再次被粉碎,然而这时以湖南籍士兵居多的二十九团却出了问题。因为敌人很轻松就被击退,所以战士们产生了普遍的轻敌思想,他们又意外得知了湖南省委“打到湘南”的命令,于是纷纷表示想要打回老家去。

部队召开了士兵代表会议,但是却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朱德甚至亲自给部队讲了话,但是依然没有什么用。会场上闹了半天,战士们叫嚷着:“我们自己指挥自己!”“杀回老家去!”等等话语。

7月15日,朱德和陈毅再次主持军委扩大会议,做二十九团的动员工作,但是随军行动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非但不做工作,反而继续怂恿队伍去湘南。最后二十九团就这么离开了,毛主席等人为了不让军队分裂,只能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让二十八团随行。

后来的情况不必多说,虽然二十九团在进攻郴州的时候比较顺利,但是后续却遭到敌人增援部队的围攻,最终二十九团几经辗转,几乎被全歼。8月初,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余下的一百多人撤回井冈山根据地。

然而因为主力部队的凭空消耗,最终井冈山的反围剿也遭遇了失败,永新和莲花等地区相继被敌人占领,井冈山根据地的范围急速缩小。而在敌正规军攻入根据地之后,各县的保安队等武装开始为虎作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当地的革命群众遭到了疯狂报复。

而党内的一些投机分子也迅速倒向了敌人,原根据地地区几乎全部都遭到了屠杀,而这也导致根据地的经济被破坏殆尽。

南下

但是事已至此,其实井冈山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仍然在我党的手中,我们依然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此时我们选择继续经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么其实还是能够凑合过下去的,那么毛主席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呢?

而“八月失败”,客观上导致井冈山根据地的有利局面不复存在,原本井冈山根据地已经从井冈山一个山头,扩大到了周边的三个县城,可以说是初步打开了局面,国民党想要做到完全的经济封锁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在“八月失败”之后,这些周边地区全部沦陷,井冈山虽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是“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根本就养不起红军的队伍。加上红军人数比较大,国民党部队反复的围剿,以及经济上长期的封锁,这里其实已经无法长期发展下去了。

而在前两次会剿之后,国民党在1928年的冬季,再次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三次会剿,而这次会剿的兵力达到了3万。反观我军,在失去了两个主力团,以及井冈山周边大片控制区之后,不仅迂回空间变小,扩红也是做不到。

所以毛主席提出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敌人这边打出来,我军就从另一边打出去,不断地牵制敌人,让敌人疲于奔命。其实毛主席原本是没有打算放弃井冈山的,但是由于留守井冈山的袁文才和王佐被错杀,而军阀何健也没有被我军完全牵着鼻子走,大军仍在进攻井冈山。

最终的结果就是,毛主席转了一圈回来,发现已经无法返回井冈山,于是我军顺势在福建省和江西省交界的区域扎根,建立了新的根据地,这里也就是日后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了。而在1930年,因为袁文才和王佐被错杀,井冈山也就此失守,直到1949年才被解放...

参考资料:

《试述井冈山的“八月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马于强

《井冈山斗争,一次失败了却走向成功的斗争》 翁建祥

《错杀袁文才、王佐导致井冈山根据地彻底失守》 中国新闻网

《1929年红四军为什么要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下?》 中国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我党   湖南   我军   根据地   红火   省委   主力   部队   敌人   主动   历史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