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股,两融数据又“爆”了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被称为“牛市加速器”的融资融券又火了!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同比增长288%,创下年内新高。截至9月底,A股两融账户总数约1529万户。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2
个人养老金大消息!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个人养老金基金再迎扩容。
10月17日,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达302只。今年三季度,个人养老金基金新增8只产品,包括5只指数增强基金,2只FOF产品、1只ETF联接基金。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3
重磅资管会议!众多大咖发声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2025年10月17日,第六届1024资管科技开发者大会(ITDC 2025)在上海临港中心(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滴水厅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指导,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智能投研技术联盟(ITL)、上海临港新片区商会、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本次大会是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主办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国际活动周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智能投研技术联盟(ITL)成员机构发展年会。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4
沉痛悼念!杨振宁逝世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5
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阿尔贝托·穆萨莱姆表示,他倾向于在本月底支持降息,但同时警告称,在通胀风险仍未完全明朗之际,美联储在放松信贷成本方面不应走得太远。
外界也预计年末还会有一次降息,但今年在FOMC拥有投票权的穆萨莱姆表示,现在判断届时将如何行动还为时过早。他指出,官员们应当“谨慎行事”,因为“在货币政策变得过度宽松之前,可供放松的空间有限,而我们在抑制通胀方面的任务尚未完成。”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6
直线拉升!美联储,重磅来袭!
据【券商中国】报道
美股市场风格突变。
在多重不确定因素的扰动下,美股市场本周遭遇动荡,恐慌指数VIX周五盘中直线拉升,一度飙升至28.99,创出今年4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分析认为,市场波动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贸易紧张局势的再度升级,贸易问题仍将是下周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7
利好来了!刚刚宣布:上调!
据【券商中国】报道
瑞银唱多全球股市,尤其是中国科技股!
据最新消息,瑞银财富管理将全球股票评级上调至“有吸引力”,理由是经济增长强于预期,关税压力缓解,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强劲投资周期。
瑞银财富管理将中国科技股评级上调至最具吸引力,理由是对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将人工智能货币化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8
5000亿元!增量财政资金来了
据【券商中国】报道
今年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较上季度明显提高,多项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增幅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财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在10月17日召开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10月18号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76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32664亿元,增长0.7%;非税收入31212亿元,下降0.4%。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9
行情来袭!港股或更有分红优势
据【券商中国】报道
行情步入第四季度,此前大火的科技板块、固态电池等集体熄火,取而代之的是“缺席”近期牛市的红利板块再度企稳,在银行、保险股的提振下担纲行情的稳定器。
多家公募指出,当前市场资金寻求避风港,使红利资产的防御属性重新获得关注。在A股和港股红利资产对比中,港股凭借更高的股息率,或更受到险资青睐。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10
上交所,最新发声!
据【券商中国】报道
10月18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技术快速发展,不仅会深度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也将深刻改变“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
霍瑞戎透露,为顺应这一趋势,上交所将始终锚定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长期资金入市的良好生态,不断增强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近一周市场回顾
近一周市场整体调整,多数宽基指数回调,仅红利指数有所上涨。上证50、上证指数跌幅较小,科创50、创业板指、中证500跌幅较大。
中信板块方面:银行、煤炭、食品饮料涨幅居前;电子、传媒、汽车跌幅居前。
数据来源:同花顺,20251018
本周新股
20251020-20251024
股市评论
基本面分析
国内方面:
中国9月金融数据出炉。据央行初步统计,9月末,M2同比增长8.4%,M1同比增长7.2%,M1、M2“剪刀差”创年内低值。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4.42万亿元。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通胀数据,9月我国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核心CPI同比上涨1%,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PPI环比继续持平;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
海外方面: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官员们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停止收缩资产负债表,他承认货币市场出现了紧缩的“一些迹象”。并表示自9月FOMC货币政策会议以来,通胀和就业前景似乎变化不大,但劳动力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疲软迹象。
后市展望
外部的贸易摩擦更多是情绪上的冲击和短期波动,并不会造成系统性风险。因此产生的市场调整,可以看作是围绕三季报业绩进行布局的好机会。
所以,操作上,我们继续建议“双线并行”的策略,在动荡中捕捉机会。
第一条线:短期先防御。
既然市场短期情绪不稳,那么配置的重心可以暂时向防御性资产倾斜。
具体方向包括:内需消费、高股息的红利板块、能源和贵金属。这些板块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小,在市场调整期往往能提供较好的稳定性,甚至可能走出阶段性的超额收益。
第二条线:回调布局科技成长。
市场的长期趋势,最终还是要看景气度和业绩。
对于国产算力、AI应用、存储芯片这些代表新经济方向的板块,如果因为市场情绪的波动出现了明显调整,反而是择机配置的好时机。这类资产的弹性大,一旦市场企稳,它们往往是反弹的先锋。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