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参崴到图瓦再到库页岛,俄罗斯对中国态度发生逆转?心态变了

引言

说起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开放这事儿,得从2023年说起。那时候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一年多,俄罗斯经济被西方制裁搞得挺被动,转头就加强跟中国的合作。

先是海参崴港口放开给吉林省用作货物中转,紧接着图瓦共和国找上门谈经济走廊建设,萨哈林州长还亲自跑中国推销库页岛的能源项目。

这些地方历史上都跟中国有纠葛,现在俄罗斯主动伸橄榄枝,确实让人觉得他们的心态有点转变。

从海参崴到图瓦到库页岛

先聊聊海参崴。这地方原名叫海参崴,俄罗斯叫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他们远东最大的港口。

历史上,它属于中国清朝版图。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明确把这片地划给清朝,那时候俄国刚东扩,还没站稳脚跟。

可清朝后期国力衰落,1858年签了瑷珲条约,黑龙江西岸包括海参崴的部分成了中俄共管区。两年后,北京条约直接把乌苏里江以东全割给俄国,海参崴就彻底没了影。

从那以后,俄国在那儿建军港、修铁路,把它当太平洋舰队基地,牢牢控制住。中国东北离海这么近,却没出海口,货物得绕远路走辽宁或黑龙江的港口,成本高效率低。

2023年5月,中国海关总署批复,从6月1日起,海参崴可以作为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中转口岸。

这意味着吉林的货能陆路直达海参崴,再海运去舟山或嘉兴,不用走出口程序,省时省钱。俄罗斯同意这事儿,不是突然心血来潮。

俄乌冲突后,他们丢了欧洲市场,天然气石油卖不出去,只能转向亚洲。中国是最大买家,2023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就达538亿美元,比前一年涨29%。

俄罗斯远东开发需要资金,海参崴开放就是个信号,换取更多中国投资。到了2024年,这通道运行平稳,吞吐量上去了,吉林出口日本韩国的货更方便。

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还计划升级港口设施,进一步简化通关,显示合作在加深。

接下来是图瓦共和国。这地方在俄罗斯中南部,挨着蒙古和中国新疆,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图瓦人是主体。

历史上,图瓦跟中国关系也紧密,唐朝时就纳入羁縻管理,清朝时是外蒙古的一部分。1917年俄国革命后,图瓦独立过一阵子,1944年并入苏联,现在是俄罗斯联邦主体。

图瓦资源丰富,有金矿、煤矿、稀土,还养牛羊,但交通烂,经济落后。全俄高速公路里程就1万多公里,图瓦连一条都没有,铁路也没通,矿产运不出去,畜产品卖不上价。

2023年7月,图瓦总统霍瓦雷格带团访华,提出加入中蒙俄经济走廊。走廊是2016年中俄蒙三国规划的,旨在连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和蒙古草原之路。

图瓦想修一条从首府克孜勒穿越蒙古西部到中国新疆的公路,加上蒙古的西部铁路垂直线,能运矿产木材。

俄罗斯中央政府支持,因为M12高速公路本来只到秋明,延长到图瓦能辐射更多偏远区。图瓦给的理由是改善本地民生,拉动经济增长,莫斯科没法拒绝。

中国感兴趣,因为能多条通道进口资源。2024年,项目勘探启动,蒙古段铁路规划推进,预计2025年开工。

俄罗斯外交部把这列为三边合作优先事项,2025年4月三国更新路线图,强调贸易便利化。到现在,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部在协调资金,图瓦矿产出口中国量在增。

库页岛是另一个焦点,叫萨哈林岛,在日本海东北部。历史上跟海参崴类似,清朝时是满族渔猎区,1858年瑷珲条约后成争议地,1860年北京条约确认割给俄国。

岛上石油天然气储量大,萨哈林1号和2号项目是俄罗斯能源支柱,以前主要卖给日本美国。

2023年7月,萨哈林州长瓦列里·利马连科率团访中国山东,会见32家企业,推销油气、渔业、旅游合作。

利马连科生于1955年,在核能行业干了多年,2018年当州长,管着包括库页岛的萨哈林州。他强调岛上天然气储备,能建管道延伸到海参崴,目标年输送100亿立方米。

这趟访华是俄罗斯转向东方的缩影。俄乌冲突后,西方公司撤出萨哈林项目,俄罗斯需要新伙伴。中国企业感兴趣,2024年投资增加,天然气出口中国涨到380亿立方米。

利马连科2024年7月宣布鱼类加工厂扩建,计划到2027年建四家,部分产品瞄准中国市场。

2025年2月,一艘中国货船在萨哈林海岸搁浅,利马连科下令紧急救援,避免油泄,显示合作务实。萨哈林氢能厂一期2026年投产,也邀请中国参与技术。

这些开放背后,俄罗斯心态确实变了。从前,他们对远东开发谨慎,怕中国影响太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想加入北约,对中国保持距离。

远东人口少,只有600多万,俄罗斯人担心移民问题。但俄乌冲突改变了格局。2022年2月冲突爆发,俄罗斯经济架构崩盘,欧洲贸易断,西方冻结3000亿资产。

俄罗斯依赖中国加深。2024年中俄贸易超2400亿美元,中国买走俄罗斯一半石油天然气。俄罗斯专家承认,远东开发离不开中国资金和技术。

图瓦萨哈林地方政府主动,因为中央财政紧,军费优先,他们得自寻出路。普京2024年东方经济论坛上说,远东是21世纪优先区,吸引中国投资是关键。

但这转变不是单方面。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好感下降,2025年调查显示,只有72%俄罗斯人支持深化合作,比前几年低。

中国企业投资远东,也遇土地租赁限制。俄罗斯网民抱怨中国产品倾销,媒体有时放大摩擦。

斯坦福研究员指出,中俄关系像走钢丝,中国视俄罗斯为对抗西方的资产,但也负担。特朗普时代,美国试图拉俄罗斯脱离中国,但普京2025年强调俄中伙伴关系上不封顶。

后续发展看,2025年中俄继续推进。远东自由经济区扩展,中国企业入驻增多。萨哈林油气稳定,2023年产量1130万吨,2024年持平。

图瓦公路预计2025年底部分通车,中蒙俄走廊纲要更新,贸易增长21%。海参崴通道帮东北经济,吉林出口成本降。但俄罗斯不会让渡主权,这些合作是互利,基于现实压力。

结语:

总的来说,俄罗斯态度逆转是事实,心态变了是因为没选择。西方制裁逼他们东转,中国是救命稻草。

但长远看,这关系有张力,俄罗斯守住远东控制,中国求资源稳定。未来取决于俄乌结局和全球格局,别太乐观,也别忽略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财经   海参崴   库页岛   俄罗斯   中国   心态   态度   发生   远东   利马   俄国   蒙古   经济   条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