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儿童常见病,饿一饿就消失了!能吃能睡,长大高个就这么简单

在门诊这些年,我常常对家长说一句话:孩子的身体问题,很多时候不是“缺”,而是“多”。多了食物,多了负担,多了焦虑。你越是追着喂,孩子越是不吸收;越是怕他饿,越是问题多。

中医讲“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话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千百年来养护孩子的智慧结晶,适当饿一饿,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最常见的就是脾胃问题。

很多孩子动不动就积食,肚子胀、不爱吃饭、舌苔厚,甚至反复喊肚子疼,往往不是吃得“太少”,而是吃得“太杂太满”

有的孩子胃火旺,特别能吃,家长一看吃得下就拼命喂,结果越吃越瘦、越吃越不爱长——这其实是典型的“胃强脾弱”。脾运化不了,你再塞,也只是增加负担。

这类孩子,吃饭一定要控制,尤其是晚餐,七分饱就够了,睡前两小时不进食,让脾胃有休息的时间。平时油腻、寒凉、甜腻的食物尽量少碰,脾喜清淡,你给它清净,它才有力气工作。

不过要注意,不是所有脾胃问题都靠“饿”就能解决。如果是刚刚积食,我们叫“新积”,控制饮食、少吃多餐、奶冲稀一点,孩子很快就能恢复。

但如果长期积食,已经形成“脾积”,孩子往往面色发黄、舌苔厚腻、大便或干或溏、睡眠不稳、磨牙翻滚,这时候你光让他饿着,反而会气血不足,越来越虚。这类孩子需要“消积+健脾”同步进行,比如用一点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煮水喝,配合穴位贴敷,才能把脾胃功能重新激活。

我上个月接诊的一个男孩,就是长期积食,妈妈说他吃什么都不吸收,还反复咳嗽便秘。我给他用了外用脾胃贴,配合食疗方不到1个月,孩子胃口开了,大便也顺了,个子还长了1公分。所以,饿,不是盲目不吃,而是给脾胃留出恢复的空间。

第二,“饿一饿”能改善睡眠。

很多孩子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入睡困难、趴睡、半夜易醒,你以为他是缺钙或者受了惊,其实很可能只是吃多了。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晚餐吃得过饱,脾胃还在加班工作,孩子怎么能睡得踏实?你把晚餐时间提前,控制食量,睡前不喂奶、不加餐,孩子不仅入睡快,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夜间血糖稳定,生长激素分泌更旺盛,这才是“睡眠中长高”的真正秘诀。

当然,如果孩子长期睡不安,饮食调整后仍不见好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体质或神经调节的问题,可以适当补充一点氨基丁酸,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记住,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千万别让“吃太饱”毁了它。

但要注意,氨基丁酸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用,要是孩子睡不好是因为缺钙、过敏或者其他疾病,得先治原发病,用之前最好跟我沟通下,别盲目补;如果孩子睡不好超过 1 个月,调整饮食和补充剂都没用,一定要来看看,排除其他问题。


最后,“饿一饿” 还能帮孩子避免肥胖和骨龄偏大。

千万别以为孩子胖点是“养得好”,其实肥胖是骨龄偏大的重要诱因。骨龄一旦超前,生长空间就被压缩,后期想追高都难。我经常提醒家长,在孩子3岁到青春前期这段时间,每年体重增长最好不超过2公斤,身高每长1厘米,体重增长控制在0.3公斤以内。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和骨龄一旦发现体重长得比身高快,比如一个月胖了1斤但身高没怎么长,就得赶紧控制饮食,比如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多吃蔬菜和杂粮;要是孩子已经偏矮,骨龄还偏大,别等,越早干预越好。要是骨龄超前2岁以上,光靠控制饮食不够,得及时就诊制定调理方案,别让孩子的 “长高时间” 白白浪费了。

“饿一饿”不是不让孩子吃,而是让他吃得对、吃得精。避免高糖、高油、高盐的零食,控制晚餐摄入,养成良好的进食节奏——这才是真正帮孩子长高。

说到底,养孩子不是填鸭,而是陪伴和观察。你要学会分辨哪些问题是“饿一饿”就能解决的,哪些已经需要药物或外力干预。如果你家孩子也有脾胃差、睡眠不稳、体重超标或骨龄偏大的困扰,别急着乱调,先辨一辨体质,定一定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育儿   常见病   儿童   简单   孩子   脾胃   吃得   睡眠   体重   晚餐   丁酸   身高   时间   舌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