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超过了 1.2 万亿美元。这是个新纪录。同一时间,中国与海合会在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连接东盟和海合会的新三角架构越来越清楚了。这不是突然出现的,是在全球格局不断变化中,经过多方探索和实践才形成的。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一直有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区域合作的想法不断出现。20 世纪末,俄罗斯提出的中俄印三角战略就曾受到很多关注。1998 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想联合中、俄、印三国的力量,构建一个东方铁三角。从地图上看,俄罗斯在亚欧大陆北方,中国在亚洲东方,印度在亚洲南方。这三个国家连起来,差不多能覆盖亚洲的大半部分。如果这三个国家能好好配合,影响力不光能到亚洲,还能延伸到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甚至影响到中东和欧洲。
再看当时的实力,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遗产,实力还很强。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各方面都在稳步提升。印度是南亚的大国,发展潜力很大。这三个国家的组合,理论上有基础构建强大的战略三角。所以这个想法一提出,就被看作是全球多极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设想。
但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三角战略,最后没能成功。仔细看,这里面有结构性的问题。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一直在东西方之间摇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想融入欧洲,还曾提出要加入欧盟或北约。就算俄乌冲突爆发,受到美国和欧盟的严厉制裁,经济损失很大,俄罗斯也没完全放弃和西方国家修复关系。这种对西方的持续关注,让它在和中、印合作时,不能全身心投入,也影响了三角战略的推进。
中印之间的很多争议,也阻碍了三角战略的发展。领土方面,藏南等争议地区的归属一直没解决,这成了两国关系里的一个问题。经济上,随着两国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印度慢慢向美国阵营靠近。就算美国对印度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印度还是在钢铝关税、科技合作等方面支持美国,甚至加入了美日澳组成的 “印太安全框架”。虽然中印贸易额每年都在增长,但两国之间的信任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印三角战略就算硬推,也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
正因为传统的三角战略很难推进,中国才开始寻找更能持续发展的合作架构。于是,以中国为中心,东盟和海合会为支点的新三角战略就出现了。
东盟是东南亚 10 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它的总面积有 449 万平方公里,人口快到 6.7 亿了,是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和东盟合作很久了,中国已经连续 15 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 “一带一路” 的框架下,中国在东南亚的基建投资超过 400 亿美元,涉及铁路、港口等很多重要领域。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从内陆国变成了能连接陆地的国家,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印尼雅万高铁开始运营,缩短了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通行时间,方便了两地的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这些项目正在改变东盟的经济格局。
海合会由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巴林、科威特六个国家组成。这个组织能源很丰富,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方。基于这一点,中国和海合会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同时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慢慢展开。和中俄印三角战略不一样,这个新的三角架构以市场规则和产业链互补为基础,各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好处,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