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终冤死风波亭,这桩历史悬案,令人扼腕叹息。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监斩岳飞的正是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杨存中。
杨存中为何会执行这违背本心的命令?他内心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段令人心痛的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杨存中。
英雄岳飞的悲剧落幕,临终前的呼喊回荡在天空,他的冤屈令人扼腕叹息。
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勉强维持着局面。
历史的记录深刻地呈现了忠臣与奸臣的对立,清晰而有力。
罪人秦桧永远背负着骂名,而无能的皇帝赵构,在历史记载中却被掩盖了真相,粉饰成了太平盛世的样子。
这真是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
然而,在这场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中,另有一人身穿战甲,紧握兵器,却不得不执行那违背本心的命令,亲手将民族英雄推向死亡边缘。
他,就是杨家将的后代,经历无数战役的著名将领——杨存中。
他为何会担任监斩官?在这背后,隐藏着令人叹息的无奈与内心挣扎。
也许,这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悲剧,英雄也难免被命运捉弄。
杨存中可不是小说里瞎编的人物,而是真真实实的历史人物,还是杨家将的后代。
他的爷爷杨宗闵、父亲杨震,都为了抵抗金兵牺牲了,一家子都是英雄,这肯定对杨存中的影响很大。
杨存中继承了祖先的优点,从小就显示出不凡的天赋。
他长得高大强壮,力气也特别大。虽然小时候也读过书,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去当兵,因为他明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只有武功才能保护国家和家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大丈夫应当用武功博取富贵,怎能俯首贴耳成为腐儒呢!”这是他年轻时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暗示了他未来要驰骋沙场的人生道路。
他努力学习兵法,刻苦练习骑射,在北宋末年国家动荡的时候,决定放弃读书去当兵,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国家。
靖康元年,金兵打到汴梁城下,情况非常紧急。各地的援兵纷纷赶来,杨存中也加入了抗金的队伍,和后来的名将张俊一起抵御金兵。
当时,康王赵构在河北一带担任兵马大元帅,张俊向他推荐了杨存中。
赵构见到杨存中后非常赏识,立刻赏赐他华丽的衣服和玉带,表示对他的重视。杨存中非常感激赵构的知遇之恩,下定决心要永远效忠于他。
战斗中,杨存中极其勇猛,奋力拼杀。《广名将传》里写到他带领几名骑兵冲锋陷阵,所到之处敌军死伤惨重,血流成河,全身都沾满了敌人的血。
当时的康王赵构目睹此景,非常赞赏他,还赏赐了一杯御酒。
杨存中喝完御酒,再次请求带兵杀敌,其忠诚勇敢可见一斑。
后来,在与叛军徐明的战斗中,他攻下嘉兴城,阻止了主将屠城的想法,只处死了几个罪魁祸首,展现了他的仁义。
赵构南下建立南宋后,杨存中也跟随朝廷迁都,继续为国家出力。他参与平定了地方的叛乱,负责保卫都城,多次建立功勋,赢得了赵构皇帝的充分信任。
在苗刘兵变的关键时刻,杨存中更是立下了卓越的功劳,帮助赵构稳定了皇位,功不可没。赵构对他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恩惠。
赵构先后任命他为御前右军统领、御前中军统制等重要职位,还多次赏赐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以示嘉奖。
杨存中虽然官位很高,生活却一直很节俭,不喜欢追求奢侈享受,唯独对优美的山水园林特别喜爱。
他在凤山精心修建了一所住宅,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建成后,他没有自己享用,而是主动献给了朝廷。
之后,杨存中又在湖山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庭院。
宋高宗赵构听说后非常高兴,亲自题写了“风月”二字,还特意安排人将自己的御笔书法作品收藏在庭院中,以此来表达对杨存中的赏识和恩宠。
绍兴元年,江西发生叛乱,杨存中跟随张俊前往平定。当时敌方兵力远超己方,形势危急。杨存中不顾其他将领的意见,坚持集中兵力,迅速解决战斗。
杨存中亲自带队,率领骑兵冲锋陷阵,与张俊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最终俘获了八千多敌军。众将领都建议处死这些俘虏,但杨存中不忍心这样做,最终张俊还是下令杀害了他们。
这一战后,杨存中的名声大振,宋高宗赵构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神武中军统制,兼任提举宿卫亲兵,负责统领中央禁军,成为赵构最信任的贴身侍卫。
绍兴六年,伪齐政权南下入侵,南宋军队不断败退。
关键时刻,杨存中率领神武中军赶到前线,与韩世忠的部队汇合,在藕塘与敌军主力展开激烈的战斗。面对占据优势地形的敌军,杨存中冷静指挥,稳定局势。
敌军首领刘猊看见一位满头白发却异常勇猛的将军,猜测他是杨存中,结果判断正确。刘猊依仗地势据守山头,箭矢像雨点般倾泻而下。
杨存中大喝一声,敌军顿时心神大乱,魂飞魄散,可见这位须发皆白的将军威风凛凛,无人能挡。
杨存中先派遣骑兵冲击敌人的阵营,以此来扰乱敌军的部署。接着,他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侧翼发起猛烈攻击。敌军主帅刘猊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势吓破了胆,慌忙逃跑。
这场战斗中,杨存中凭借较少的兵力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藕塘大捷”的伟大胜利。
得知消息,赵构非常高兴,告诉大臣们:“现在你们应该明白朕没有看错人吧!”为了表达对杨存中的信任,他打破了以往的规矩,将殿前都虞候、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这三个重要的职位全部交给他。
皇帝的恩情深厚,但也伴随着危险,杨存中和岳飞的命运,在这场战争之后开始出现分歧。
绍兴七年,赵构和岳飞私下谈话,表示要将北伐的大事全部交给岳飞负责。岳飞非常高兴,但是这件事却让张浚和秦桧感到嫉妒和不安。
张浚精心策划了一个计谋,他以商议淮西军队领导人选为名,引诱岳飞评论张俊、杨存中等人。
岳飞没有察觉这是个圈套,对他们发表了一些不太客气的言论,结果被张浚抓住把柄,岳飞因此被解除职务,回家为母亲守孝。
不久之后,淮西地区发生了士兵叛乱,朝廷又重新启用岳飞。但是,岳飞再次犯错,他向宋高宗赵构建议立养子赵瑗为皇位继承人,这件事让赵构非常生气。
结果,岳飞的再次启用不仅没能让他重获信任,反而得罪了皇帝,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绍兴八年,南宋与金国达成了让人感到耻辱的“绍兴和议”。
岳飞等坚持抵抗的人坚决反对,但最终无法改变这个结果。
绍兴十年,金国背弃和议,再次进攻南宋。岳飞接受命令带兵出征,在郾城、颍昌、顺昌等地多次取得胜利,给金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但是,宋高宗赵构担心岳飞的功劳太大难以控制,连续发出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返回。岳飞感到非常无奈,不得不放弃收复失地的大业,伤心地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赵构为了防备岳飞,特意安排杨存中率军前往淮北,名义上是“接应”,实际上是监视岳飞的行动。
杨存中虽然身负监视任务,但他内心深处也支持抗金。
因此,他主动出兵攻打金军,不幸中了埋伏,部队损失惨重,最后只能带领残余部队撤回泗州。濠州之战的失败,成了杨存中军事生涯中难以磨灭的遗憾。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又一次带兵南下,岳飞、韩世忠、张俊、杨存中等将领领兵抵抗,最终打败了金军。
金国再次提出和谈,但岳飞坚持要继续打,这让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非常不满,觉得岳飞碍事。
秦桧捏造罪名,用“可能存在”的罪名将岳飞父子关进监狱。赵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特意让杨存中负责监斩岳飞,并且派遣大量士兵加强保护。
杨存中清楚岳飞蒙受了冤屈,但他作为一名军人,只能听从皇帝的命令。
他亲眼目睹岳飞父子遇害,内心充满了悲痛和无力感。
或许,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能做的仅仅是保护自己,等待未来的机会。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却也是无奈的选择。
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往往难以自己掌控,只能随波逐流,令人唏嘘。
之后,高宗皇帝一直很看重杨存中,即便杨存中在濠州打了败仗,高宗还是继续信任他,让他担任重要职务。
杨存中晚年被封为恭国公,后来又升为少师,最终当上了节度使,可以说位高权重。
令人敬佩的是,杨存中并不贪恋土地财产,反而主动将自己拥有的三万多亩良田全部捐献了出去。
乾道元年(1166年),杨存中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五岁。
高宗皇帝听到杨存中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追赠他为和王。
此后,高宗多次在其他将领面前谈起杨存中,总是充满怀念,对他的功绩赞赏有加。
高宗甚至拿他与唐朝名将郭子仪相比,称赞杨存中是“朕之郭子仪”,这句话表明,在皇帝心中,杨存中始终是一位忠诚可靠、功劳巨大的优秀将领。
从中可以看出,杨存中在皇帝心中地位很高,深受皇帝的器重和信任。
可以说杨存中的一生除了监斩岳飞这件事情,他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了二百余场,屡次立下战功,可以说是威名显赫,也算是一生无憾了。
大家怎样看待他的一生呢?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
(元)脱脱等撰,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宋史 5,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05,第236页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11-8]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