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场震撼全国乃至世界的“寻宝”行动悄然落幕。
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成功在地下10910米完钻,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这一成就,不仅是我国在深地探索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球深部宝藏的大门。
那么,这口井究竟发现了什么?
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
2023年5月30日,随着一声令下,这口意义非凡的井正式开钻,从此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入地”之旅。
要知道,钻这口井的难度超乎想象。
深度达到10910米,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20多个埃菲尔铁塔首尾相连,直直地插进地底。
它也因此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还创下了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陆上取芯“最深”等五大工程纪录。
可这背后的艰难,常人难以想象。
地下一万米的世界,宛如恐怖的“炼狱”,温度高达210℃,比家里烤箱的高温档还热得多。
普通材料在这样的高温下,很快就会变形甚至融化;压力更是大得惊人,达到145兆帕,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要承受1.45吨的重量,感觉就像有无数头大象踩在上面。
而且,地层结构复杂得如同迷宫,需要连续钻穿12套不同的地层,这些地层的岩石硬度、稳定性差异极大,有的地方还布满了断层和裂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井壁失稳、井漏等严重问题。
打个比方,钻这口井就好比让一个人穿着单薄衣服,在又热又挤、到处都是陷阱的地方艰难前行,困难程度超乎想象。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科研团队和石油工人们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顶尖的技术,开启了一场与地球内部恶劣环境的极限较量。
在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过程中,有一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塔里木油田企业首席专家、深地塔科1井的井长王春生。
可以说,他就是这场“入地”冒险的“掌舵人”。
王春生深知,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现场钻井工程由钻井、地质、钻井液、钻工具四大专业队伍联合完成,以往地质、钻井液、钻工具专业常处于“配角”地位。
但王春生却把这些“配角”当成宝贝,他经常开会强调,钻井人一定要结交“3个好朋友”。
地质、钻井液、钻工具。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天天和这3个专业的现场技术负责人一起吃饭、散步,交流工作。
在王春生看来,钻井是个系统工程,各个专业必须紧密配合。
他形象地比喻,如果把钻井工程比作人,地质就是眼睛,钻工具是筋骨,钻井液是血液。
打钻时,要沿着地质指引的方向,用钻工具的钢筋铁骨挑着担子,走在钻井液创造的高速公路上。
为了构建高效的技术人才体系,他在油田挑选出8个方面的专家,组成8个专家委员会,形成8根人才支柱。
在钻井现场,他又将钻井、地质、钻井液、钻工具这4根“大梁”专业的人才紧紧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相互学习、互相支撑。
钻至10289米时,深地塔科1井遭遇了一次严重的井漏,钻井无法继续,必须尽快完成堵漏作业。
按照常规做法,进行堵漏作业时是不带钻具的,但王春生考虑到深地塔科1井井深,带钻具堵漏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及时检测堵漏效果。
于是,他冒险提出带着钻具实施堵漏作业,各方经过讨论后同意了这个方案。
可当他提出要用80%的高浓度堵漏浆进行堵漏时,在场所有人都反对,毕竟在1万多米深的井下带钻堵漏本就有风险,还使用如此高浓度的堵漏浆,这种做法实在太冒险。
大家反对的理由很充分:如果钻具水眼被堵塞,将会耗费更多时间和金钱,甚至引发灾难性事故。其他人给出的方案是,分次堵漏,逐步提高堵漏浆浓度。
但王春生认为,这个方案虽然安全稳妥,但耗时太长。
而眼下井漏来势汹汹,用低浓度的堵漏浆根本不管用,必须用高浓度的才能立竿见影。
他坚定地说:“重症下猛药,我们要敢于采用新办法。”
当天晚上,他就带着大家研制80%浓度的堵漏浆,从选材料到调配方、定方案,他都提出大胆又新奇的专业意见。
一夜无眠,第二天晨曦初露时分,堵漏浆试验成功了,但要将如此高浓度、流动性极差的堵漏浆顺利送达1万多米深的井下,常规施工措施效果欠佳。
王春生又给钻井专业的人支招,他打了个比喻,“一定要把泵速调节好。
这就好像大家都急着出门,一窝蜂往门口挤,肯定出问题,欲速则不达,但如果排好队,定好规矩和秩序,大家就都能快速出门”。
按照他提出的办法,新研制的堵漏浆不仅畅通无阻到达万米井下,而且仅用两个小时就成功解决了井漏问题。
王春生的“疯狂”想法变成了成效显著的现实,深地塔科1井得以继续钻进。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2025年2月,深地塔科1井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取芯管从10910米深处返回地面时,现场的人们沸腾了。
在寒武系地层中,他们发现了59米厚的黑色岩层,这是全球首次在陆地万米深层发现油气显示!
检测数据显示,这些形成于5.4亿年前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达到3.2%,品质堪比中东油藏。中石油专家激动地说:“我们在寒武纪地层打开了一个巨型保险箱!”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万米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会破坏有机物,难以形成规模油气藏。但深地塔科1井的发现证实,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可能蕴藏数万亿方天然气,相当于再造3个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远古黑金”的生成期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高度吻合,科学家推测:“可能是5亿年前海洋生物的集体死亡,造就了这些特殊油气藏。”
除了油气资源,岩芯中还暗藏着更大的科学宝藏。
通过显微CT扫描,科研人员在奥陶纪灰岩中发现了直径仅0.005毫米的微生物化石,这些生命痕迹竟然存在于200℃的高温环境!
中科院团队正在解析其DNA残片,这或许将改写生命存在的温度极限,另一组寒武纪岩芯则记录着完整的地磁倒转证据,为研究地球磁场演变提供了珍贵样本。
历时两年采集的1386份岩屑样本,最终拼合成亚洲首张万米地质剖面图。
这张“地球年轮”清晰显示出,从新生代的松散沉积到古生代的结晶基底,12套地层如同千层蛋糕般记录着地球演变。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赞叹:“这是人类首次对大陆地壳进行如此精细的‘解剖’。”
深地塔科1井的成功完钻和重大发现,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从最初的开钻,到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钻,再到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发现,这一路走来,饱含着无数科研人员、石油工人的心血与汗水。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在沙漠深处创造了一个奇迹。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