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热爱旅行,钟情文博的马啃菠萝。
不可思议,2025年了,
竟还有人想靠“盗墓”“倒卖文物”发家致富。一部手机,一堆小说,
一个异想天开的邪念——
这群“业余选手”竟从省级文保眼皮下,
成功盗走20件春秋时期珍宝,
其中有铭文国家一级文物,就有9件!
今天,欢迎跟着马啃菠萝的脚步,
一起揭秘这起惊天大案。
1、惊天大案,国宝被盗
郭家庙墓群并非普通墓地,
而是湖北省重点文保单位。
这里是一处东周至宋代墓群,
面积约1万平方米。2014年,
这里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谁曾想,就是这么一处极具历史价值的宝地,竟然被一伙毫无专业背景的盗墓贼盯上了。
2、小说启蒙,自学成才
主犯余某的盗墓生涯,
令人啼笑皆非——
他完全是看了大量盗墓小说后“自学成才”的。据余某到案后交代,
盗墓小说中光怪陆离的探险情节,
深深吸引了他。
他天天看,越看就越入迷。渐渐地,余某不再满足于小说中的虚构情节,他开始对照书籍逐一验证其中细节。
遇到难以核实的内容,
甚至会翻检当地县志仔细核对。小说中被描绘得神乎其神的“神秘盗墓技法”,更让余某深陷痴迷。
随着这种执念日益加深,
他渐渐动了亲身体验、付诸实践的念头。
3、 一则新闻,引发贪念
余某之所以将目标锁定在郭家庙墓群,
缘于手机弹窗推送的一则考古新闻。他看到“出土大量玉器青铜器”的内容,
瞬间生出一股贪念。
他把想法告诉了陈某后,
两人一拍即合。
4、实地操作,学以致用郭家庙墓群设有安防设施,
但这并没有难倒几人——
他们专挑田间小径潜行。余某供述,
他先观察山脉走向划定大致搜寻范围,
再用探针与洛阳铲逐步缩小目标。
经过半个月的暗中摸索,
他终于圈定一处疑似墓穴的位置。他试探性地打下第一铲后,
发现了带有铜锈的土,当即确认:
“这上面有铜锈,
那下面肯定不是石子了,是青铜器!”余某等人用了四五个小时,
在地下挖出一个两米深的盗洞。
经过两晚的疯狂盗掘,
20件青铜器被洗劫一空。
5、国宝价值,震惊专家
得手后,这伙人联系到了李某,
让其做中间人寻找有经济实力的买家。
2023年11月,就在他们意图销赃时,
被警方当场起获。被查获的文物等级之高、数量之多
令办案人员震惊。
经鉴定,这批文物均为春秋时期珍品,
共计20件。
其中9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1件为二级文物,9件为三级文物,
以及1件普通文物。
6、警方出手,一网打尽
襄阳警方接到线报后,
扮演成“实力买家”接近这伙盗墓贼。
民警找了一辆豪车,住在比较好的宾馆,
来伪装自己的身份,
让嫌疑人相信他们有实力“买货”。警方还安排了一位民警扮演成大老板“金总”,并特意邀请了文物鉴定行家一起乔装前往,
这样既能用专业术语获取嫌疑人信任,
又能当场确认文物的真伪。双方约定以“400万元的价格”
交易这20件文物,
交易地点定在枣阳市一处废弃粮站。在交易现场,
警方当场抓获了李某在内的两人。
虽然主犯余某及另一名盗墓者陈某
曾一度驾车逃脱,但最终也难法网。
7、法律严惩,沉重代价
2024年襄阳市樊城区人民法院,
作出判决:
被告人陈某等二人犯盗掘古墓葬罪分别被判处10年3个月至10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两名被告人,还被判连带赔偿抢救性考古发掘费用7万余元。
2025年7月,主犯余某,
因盗掘古墓葬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8、结语盗墓笔记虽然刺激过瘾,
但现实盗墓,绝非儿戏,
而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它不仅破坏了“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也让犯罪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ps:
主犯余某,
“自学成才,学以致用”的这个劲头,
干点别的,必成大事啊……
原创文章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