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近的人往往也是最懂自己的人,很多时候人在高处往往看不透自己身边的处境和身边的朋友,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即使是放在几十年前,作为国民党一党领袖的蒋介石也是如此。
蒋介石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见证了国民党的辉煌,也见证了国民党的落寞,从官职上讲,他也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而是国民党位高权重的行政院院长,他就是被称为蒋介石最信任的侍卫长郝柏村。
作为蒋介石最亲近的御林军中的关键人物,郝柏村跟着他可谓是出生入死,立功无数,晚年之时在国民党内部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不过对于蒋介石的很多做法他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尤其是蒋介石曾接受雅尔塔协定,更是让他十分愤怒。
那么这位郝柏村究竟是谁,他和蒋介石的关系如何,对待蒋介石他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
1919年,郝柏村出生在江苏盐城一带,当时刚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国家孱弱民怨沸腾,有志之士全都走上街头作着革命宣传。
只不过对于郝柏村所在的这个小村子来说,一切的生活好似完全没有改变,一家人还是靠着那点土地勉强为生,郝柏村的出生带来的更多是生活上的压力。
在这样的家庭情况下父亲还是勒紧裤腰带,把郝柏村送到了县城最有名的学校念书。
郝柏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临别前嘱咐他的话:“你是全家的希望,要给弟弟妹妹做好表率。”
10岁的郝柏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话语中的含义,但看着父亲佝偻的肩膀和手中的学费,他好似也下定了某种决心。
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很快,成绩优异的他成为了村子里人人讨论的焦点,也成为了村子中第一位被高中录取的农村娃。
但世事无常,郝柏村还没来得及告诉家人这个消息,他的父亲就抱病离世,就这样家里也就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别说供郝柏村读书,就是一家人吃饭现在都成了问题。
无奈之下,郝柏村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悄悄藏好,转而报考了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因为这所学校吃住全免,还有军饷。
刚进学校不久,日本人就接连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为了尽快培养军官将士,郝柏村这批学生被剥夺了所有假期和自由时间,1938年6月这批学生提前好几个月毕业,很多毕业生被告知让他们回家和家人们见一面,然后就要做上战场打仗的准备。
人人都知道,此去战场凶多吉少,郝柏村更是拿出积蓄不顾母亲阻拦执意拍了一张全家福,临别之际,他嘱咐弟弟妹妹照顾好母亲,当被问到下次什么时候回来时,他却紧闭双唇一言不发,只是一再的看着那张全家福。
上战场之前,郝柏村听到了不少屡立战功将领的故事,不过好运似乎并没有站在他这一边,第一次打仗的他就被炮弹打中了腿,好在伤势倒不是太严重。
军医在给他包扎完后,还不由得打趣他两句:“战场上想活下来要么比别人跑得快,要么比别人手段狠,小伙子你还得好好学。”郝柏村拖着伤腿又投入了战斗之中。
后来的郝柏村又接连参加了好多次战役,战场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面对日本人的猛烈攻势,国民党还是胜少负多,郝柏村等人都被重新派往后方的军事学校进行学习。
1943年之后,抗日战争局势开始进行转变,日本人根本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战线消耗,而国共合作再加上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让日本人很快吃到了苦头。
此时的郝柏村也从军校顺利毕业,担任了炮兵团营长一职,而在这段时间中,他还结识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位贵人——顾祝同。
从身份上来说,顾祝同早已是兵团司令员,而郝柏村一个营长和他的职务还差着好几层,可两人是同乡,再加上顾祝同为人豪爽,和郝柏村也有着不少共同语言,两人的关系开始变得日益亲近起来。
解放战争后期,顾祝同更是把郝柏村调到自己身边,担任总参办公室主任这一重要职务,其实对于顾祝同来说,这一举动也算是救了郝柏村一命。
当时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前线战事吃紧后方高官却开始想着退路,顾祝同不忍心自己的老乡白白把命丢在前线,更不想国民党损失这样的一名人才,所以这才动用关系把他调到后方,郝柏村的这番仕途升迁同时也引来不少同僚的羡慕。
但有时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在别人眼中让人嫉妒的升迁之路和优渥职务,却直接改变了郝柏村的一生,甚至晚年再度回忆起来,郝柏村也直言:“顾祝同对自己的优待并没有换来自己所期盼的结局。”
在被调往总参没过几个月后,国民党就已经开始做好了撤退台湾的战略准备,郝柏村也在这一批撤离人员名单之中跟着上级一同前往台湾。
当时对于他们这些层面的军官来说,他们始终认为大陆和台湾是分割不开的,或许过不了多久,国共两党还会站在谈判桌前商议,到时候他们还能回到故乡落叶归根,此时30岁的郝柏村根本没有意识到,此去一别竟然是他几十年来和故土相见的最后一面。
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郝柏村仍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在解放军攻击金门之战时,郝柏村凭借着身先士卒的表现让蒋介石对他赞赏有加,正是这次机遇,让郝柏村有机会到蒋介石的身边工作,这在当时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
1965年,郝柏村也正式担任了蒋介石侍卫长一职,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就进一步水涨船高。
从1965年到1972年,郝柏村担任蒋介石侍卫长7年的时间,在蒋介石历任贴身侍卫中也算是时间较长的一位,更让人十分佩服的是,郝柏村和蒋介石以及之后的台湾领导人关系都十分亲近。
蒋介石把他视为最亲密的下属,很多自己不方便出面的工作都放心的交由他去做,蒋经国和郝柏村年纪差不了太多,两人更是十分贴心的好友和伙伴,蒋经国虽年纪大一些,但很多政治上工作上不懂的地方还会经常向郝柏村请教。
甚至在蒋氏家族脱离了对台湾地区的实际掌控之后,新上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对他赞誉有加,破格将他提拔为行政院院长的职务,在之前没有这样的先例。
郝柏村的地位位同首辅,很多和他同批的战友幕僚都纷纷感慨:“做官做到郝柏村这个程度,也能算是没有任何遗憾了。”
不过和许多人潜意识中认为的不一样的是,郝柏村之所以能做到如此的位置,不是靠溜须拍马和阿谀奉承上位的,而是靠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能力和敬业态度,对于自己的职务他始终坚信是为了给人民谋福利。
而在民族大义面前,郝柏村的做法也让很多自诩爱国人士十分汗颜,当时李登辉不顾台湾民众反对,执意要推行台独政策,和美国关系往来密切。
郝柏村劝阻无果后,当即宣布辞去行政院院长的职务,无官一身轻的他在私下和大陆保持着非常好的往来关系,极大的推动了两岸合作和友好交流。
不止如此,郝柏村对于蒋介石虽有知遇之恩的感谢,但是面对蒋介石的很多有争议的行为,郝柏村也是直言不讳指出他的问题,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蒋介石的一意孤行。
在媒体镜头前,郝柏村对蒋介石的这一行为说了自己的看法:“平心而论,蒋介石接受《雅尔塔协定》让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努力付诸东流。”
当时美英苏三国在1945年2月达成协定,用牺牲我国部分领土主权的代价来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而蒋介石在已经初步了解美英苏三国举动之后,没有做出强有力的回应,导致我国成为了被瓜分的对象。
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领袖地位,更是发表声明:“签署条约是权宜之计,等战争结束会把所有领土收回。”
但在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却投入了美国人的怀抱,自己的承诺也成了一纸空约,难怪郝柏村这样的心腹对他的此番做法也十分不满了。
2020年3月,郝柏村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如今再度回顾他的一生,100年的人生跌宕起伏,从过军、打过仗、做过高官、为了心中理想和领袖红过脸。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讲述心中真话,这些都是郝柏村这个人形象更加立体完整的一段段经历,对于他来说,无论到何时,都是心中满怀壮志激烈的炎黄子孙。
史料来源:[1]张和敬:郝柏村皖南之行[J].江淮文史,2007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