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2021年12月31日,南京姑娘朱婉冰、朱婉清、朱婉玉、朱婉洁,以“感应Telepathy”乐队的身份,登上了B站跨年晚会的舞台。
观众对这支乐队的注意,除了她们自弹自唱、分工明确的表演能力,更源于她们的外貌——四个女孩,身高相仿、五官几乎一致,脸上一眼就是“同一张”。
后台工作人员一边整理台本,一边低声讨论:“哪个是贝斯?哪个是主唱?”没人能立刻分辨出谁是谁。但这不是她们第一次面对这种场景。
她们的四胞胎身份早在22年前就被公众知晓,出生时就成为全城新闻的主角,被媒体称为“南京四小凤”。
可她们现在不再使用这个称号。她们说,她们叫“感应”,她们是一个乐队,不是四个人共用的名片。
时间回到2020年。四姐妹大学毕业,结束了在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学习,回国不久后组建了“感应”乐队,四人各司其职。
大姐朱婉冰担任制作人,二姐朱婉清主攻鼓,三妹朱婉玉负责旋律和编曲,四妹朱婉洁负责歌词创作,四人也各自演奏键盘、鼓、吉他和贝斯。
她们拒绝包装为偶像组合,而是坚持原创音乐路线。首支单曲《感应》于2020年底上线,曲风融合电子与流行。随后她们加入谢霆锋旗下公司,参与多场线上线下演出。
录音棚内,她们一遍遍推敲旋律结构,为了一个和声位置讨论半天;在现场排练中,为配合彼此节奏,经常全组练习到深夜。
她们希望音乐能传达各自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为了“长得一样”而被关注。
登上B站跨年晚会前,她们已经积累了数十场校园与音乐节演出经验,但那是第一次面对全国观众的主流舞台。
2017年,她们一同被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四人分别选择了不同方向的音乐专业。
大姐主攻制作,系统学习录音、混音、音轨管理。二姐选择打击乐课程,专注节奏设计与现场律动。三妹修习音乐编排和作曲,小妹专注于歌词创作与音乐写作。
她们第一次不再“同时做同一件事”,开始在音乐上分道合作。每人有独立课表、独立导师,也在各自的排练小组中磨合技巧。
语言障碍、专业压力、文化差异,这些都曾是阻碍,但她们坚持完成课程、申请奖学金,并在每学期提交原创作品。她们在课外成立了第一个原始版本的“感应”乐队,在学校活动中登台演出。
在伯克利,她们不是“四小凤”,而是四个有作品、能写歌的学生。
2014年,四姐妹从南京艺术学院附中毕业,集体前往美国加州一所私立艺术高中就读。
彼时,她们已经在国内完成了多个商业项目:拍电影《如花似玉》《四个丘比特》,参加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代言品牌校服,参与亚青会火炬传递。
但家庭决定让她们退出聚光灯,专注音乐基础学习。倪颖与朱郑夫妻不希望孩子被过早消费,也不希望她们永远被叫作“四胞胎明星”。
在美国,她们重新开始:英语要背,乐理要补,作曲要练。第一次接触爵士、蓝调、实验音乐时,她们跟不上节奏,写不出旋律。
作业常常被退回来,需要多次修改。为完成一次合奏录音,她们经常从下午练到深夜。她们也开始被同学分别记住,按乐器和分工区分,而不是单纯的“four girls from China”。
1999年8月11日,四胞胎姐妹出生于南京军区总医院,成为南京50年来首例自然怀孕四胞胎。医生原本预估为三胎,第四个孩子的出现让医院当场增加人手。
她们被称为“南京四小凤”,成为新闻焦点。南京市政府为其家庭提供定向补助,医院免除8万元费用,父母单位承担教育保险。
幼年时期,她们穿统一衣服、统一发型,走到哪里都会引来围观。三岁开始接受钢琴启蒙教育,四位老师分开授课。七岁在儿童演出中登台,九岁拍电影,十岁之后参与多场公共活动。
2013年,她们成为亚青会火炬传递“采火圣女”,点燃圣火。
她们在家庭采访中,始终以集体亮相。吃穿用度一式四份,作息同步,活动同步。每一个人都曾表示,“没法分得清谁是谁”。
长时间统一安排、统一曝光,使她们在少年时期很难拥有个体表达。
到了初中阶段,孩子们逐渐表现出不同兴趣:有人喜欢鼓,有人热衷编曲,有人爱写词。父母察觉后,开始考虑终止商业活动。
2014年,家人正式决定全员出国读书,进入音乐教育系统。在送别现场,媒体最后一次以“四小凤出国”报道她们。此后数年,她们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倪颖在接受地方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不想让孩子被面孔束缚一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在谢霆锋的节目里,四姐妹练歌时看到盒饭中有米饭,刚伸手拿起,却被谢霆锋提醒:“艺人要控制体重,一口就够了。”
她们默默合上饭盒,继续练歌。这不是第一次接受高强度管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但这一次,她们的身份不再是“长得一样的四胞胎”,而是拥有独立作品的创作者。她们不靠脸挣钱,不靠标签立足。
她们自己写歌,自己编曲,自己在棚里录音、自己拍MV。
从被动接受“标签身份”,到主动定义自己的角色,“南京四小凤”的四姐妹用了二十多年。
她们没否定过自己是四胞胎,但也不愿被固定成一个画面。她们是“感应”乐队的四名成员,是台上各司其职的创作者,是台下认真写歌的普通人。
她们共用一张脸,但从未想过共用一段人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蔡医生健康杂谈
——完——
澎湃新闻:“南京四小凤”女大十八变,现在,请叫她们“感应Telepathy”乐队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