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太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或许很多人觉得,博物馆、历史建筑、世界级名画这些文化遗产只要锁在“保险箱”里就绝对安全。可事实是,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早已冲破了人们的想象力,为这些人类智慧结晶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2025年1月,美国洛杉矶著名的盖蒂别墅一度被帕利塞德大火吞噬在即。馆里的《胜利青年像》——一尊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100年的希腊青铜雕像,差点毁于一旦。这场大火烧毁了近7000座建筑,但盖蒂别墅和馆藏却几乎毫发无损。
有人质疑:是不是盖蒂别墅运气太好?答案是否定的。馆方早有预案:灌溉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双层墙体结构保证了高温难以侵袭,空气处理系统密封展厅,烟雾都不得其门而入。负责可持续发展的总监卡米尔·柯克也不讳言,洛杉矶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灾害都可能发生,气候变化是风险放大的关键因素。
但也有人会问:这是否只是极端个例?其实全球不少文化遗产机构都在做类似努力,力图提前化解灾难风险。而这场灾难,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传统博物馆的“安全神话”已经被气候现实击得粉碎。
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东南亚,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不同的气候威胁。荷兰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珍藏着维米尔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别以为有堤坝、风暴潮屏障就万事大吉——美术馆与海平面仅一线之隔,洪水随时可能来袭。工作人员一年365天监控威胁,制定了“优先转移清单”,确保核心藏品有机会第一时间撤离。
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博物馆则有自己的痛点。1989年四级飓风“雨果”肆虐时,砖混结构的主馆屹立不倒,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大卫·德雷克陶器收藏撑起了保护伞。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建筑风格巧合?其实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防飓风需求。每逢风暴来袭,策展人联动各方,把分散在附属历史建筑的藏品全部打包进主馆安全区。对藏品的保护,早已不是单纯靠“厚墙”,而是系统化的应急管理。
迈阿密比斯坎湾博物馆与花园,地处美国最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区域之一。每逢春秋两季,剧院花园和海洋花园都会被洪水淹没数月,石雕、壁画、文艺复兴风格花园都在一步步靠近消亡边缘。园艺师伊恩·辛普金斯直言,哪怕有FEMA拨款建高海堤、选耐盐植物,海水侵蚀的步伐也难以阻挡。
或许有人会说,文物消失只是时间问题,不如专注数字化保存。但现实是,很多历史证据一旦消失就无法复制。印尼马洛斯-庞凯普洞穴壁画,距今5.12万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具象艺术之一。专家发现,洞穴壁画正在因盐风化而剥落,气候变暖加剧了这一进程。如果不及时记录和保护,人类关于想象力起源的线索就会永远丢失。
约旦佩特拉古城也上了“濒危名单”。游客每年带来的鞋底摩擦、湿度变化,令本已风化的岩石加速“腐烂”。地质学家汤姆·帕拉迪斯直言,过去30年佩特拉的损耗,比此前数百年还要多。“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消失了就再也没有。”
气候灾害对现代城市的绿色空间同样构成威胁。以美国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系统为例,这条由哈佛阿诺德树木园等组成的城市绿带,正连遭入侵物种、干旱和新型病虫害夹击。
园艺总监罗德尼·伊森提到,园内200年树龄的古树一旦死去,谁也无法替代。人类对绿色空间的依赖,早已超越了休闲娱乐,更关乎身心健康与城市生态。
或许有人会质疑:气候变化真是导致文化遗产危机的唯一元凶吗?其实极端天气、游客活动、城市扩张等多重因素交织,让文物保护变得愈发复杂。单靠技术和应急措施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全球范围内,文化保护机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