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全网的奶皮子糖葫芦,爆火后被骂刺客,网红变经典难在哪?

2024年冬天,要说最火的小吃,那必须是奶皮子糖葫芦。

走在一线城市的街头,不少小吃摊前都排着长队,大家手里举着的,都是裹着厚厚奶皮的糖葫芦,拍照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这东西能火,其实早有苗头。

去年11月《再见爱人4》热播,嘉宾麦琳宁可花光伙食费,也要买奶皮子和熏鸡的片段,直接把奶皮子推上了热搜。

嗅觉敏锐的商家立马跟风,奶皮子咖啡、奶皮子青团接连上线,让奶皮子成了网红美食圈的“万能搭配”。

当时就有商家试过做奶皮子糖葫芦,只是热度还局限在内蒙古本地,没形成全国风潮。

谁也没想到,过了一年,这玩意儿能彻底爆火。

今年冬天一到,糖葫芦进入消费旺季,一线城市的商家纷纷上架奶皮子糖葫芦,加上短视频平台的助推,这道内蒙特色小吃直接火遍全网,热度甚至超过了之前的顶流羽衣甘蓝。

短视频加尝鲜欲,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密码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红,短视频功不可没。

现在刷短视频的人太多了,超10亿用户每天都在刷,很多人本来没想买东西,刷到有意思的内容就忍不住下单。

奶皮子糖葫芦的颜值刚好适配短视频传播,晶莹的糖衣裹着软糯的奶皮,咬下去的瞬间又脆又香,这样的画面反复刷到,没人能扛得住诱惑。

美食博主们的探店推荐,加上网友的打卡晒图,让奶皮子糖葫芦的热度一路飙升。

本来以为只是小众口味,没想到越传越广,最后变成了“不尝一下就out”的社交货币。

还有商家搞的“限量发售”“排队几小时”的套路,进一步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毕竟越难买到的东西,大家越想试试。

除了传播给力,大家的尝鲜心理也给奶皮子糖葫芦加了把火。

现在很多人看到没吃过的新品美食,都想尝一尝。

奶皮子糖葫芦刚好踩中了这点,它保留了传统糖葫芦的样子,又加了奶皮子这种有地域特色的食材,熟悉又陌生的组合,让人忍不住想掏钱试试。

奶皮子本身的底子也不错。

它是内蒙古的传统美食,用7斤鲜奶才能制成1斤,是奶制品里的精华,承载着草原的游牧文化,平时都是用来招待贵宾的。

这种有文化底蕴的食材,加上传统小吃的外壳,创新起来自然比凭空出现的新品更容易让人接受。

火得快的网红美食,似乎都逃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既要征服味蕾,又要颜值能打,还要有社交属性,最后再定一个让人冲动消费的价格。

奶皮子糖葫芦、之前的热奶宝、椰子灰冰淇淋,都是这么火起来的。

从顶流到吐槽,网红美食的通病在哪

但网红美食的热度,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奶皮子糖葫芦爆红没多久,吐槽的声音就来了。

“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受害者”的话题在网上传开,不少网友说这东西甜得发齁,奶皮和冰糖在嘴里“打架”,山楂的酸味根本压不住腻味,咬一口就像生吞了一块糖油混合物,黏糊糊地糊在嗓子眼。

还有人说它是“健康刺客”,高糖高脂吃了有代谢负担。

本来以为是惊艳味蕾的美食,结果尝鲜一次就够了,根本没有二次购买的欲望。

如此看来,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更多是靠营销和新鲜感,口味上的硬伤,让它很难留住消费者。

其实不只是奶皮子糖葫芦,很多网红美食都有这个问题。

过度依赖营销噱头,把精力都放在怎么让人看到,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口味和品控。

之前有个网红汉堡店,靠颜值和话题爆火,结果大家吃了之后发现肉饼干柴、芝士结块,没过多久门店就纷纷关门了。

还有些网红美食,只靠一个爆款撑着,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就像之前的脏脏包,火的时候大街小巷都在卖,可后续没什么新品跟进,大家新鲜感过了,就没人再买了,专门店也慢慢萎缩。

这些例子都说明,流量能让一款产品快速出圈,但想长久立足,光靠流量可不行。

本来以为奶皮子糖葫芦能打破这个魔咒,毕竟它有传统食材的加持,但后来发现,它还是没逃过网红美食的通病。

商家一门心思蹭热度、搞营销,却没花时间打磨口味,没解决甜腻、品控不稳这些问题。

这样的产品,自然只能火一阵。

那么网红美食到底该怎么才能从“短暂刷屏”变成“长久经典”?其实答案很简单,还是要回归本质。

东方甄选的产品复购率高,就是因为他们把品控和供应链放在第一位,从用户需求出发做创新,而不是只靠营销。

商家也不用搞什么大颠覆,持续做微创新就行。

比如根据网友的反馈,调整奶皮子糖葫芦的甜腻配比,推出季节限定款,或者开发更多奶皮子的衍生产品,保持消费者的新鲜感。

杭州有个咖啡品牌,每月都会根据用户反馈推出2-3款新品,靠持续创新留住了不少老客户。

另外,深挖文化内涵也很重要。

螺蛳粉、臭豆腐一开始也被很多人嫌弃,但后来通过非遗认证和文化传播,慢慢被大众接受,变成了经典品类。

奶皮子本身有很好的文化基底,商家如果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只盯着流量,或许能走得更远。

还有服务和体验的升级也不能忽视。

很多网红小吃都存在排队久、品控不稳的问题,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受。

如果商家能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解决这些痛点,用细节提升用户粘性,也能为产品的长久发展加分。

网红美食想从“网红”变成“经典”,从来都不是靠一次爆火的营销,而是靠扎实的产品力、持续的创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消费者来说,下次再遇到刷屏的顶流小吃,不妨多一份理性,等一等口碑沉淀后再消费,免得花了钱还失望。

对商家来说,与其跟风蹭热度,不如沉下心来打磨产品。

流量固然重要,但能留住消费者的,永远是好吃的口味、稳定的品质和贴心的服务。

毕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食,才是真正值得大家排队购买的。

未来的美食市场,必然是颜值、口味、文化、品质兼备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那些只靠流量撑场面的网红美食,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美食   奶皮   糖葫芦   刺客   经典   商家   热度   口味   产品   流量   消费者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