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附近,这样配置有望缓解你的焦虑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汇丰晋信基金)

A股来到4000点上下,“卖出”和“买入”的意见分歧再次达到高峰,对潜在收益率的追求和对显著加大波动率的担忧,使得投资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然而,有一种方法,有望在保持组合较高潜在收益率的同时,显著降低组合波动率,或许,正适合当下的市场。

它就是分散于不同大类资产,或者分散于不同细分板块的多元资产配置。

多元配置策略1:收益来源多元化

不同的大类资产,或者某种大类资产中不同的类别,往往具有截然不同的底层收益来源,包括:股票的收益来源有股息、债券的收益来源有票息、赚取买卖价差所得的资本利得等。

而不同的收益来源,往往会受到不同宏观环境和风险事件的影响。某一宏观环境或者风险事件,可能在正向影响某一种收益率的同时,负向影响另一种。

所以,当我们组合中资产收益来源多元化后,对某一状况的风险抵御能力就能有所升高,进而降低组合整体波动率。

资料来源:汇丰晋信。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比如说当前,科创类板块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估值和拥挤度都有所提升。对于想降低科创类股票持仓的投资者,一些还未明显上涨的成长类股票或许值得关注。

配置白马股也不失为一个选择,它们在各自行业中具备龙头地位,虽然规模领先后成长性有所下降,但具备更为稳定的增长速度和更为透明的财务指标,更为稳定的基本面在震荡市有望带来相对较小的价格波动。

而对于认为科创类板块后续会震荡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关注一些A股中的防御性行业。从其本质上来说,这类资产作为股票资产也受到宏观环境影响,但是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防御性行业的股票多属于高股息、高分红的股票,较为稳定的业绩和分红是它们为投资者所带来的收益的主要来源。

多元配置策略2:风险混合策略

对于已有一定收益率,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配置一些债券类的资产,例如购买债券基金,或者持有固收+产品等。

我们都知道“股债跷跷板”的作用。配置一定债券类资产,长期来看,对降低组合的波动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下图是中、美主要股票指数,可以看到股票指数的年化波动率都非常高。同时,上证指数、深证指数等,波动率水平相对收益率显著较高。

但是通过简单的股债混合,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波动率。例如我们看到万得混合基金指数,对比万得股票型基金指数,虽然收益率水平相似,但是混合型基金指数波动率明显降低。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31。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表现不代表相关产品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多元配置策略3:区域混合策略

我们还可以把视角放得更远——通过布局相关性较低的不同区域资产,降低投资组合整体的波动率水平,有望进一步让不同资产之间形成对冲或互补。

例如,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股票市场与发达市场股票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在组合中加入发达市场股票,有望从区域混合的角度降低组合波动率。

资料来源:彭博、摩根大通、美银美林、汇丰投资管理;截至2025年9月15日五年期间的周收益相关性。亚太区股票(MSCI亚太所有国家净总收益指数,美元);中国股票(MSCI中国每日净总收益指数);中国在岸股票(沪深300指数,美元)。全球股票(MSCI全球所有国家净收益指数,美元);发达市场股票(MSCI全球净收益指数,美元);新兴市场股票(MSCI新兴市场净收益指数,美元)。 投资的价值以及投资的任何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投资者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本金。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指数收益假设将所有分配再投资,且未反映任何费用或支出。无法直接投资于指数。提供的信息仅供演示之用。

当我们使用过去10年A股、美股主要指数构建简单组合,可以发现不仅波动率有所降低,收益率也有所提高。

数据来源:Wind,2015.11.1-2025.10.31。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业绩测算选用基准指数在特定期间的历史数据,仅作示例参考,并不代表其将来表现。业绩测算的收益率为模拟数据,对所使用假设和因素的任何更改都可能对所显示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不作为未来收益保证或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

总之,虽然市场到了4000点附近的高位,但我们通过多元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机会构建一个能够满足自身风险偏好需求的,波动性相对可控的,又能享受到市场上涨潜力的资产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财经   焦虑   收益   指数   组合   股票   资产   来源   市场   收益率   投资者   债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