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国际爱牙日,看“文保医生”如何守护象牙

近年在三星堆遗址考古中

3至8号祭祀坑出土带编号文物1.7万余件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总台《寻古中国》节目

除了青铜器和金器等“神秘文物”

几百根象牙的出土也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些象牙从哪儿来?

深埋地下3000年如何提取?

“文保医生”怎样“护牙”?

9月20日国际爱牙日

一起到三星堆“看牙”

△2021年9月,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8号坑内分布的大量象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三星堆“牙科大夫”

护牙有方

我们先来看考古专业人员

给这些象牙的命名:

“出土饱水糟朽象牙”

原因是它们埋藏时间久

长期受到

地下水、可溶盐以及微生物等

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蚀

看着是整根的形态

但实际上已经非常“酥软”了

有比喻说

刚出土的象牙就像牙膏一样脆弱

或者是“像巧克力蛋糕一样”

这样的象牙送至实验室后

首先要进行清理,剔除表面泥土

从而减少后续象牙保护的难度

这个环节既要抓紧时间

又不能心急

工作人员如同“牙科大夫”

“刷牙”“洗牙”“抑菌”

小心呵护

△2021年11月,一根一米左右的象牙表面已经清理完毕,工作人员为象牙裹上保鲜膜,又用纱布覆盖,最后存放到恒温恒湿的密闭储存箱。

随后象牙需要长期保存在

温度湿度都适宜的象牙冷藏库中

类似于“文物冰箱”

△象牙冷藏库

清理后的象牙就能和公众见面了吗?

还差得远

饱水糟朽象牙

含水率过高、力学性能极差

要想稳定展示还要“恢复”象牙强度

△饱水糟朽象牙局部

研究团队不断攻坚

实现了整根象牙的脱水加固

这是世界上的“首次”

为同类型文物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

贡献了“中国方案”

△2024年7月,参观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的展示中观看象牙。

如今

象牙可以在22℃左右的环境下陈列

这是三星堆出土象牙保护的巨大进步

02

在三星堆“挖”象牙

拢共分几步

这么“酥”的象牙保护已是如此艰辛

象牙的现场提取也不是易事

提取现场大致可分为六步

△象牙现场提取步骤

象牙在发掘坑中要经过四个步骤

工作人员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是“双脚离地”的

是“平板支撑”的

随后的现场保湿和装箱

则由发掘坑外的工作人配合完成

一天完成5至7根的提取工作

是一场科技、体力、耐心与时间的综合较量

03

这么多象牙是哪儿来的?

三星堆的象牙

除了含水率高、力学性能差的特点

还有一个特点:多

有统计数据显示

已经出土的象牙有600根之多

这么多的象牙,来源是哪里?

假设无外乎两种

①外来的

有人认为象牙可能是

从当时东南亚等域外地区

运输到了古蜀

△3号坑数量庞大的青铜器和象牙

②本土的

这种说法认为

古蜀国的环境与现在相比更温暖湿润

适合亚洲象生存

因此象牙可能来源于本地

但是今天

古蜀国曾在地区内

还没有发现象的骨骼遗骸

在象牙的清理与初步保护工作正在进行时

DNA样本的提取也同步开启

据专家介绍

通过勘察比对提取象牙的DNA信息

象牙从何方来的谜题或将得到解决

古蜀三星堆,再醒惊天下

象牙、青铜器、金器等文物不断面世

让我们能够更多了解

古蜀先民的生活环境与精神世界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田野

视觉丨喻偌洢

审校丨朱冬梅 崔华

统筹丨刘莹 武贺

特别鸣谢丨中国文物报社 三星堆博物馆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田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历史   象牙   日历   医生   国际   文博   金器   文物   遗址   中国   青铜器   现场   祭祀   蜀国   总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