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35岁,白领。近两年冬天唇角总裂、脱皮、疼痛,刷牙或吃点酸辣就张不开嘴,涂过凡士林和几种唇膏暂时好点,但一热天或熬夜又犯。检查口角处红肿、浅裂,有少量渗液,舌偏红少苔,脉细数。按中医辨证,主要是“阴虚火旺、燥热伤津”,外合风燥。
唇炎不是单一原因:
有的人是外用刺激(嘴唇常舔、用劣质唇膏)引起
有的是营养缺乏(维生素B群、铁)
还有的是体内虚热、阴津不足或脾胃湿热反复作祟。
中医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关键是把握哪种证型:燥热、湿热、阴虚或脾虚为主,针对性调理才能少复发。
一个中医处方举例 证型:阴虚火旺兼燥
生地、麦冬、沙参:养阴生津、滋润口唇黏膜
石斛、玄参:清虚热、益阴润燥
黄连或黄芩、连翘:清里热、解毒
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缓解裂口疼痛
配方讲究君臣佐使,实际用药与剂量需辨证而定
外治与日常护理
别舔嘴唇:唾液蒸发更干,反复加重。
保湿以非刺激性为主:凡士林或医用修复膏可作为屏障,避免含香精的唇膏。
饮食忌辛辣、烤炸,适当多喝水、补充新鲜蔬果、注意B族维生素和铁质摄入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长期戴口罩摩擦
若有明显感染化脓、大片渗液、发热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配合抗感染治疗或短期激素外用,由医生决定。
再给大家举一个短小的案例以便于理解
李女士,50岁,长期嗜烟,唇部经常干裂,秋冬加重。舌淡苔白,脉缓。辨证为“脾虚生湿、局部久湿郁热”,加以健脾祛湿、外用消炎修复,很快好转且复发率降低。说明同为唇炎,治疗方向可截然不同。
我是刘海云,72岁,从医已五十年,一直在口腔黏膜专科工作。看过不少唇炎、口角炎患者,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分证乱用外用药、忽视内因。中医讲“标本兼治”,既要外护修复,也要调理体质,很多患者坚持辨证调理后,半年、甚至一年都不再复发。
何时要去看医生?
症状反复多次、自我处理无效;
有明显化脓、出血或扩散到口内粘膜;
合并全身症状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反弹者;
想做营养评估(如B族、铁、维生素缺乏)者。
唇炎不是小事,反反复复多数是“内外未治”。如果你遇到经久不愈的唇裂,别只涂东西,找对病因、辨好证、对症调理,才是长久之策。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