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个假太监有多大胆?谋杀皇帝,欺辱皇后,让太后生孩子

一、北魏永平三年宫闱惊变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皇宫的梧桐叶落满宫道时,太医署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人。高菩萨本名已不可考,《魏书·皇后列传》记载这位自称精通医术的男子,通过伪造的宦官身份文书混入宫廷,成为宣武帝元恪的贴身医官。

永平三年(510年)冬月,元恪在宣光殿突发恶疾。

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位年仅三十三岁的皇帝"咳血不止,目不能视",而守候在侧的皇后高氏(后追谥灵皇后)却与高菩萨"举止逾矩"。

当值太医徐謇在诊脉时发现,皇帝脉象浮滑中带有涩滞,明显是中毒之兆,却被高菩萨以"虚劳之症"为由阻拦进一步诊治。

按北魏宫规,皇帝临终前应有宗室亲王见证,但当时值守宫门的羽林郎将元义(后为孝明帝时期权臣)突然接到皇后手谕,以"防惊扰圣驾"为由封闭宫门。

待第二日清河王元怿等人强行入宫时,皇帝遗体已出现尸斑,而高菩萨正手持金针在龙榻前"施救"。

这场震动北魏的丑闻最终以高菩萨被当庭杖毙收场。

《魏书·刑罚志》详细记录了行刑场景:特制的枣木杖连续击打三百下,血肉模糊的尸体被抛入洛水。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御史中尉王显在案卷中夹带的秘奏提到,高菩萨受刑时"阳物宛然",这个细节使得此案成为北魏历史上最严重的宫廷事故。

二、宝历血案:晚唐宦官之祸

《旧唐书·敬宗本纪》用"夜猎狐狸,宫中谓之打夜狐"八字,勾勒出唐敬宗李湛最后的生命轨迹。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夜,大明宫清思殿前的马球场灯火通明,十八岁的皇帝正与宦官们进行"打夜狐"游戏——这是种夜间蒙眼追打狐狸的娱乐,却成了弑君的最佳掩护。

刘克明作为假太监入宫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据《新唐书·宦者传》记载,这个剑南道商人之子因擅长马球得宠,其父贿赂阉割使(专门负责太监净身的官员)未行净身而入宫。

当时长安东西两市流传的《宫市谣》唱道:"狸猫换太子,鬃马充阉奴",指的就是这类事。

弑君过程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克明与苏佐明等二十八人弑帝于室内,外无知者"。

那个寒风呼啸的冬夜,刘克明将敬宗诱至更衣室,以试弓为名递上强弩。当皇帝专注调试弓弦时,二十八名同谋一拥而上。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遗留的断指后来成为定罪关键——敬宗右手食指的齿痕咬合特征,与刘克明左臂的咬伤完全吻合。

宰相裴度联合枢密使王守澄反攻时,在兴安门缴获的叛军名册显示,二十八名弑君者中有十九人都是未净身的假太监。

此事直接导致唐廷颁布《严查伪宦诏》,规定每年由御史台会同太医署对宦官进行"验身",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

三、秦宫丑闻:嫪毐之乱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的"阴关桐轮而行",让嫪毐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假太监。

这个邯郸市井出身的浪荡子,靠着吕不韦设计的"诈腐"方案混入甘泉宫——用重金收买腐刑官,仅剃去须发而未行阉割。

秦王政八年(前239年),咸阳城流传的"宫闱秘闻"已呈鼎沸之势。

据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这年四月有人举报"毐实非宦者,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但真正引发叛乱的导火索,是嫪毐在秦王冠礼宴席上的醉语:"吾乃秦王假父也"。

《史记》记载:嫪毐盗用太后玺印调动县卒、卫卒、官骑等武装力量,却在咸阳街头遭遇自发组织的民众抵抗。

出土的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中,记载了参与平叛的平民杨某因斩杀叛军获爵的案例,印证了司马迁"战咸阳"的记述。

当嫪毐被五马分尸于雍城郊外时,史官用"车裂以徇,灭其宗"七字草草带过。

但根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记载,实际行刑持续了三日:首日断四肢,次日剜眼割舌,最后日方行分裂之刑。

这种超出秦律规定的酷刑,暗示着年轻秦王压抑多年的愤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秦王   永平   太监   皇后   史记   皇帝   宦官   北魏   太后   太医   菩萨   大胆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