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如何花的,你搞懂了吗?(财政赤字)

正文


说到花钱,财政花钱和个人花钱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个人花钱,叫消费,财政花钱叫财政支出。个人超预期花钱,比如房贷、车贷,叫做负债。那财政超预期花钱,就叫做财政赤字。

那两者都是如何花钱呢?到底哪里不一样呢?

01

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财政是如何收钱和花钱的,以及财政赤字怎么来的。

首先,要花钱得有收入才行,财政的钱都从哪里来呢?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税收,也就是企业和个人(你、我、他)所交的税;

其次来源于非税收入,比如国企上交的利润、政府的投资收入(比如购买某国国债获得的利息、社保基金入市赚的钱等);

还有就是,行政收费,比如办个证件、罚款收入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个大头儿,就是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比如:土地、矿山、耕地、森林等。我们所有的资源类、土地类、本质上都是国家所有,全民共有的。

国家负责统筹规划,财政负责定价收费,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土地出让使用,也就是房地产行业;

比如:商业办公楼、购物中心、住宅小区,等本质上都算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

开发商只是借来开发,建好后,把使用权比如50年、70年的给到个人,在此过程,也会产生新的税收收入,整个一套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土地财政,俗称卖地收入。

再比如耕地,本质上也是借给农民长期使用的,虽然现在没有农业税了,但以前还是有的,现在农民耕地还能获得补贴,这钱也是来自财政。

那财政到底是个什么角色?我们这里所说的财政就是指ZF部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就是他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对应的也就是收钱、花钱、借钱。

既然收钱的渠道,这么多,那钱都花到哪里了?

花钱的地方可能更多,毕竟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总之,财政支出更多是服务于社会经济。


02

那财政花钱的项目具体都有哪些呢?

比如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机场、道路、桥梁,当然也有国有地产项目的开发,以及这些基础设施的维护、运营,这些可都是长期花钱的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和相关支出,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等,还有就是全民社保福利支出,这些也是财政长期支出的项目。

当然也有航天、科研、教育,等等花费的支出,这些都靠财政来养活。

由于种种原因,要维持经济的运转,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收上来的不够花,也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这就导致了财政赤字。

赤字来自于会计术语,在会计统计规则里,这些超额支出的数字,会用红字标识出来,所以就叫做财政赤字。

本质上和我们贷款买房、买车原理差不多,叫做借贷消费。

或者,我们用一个公司的运行,来解释比较简单,公司的收入就类似于财政收入,来自各个部门、不同业务的收入。

那支出,则用来员工社保、工资、福利等等,类似于财政支出。

如果公司业务持续扩张,那么就需要更大的办公室和更多的人,所以公司就会扩张,此时就需要更多的钱。

于是就去借钱来发展,这部分钱就是负债,或者说就是这个公司的赤字。

既然赤字是财政借钱花,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

这些额外花的钱,有几个主要来源,首先可以发行债券,由于财政属于国家信用,所以发出去的债就是所谓的国债;

也就是国家给的借条,国债的信用就是ZF的信用,因此国债是优质资产,和现金差不多,财政借钱还是比较容易的。

其次,还可以增发货币,也就是央行通过增发货币向财政提供融资,那如何操作呢?

就是央行通过买ZF手上的债券,把钱给到财政,或者把手里的国债卖给其他机构获得资金,来支援财政,那借钱的成本是多少呢?


借钱的成本,这就涉及央行扮演的角色了,央行决定货币使用规则和成本,央行决定钱的成本,此外央行还参与全市场资产负债表的调节。

拆开来讲,货币的成本是利率的高低决定的,低利率的时候,1万元使用一年的成本可能为2-3万元,利率高的时候可能使用成本为5万元。

央行从源头上决定利率的高低,然后商业银行执行央行的标准。

比如现在商业银行从央行借钱的成本是1%,从同行(也就是其他商业银行向商业银行借钱)借钱的成本是1.5%;

而商业银行借给个人的钱,不管是房贷、车贷还是消费贷,约为3%-5%。于是从利率上就完成了从定价到个人消费的闭环。

利率的高低,取决于央行的利率调节,那么,央行-商业银行-个人,之间利率的变化,就是花钱成本高低的变化。

商业银行从中间的赚的差价就是银行的毛利润,用来维持银行的运转,而如果是国有银行,那利润的一部分还是要上交到财政。

上文我们提到的是,央行-商业银行-个人,用钱的成本,那财政借钱发债的成本也得央行来定,不同的是两者都是管理者的角色;

就好比在一个公司里面,一个是CEO-首席执行官(财政),一个是CFO-首席财务官(央行),两者的目的都一样,那就是让公司发展的更好。

所以,财政的借钱成本很有优势,也就是发国债的成本,相对个人和商业银行是比较低的,因为龙王离水更近。

比如商业贷款一年期利率可能在3-5%之间,而10年期国债的利率可能也在2%附近,短期1年、2年的国债则更低一些。

也就是说同样负债,同样借钱花,财政的成本很低,也就是赤字的成本很低。


03

上面说完了,个人花钱的成本,财政赤字(花钱)的成本。

再说说,资金(这里指借钱或者融资)的成本或者货币供需关系是如何调整的?

前面提到了钱的成本,是央行通过利率变动来调节,利率是核心。

可只有利率却不够灵活,因为经济活动是波动的,实时变化的,即使是同一年内,经济的表现在四个季度也不一样。

那除了,利率调节外,还有什么手段吗?它们,是如何调整,钱的成本的?

这里展开两条线讲,一条是:个人-商业银行-央行这条线,另一条是:央行-财政,这条线。

第一条线:早在14年的时候央行发明了MLF(中期借贷便利),业界取其首字母叫做“麻辣粉”,这个是什么东西?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原有利率基础上,新增的中期优质资产抵押借款的手法,因为一直固定的利率区间不足以灵活应对经济发展和货币供需的调节

所以给商业银行开了小灶就叫做(MLF)。

只要商业银行手里有优质资产,就可以向央行抵押贷款,来获得更有优势的用钱成本,主要参与的对象为商业银行。

只要他们手里有国债、央行票据、或者其它信用等级高的债券,都可以向央行抵押贷款,来获得新的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所以MLF的利率,是除了央行利率外,又一个可以参考利率。

还有另一条线,央妈-财政之间是如何展开呢?除了央妈给国债定利率外,使得财政更安心地参与经济活动中;

那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央行参与资产负债表的调节,来改善钱的供需或者说钱的成本。

听起来又很复杂吗?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财政不是可以发很多国债吗?

央妈不是可以定利率吗?


市场不是渴望优质资产--国债吗?

那就很好办了!

央行可以通过财政买国债,把钱给财政,财政就可以超额支出,那有了财政的有力支出,经济就会发展;

经济发展了,于是商业银行就可以吸收存款并提供贷款,服务于企业和个人。

而商业银行、财政赤字、企业、个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在这一番操作后就会变得不同了;

而本质就是央行参与,调整了各方的资产负债情况,从而调节了货币的供需和成本。

具体情况比如:当经济波动的时候,比如说经济过热,那么央妈就会卖出很多国债,从买方手里回笼很多资金。


那市场上的钱就少了,于是资金的成本也就高了,物以稀为贵么。所以就会抑制钱的需求,防止经济过热,也就是调节了货币的供应和成本。

反之,当经济有不景气的迹象时,央妈就从财政那里,或者商业银行那里买入很多国债;

商业银行和财政卖给央妈国债后,手里的钱变多了,就可以,更低成本使用了。

那么,财政的钱多了,于是财政可以继续扩大投资和支出,提高赤字,也促进经济发展;

商业银行也可以加大货币供应,以更低的利息,向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资金额度。

所以,怎么花钱,利率是核心,手段有MLF、央行参与资产负债调整等,本质就是调节用钱的成本,赤字的成本。

最后,看完本文,你就能明白,钱是怎么花的了吧,尤其是财政是如何花钱的,财政赤字怎么来的。

央妈、财政、商业银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各自扮演了怎样角色。

除次之外,从央妈和财政的动向里,或许也能预测一下经济的变化,以及用钱成本的变化。

#股市分析#

#人民币汇率#

#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财政赤字   商业银行   央行   国债   利率   支出   也就是   成本   财政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