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盗掘的爆炸中碎成100多片”

文物简历

名称:晋侯鸟尊

出生时间:西周

籍贯:山西临汾

现居地:山西博物院

外貌:凤鸟高冠直立、回首顾盼。凤尾下有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凤鸟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

病害:碎成100多片混于大量残片中

自我价值评价:我盖内铭文中的“晋”是迄今考古出土最早金文“晋”字,成为考古学家找到“晋”从何而来的钥匙。

2000年9月,山西省曲沃县公安局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一名在押犯人交代,1998年春,曾有个盗墓团伙用炸药引爆并试图盗掘一座大型墓葬。顺着这条线索,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找到了晋侯墓地114号、113号墓,并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114号墓因被盗墓者爆破盗掘,器物破损严重,部分器物更是近乎粉末状,短期内难以修复。受田野考古条件所限,考古工作者决定将残余碎片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清理发掘。

彼时,碎成100多片的晋侯鸟尊就混杂其中,辨不清完整模样。负责修复工作的北京大学文物保护专家胡东波和杨宪伟在整理时发现,“青铜渣”中有特殊纹饰的残片,疑为同一件器物。他们反复清洗、拼对、粘接,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对这件器物的主体修复。

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件器物为鸟形尊,器体作站立的高冠凤鸟形。鸟背上有盖,盖上有一鸟形钮,盖的内侧刻有铭文“晋侯乍向大(太)室宝尊彝”。可惜的是,因其出土位置接近盗洞,鸟喙和尾部象鼻出现残缺,象鼻的中间部分当时未能找到。

虽然鸟尊整体无法复原,但盖内铭文中的“晋”是迄今考古出土最早金文“晋”字,成为考古学家找到“晋”从何而来的钥匙。鸟尊属于《周礼·春官·司尊彝》所载周代祭祀礼器“六彝”中的“鸟彝”,曾被供奉于神圣威严的宗庙。铭文的意思是“晋侯制作了这件铜器在太室里使用”,证明它不仅是盛酒器,更是晋国宗庙的尊贵象征。后经考证,出土鸟尊的114号墓墓主人正是晋国第一代晋侯燮父。燮父去世后,鸟尊作为宗庙重器随葬,长眠地下3000年。

修复文物必须尊重文物历史信息与真实性,最小程度干预文物原始信息,最大程度使之可再处理。当时,由于象鼻中间部分的残缺,鸟尊尾部向内卷还是向外翻一直存在争议,以至于修复时象鼻部分保持素面。直到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在对晋侯墓地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和修复的过程中,发现了疑似晋侯鸟尊尾部的残片。经过比对,这些残片基本完整地弥补了大象鼻子中间的缺损部分。

文物修复团队为鸟尊制定了一整套专属修复方案,经过检测、清洗、原封护层清除、除锈、拼对、粘接、打磨、作色、封护等步骤,2019年,经过再次修复的鸟尊重新回到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

展厅内,凤鸟高冠直立、回首顾盼。凤尾下有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凤鸟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向内卷的尾部造型让曾经争论不休的朝向迷局落下帷幕。

文物修复师修复晋侯鸟尊 山西博物院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晋国   山西省   宗庙   北京大学   铭文   器物   博物院   山西   尾部   文物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