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5年6月,江苏这边的“苏超”彻底火出圈了。说真的,作为一个混迹体育圈多年的老球迷,这场景我还真没想到。热度直接盖过了国足,都说中国足球没希望,结果苏超这把火烧得比谁都旺——你说讽刺不讽刺?本来挺好一件事:十三座城市,业余踢球,大家凑热闹、找乐子,现场气氛爆棚,票价也亲民,五块一张票,花不了几个钱,气氛却能顶得上CBA总决赛。
可足球火了就怕什么?怕的就是坏事跟着来。果不其然,最让人闹心的那一幕,这次还是没跑掉。
02
黄牛,来了。还是那种明抢明卖的黄牛,来了个痛快。
很多球迷都说,定好闹钟、守着售票页面,结果一到点,票直接秒没。不是自己手慢,是黄牛用外挂软件批量抢票,直接把普通人挡在门外。就这,还明码标价,“150元代拍”,9块9的票转手炒到600,就连南京主场的“C位”也被炒到天价。
说句实话,这画面有点像当年看春运抢票,谁抢谁头疼。抢票抢到这程度,纯属“抢钱”不是“抢气氛”。有些网友吐槽得直白:苏超这波,黄牛比前锋还快,技术比替补还硬。
03
说到底,苏超这波爆火,根本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主办方估计自己也没想到,一个省级业余联赛,能把黄牛炒作、技术黑产、二手平台全带火。官方票务还得急着发声明,说查到机器刷票会作废订单,可人家黄牛套路更深,“一退一抢”操作,身份证轮着上,普通人想买票,基本没戏。
这时候,就得说一句:苏超的票务系统,确实太落后了。实名制、刷脸入场这些手段都没上,黄牛就有了可乘之机。现在的局面看着热闹,其实让许多真心想看球的老球迷只能望票兴叹,这滋味,谁受得了?
04
火归火,隐患也全出来了。
本来苏超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草根”味,门槛低、氛围好,大家都是业余身份,甚至有送快递的小哥、教书的老师、开店的老板,都能在场上拼一把。谁都没把胜负看得太重,反倒是“友谊第十四”的梗火遍全网,江苏人玩自己都没在怕的。
但只要热度一高,资本就忍不住要进场掺和。江苏银行刚开始给了八百万冠名,赛季还没打完,几十家企业排队想投钱,光是广告位都快抢破头。说句良心话,钱多不是坏事,但资本真进来了,草根还能不能纯粹?球员会不会被“腐化”?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国足?这真不是杞人忧天。
05
媒体和自媒体也来凑热闹。有人甚至喊出“苏超可以替代中超”,说得跟真的似的。还有自媒体V搞出所谓“卢克文方案”,什么“苏超未来商业化、赶超中超”……但只要你真看球就知道,现在苏超的水平,顶多也就中乙跟业余之间。像南通队,主力都是中乙梯队打不上主力的,来苏超就能横着走,这对比还不明显?
吹捧归吹捧,别真当回事,别把玩梗变成黑职业球员的工具。媒体一窝蜂起哄玩梗,结果连国足老队长吴曦都被拉出来嘲讽。吴曦什么水平?为江苏拼过命、鼻骨断了都不下场,这样的老队长,怎么就成了网暴对象?这风气,真的让人心寒。
06
苏超爆火的背后,其实是江苏人会玩,政府敢放权。赛事门票便宜,场地多是政府协调的,运营成本低,球员大多拿的是300到500块一天的补贴,赢球奖金也不多,很多业余球员还是靠热爱在踢球。
但这模式能不能长久?真说到后面,政府会不会还愿意一直贴钱?火过了头,观众热情消退,赛事水平一旦掉下来,还能撑多久?没人能给答案。
07
资本、黄牛、网红、媒体全进来了,苏超能不能守住初心?
现在看,最大的问题已经摆在台面上:资本和流量一旦主导,赛事就容易变味。票务系统如果不升级,黄牛就会越来越猖狂。主办方如果不透明,钱多了反而容易滋生腐败。球迷最担心的,就是苏超变成“下一个国足”——看着热闹,其实心凉。
08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让人唏嘘的,还是那种“好事变坏”的熟悉感。
一场本该属于草根的足球盛宴,被黄牛搅得乌烟瘴气,被资本盯得如狼似虎,被媒体炒作得失了原味。真心热爱足球的人反倒被挡在门外,这样的苏超,还能走多久?
苏超能不能破局?能不能守住底线?能不能给中国足球留下一点清流?
我说啊,答案不在台上的领导,也不在场边的黄牛,而在那些真正愿意为足球付出的球员和球迷自己。只要草根不灭,苏超就不会凉。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