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云海肴官方账号发布讣告,品牌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0岁。
这位始终致力于“让云南菜走出云南”的创业者,终其一生在自己认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如同一位沉醉于热爱的舞者,用执着与坚守,在餐饮行业书写了一段独特的云南菜推广传奇。
赵晗与云南菜的缘分,早在求学岁月便已埋下伏笔。2004年,身为云南人的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从大二开始,“开一家云南菜餐厅”的念头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彼时,身边人大多觉得这个想法不切实际,没人相信这个戴眼镜的瘦小伙能将空想变为现实,但赵晗对这份事业的热忱,从未因外界质疑而消减。
2008年,仍在人大攻读研究生的他,与同样怀揣创业梦的朱海琴相遇,两人理念相合,再加上另外两位合伙人,云海肴的创业蓝图正式勾勒。
2009年,第一家云海肴在北京后海开门迎客。
“云海肴”三字暗藏巧思:“云”代表云南菜的根源,“海”取自门店所在的后海,“肴”则直指美味佳肴,既点明品牌属性,又满含对云南风味的敬意。
开业初期,四位合伙人分工明确、满腔热忱:赵晗作为云南籍创始人,对“云南味”要求近乎严苛,首店厨师与服务员均从云南专程请来,他本人则统筹整体业务,把控品牌方向。
朱海琴凭借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打磨门店运营模型。
堂哥吕志韬发挥特长调制特色鸡尾酒。同学户峰阳身兼两职,既精通软件开发,又擅长制作云南小锅米线,这道美食后来也成为云海肴的招牌,陪伴品牌走过多年风雨。
北京初冬的一场大雪,让后海人流量骤减,刚开业的云海肴很快陷入经营困境,从开业到年关,门店日均亏损高达五六千元。
面对绝境,多数人或许会选择放弃,但赵晗和团队却做出大胆决定:再开一家分店。
他们冷静复盘后发现,首店失利核心问题在于选址,胡同小众环境与品牌定位不匹配,于是将目光投向人流量更大的购物中心。
“一定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流完最后一滴血,一条道走到黑,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赵晗的这番话,成为团队挺过难关的精神支柱。
很快,第二家云海肴在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开业。
出于对中关村的特殊情感,赵晗为门店设计“北漂云南菜,漂回中关村”的广告标语,字里行间满是让家乡菜在北京扎根的决心。这次选址调整,成为云海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消费升级趋势渐显,地方菜受市场青睐,线下购物中心也积极引入优质餐饮品牌。
云海肴精准抓住机遇,明确“以购物中心为核心场景,打造大众可接受的高品质云南菜”的发展思路,为后续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红杉资本与聚霖资本对其进行联合投资,这也是品牌成立至今唯一一轮融资,即便2021年中餐融资热潮时,它也未再引入资本,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节奏。
借助资本助力,云海肴门店扩张速度加快,到2019年,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开出超100家直营连锁餐厅,年收入更是超过10亿,让云南菜走进更多消费者生活。
随着门店数量增加,赵晗逐渐减少公众曝光,将更多精力投入品牌运营与供应链管理。2020年疫情突袭,餐饮行业遭受重创,云海肴门店销售额大幅下滑。
当时,赵晗在朋友圈写下“下雪的时候不冷,化雪的时候更冷”,道尽疫情下餐饮人的无奈与艰难。但即便身处困境,他仍带领团队积极破局:门店暂停营业期间,组织超400位员工前往盒马“临时就业”,由盒马支付劳务报酬,保障员工基本生活。
这一举措不仅帮员工渡过难关,还引发多个餐饮品牌效仿,成为当时行业应对疫情的一段佳话,也让不少消费者对云海肴心怀感激。
截至2025年7月,云海肴在国内29座城市拥有143家门店,海外新加坡还有5家门店。
相较于2019年过百店的成绩,品牌增速明显放缓,同时面临多重挑战。
品牌老化问题凸显,在新兴餐饮品牌层出不穷的市场中,吸引力下降。
扩张带来的供应链风险暴露,云南菜食材供给与制作工艺标准化难度高,与火锅、川菜等菜系相比,特色菜难实现大规模连锁化,除非向融合菜转型。
云海肴门店突破140家后,供应链管理漏洞渐显,近几年多次被曝食材储存不当等食品安全问题。
2024年,其在新加坡为字节跳动提供餐饮服务时,因菜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超标,导致100多名字节跳动员工集体食物中毒。
这是云海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重创品牌口碑,也对其国际化进程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近年来,以云南、贵州特色为代表的新“山野风”悄然兴起:茶饮领域有上山喝茶、去茶山等代表性品牌。
云南菜赛道中,以云贵Bistro餐厅为代表的精致云南菜快速崛起,凭借新颖定位与场景化体验,成为创新云南菜核心分支,发展速度远超云海肴这类传统云贵菜系品牌。新旧势力碰撞下,云海肴的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大。
回顾赵晗的创业经历,会发现他的许多选择都带着“离经叛道”的色彩。决定创业时,距离硕士毕业仅剩一年,为全身心投入云海肴筹备,他毅然放弃学业,最终只拿到人大结业证书,而非毕业证书。
更令人动容的是,创业原始资金中,有30万元是父母辛苦为他攒下的买房钱,面对未知风险,他仍坚定投入餐饮创业。
赵晗的离世,是餐饮行业的一大损失。
他用短短40年人生,践行了“让云南菜走出云南”的誓言,即便过程充满坎坷与挑战,也从未停下脚步。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