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共同回望百年前的青春之声!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106年前的今天,一群青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为中国送来了理想的火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天,让我们共同回溯到百年前,听听那时的青春回响!

李大钊

《新青年》第2卷第1号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青春》

《青春》是李大钊于1916年3至4月在日本所写的一篇理论文章,发表于同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2卷第1号。在《青春》中,李大钊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宇宙、对人生、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看法,歌颂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提出了“青春”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上发表的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鲜明地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思想文化挑战,是新文化运动第一篇纲领性文献。

毛泽东

《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体育之研究》是24岁的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发表于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的一篇文章。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

鲁迅

《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这段话出自鲁迅的《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文章发表于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当时鲁迅署名为唐俟。鲁迅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这是对当时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跨越时空,对一代代中国青年的精神指引。

百年前

李大钊以《青春》之名熔铸家国脊梁

陈独秀以《敬告青年》唤醒沉睡的中国

毛泽东通过“野蛮其体魄”探索救国救民之真理

鲁迅擎“热情”为暗夜举火

百年后

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们”接续奋斗

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

向你致敬,中国青年!

来源:综合于“北大红楼”“北京日报”“青春北京”

编辑:信息资料部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大红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历史   青年节   青春   鲁迅   青年   新青年   体魄   中国青年   民族   精神   野蛮   救国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