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融圈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宁波银行凭一个金融业务智能化升级案例拿了国际大奖,上海银行靠AI手机银行让业务转化率大幅提升。
这些变化都发生在国家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之后。政策东风一来,银行业闻风而动,一场数字化转型的竞赛正值胶着状态。

一、城商行的生存危机:不转型,就出局
现在地方银行日子确实不好过。传统存贷业务不赚钱,大行业务又在不断下沉抢市场,原本靠着“本地优势”吃饭的城商行,现在真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再不转型,可能真要出局了。”这是很多城商行高层的心里话。
但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也栽了不少跟头。虽然许多银行虽已部署了智能客服、风控模型等单点AI应用,但这些系统往往依附于原有业务流程,形成"AI赋能旧模式"的怪圈,传统的部门墙与系统孤岛严重阻碍了数据的流动与业务的协同。
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导致AI价值难以突破局部优化的天花板。

二、打通孤岛,让数据活起来
蚂蚁数科的金融数智化服务已覆盖 100%的国有股份制银行、超60%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及数百家金融机构。
蚂蚁数科AI业务总裁余滨在这样丰富的实践中,深刻洞察到了传统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普遍痛点和误区——即仅仅将AI视为工具,而非重构业务和组织的核心驱动力。
他指出,“不能按照传统软件开发的老路子做AI,金融AI的升级,远不止局部的智能体开发外包或一次软件的交付,它需要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它经由大规模数据治理、知识工程、模型训练,驱动从内外部协作、迭代研发、用户体验甚至组织关系的变革,这才是真正的‘AI原生’。”
宁波银行和蚂蚁数科合作的获奖案例或许就提供了一个转型样本。这个能“思考”的智能系统,不仅打通了这些知识孤岛,还让数据活了起来。
效果很明显:复杂业务问答准确率从68%跳到91%,意味着客户能得到更专业即时服务;基金推荐准确率提高了35%,理财建议更靠谱了;找潜在客户也更准了,提升了40%。数字背后,是银行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

三、AI 重塑银行业务:从 “改良” 到 “革新”
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新的趋势已经显现:从一开始利用AI单点改良,到现在用AI重塑全流程业务。
例如邮储银行,统筹规划人工智能技术在全行各领域的应用,围绕经营营销、对客服务、风险管理、智慧运营以及智能办公等重点领域覆盖前、中、后台23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
再如工商银行的“智慧商业-分销模式”构建了“订单-支付-结算”全流程闭环,实现了资金的自动清分结算,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中信银行通过OCR识别和智能轮询机制,重构了个贷业务的房产评估流程,将询价环节效率提升超过50%。
这些案例表明,银行业正在经历从“工具应用”到“流程再造”的深刻变革。AI不再仅仅是优化效率的工具,而是成为重新定义业务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推动银行业从数字化“改良”迈向智能化“革新”的新阶段。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