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面临“有身无心”困境:60架新机因缺发动机成“滑翔机”

全球航空制造业巨头空中客车(Airbus)正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在其生产基地,约有60架商用飞机已完成机身组装,却因缺少关键的“心脏”——发动机,而无法交付。在业内,这些结构完整但缺少动力装置的飞机被形象地称为“滑翔机”(gliders)。这一现象,尤其是影响其最畅销的A320neo系列机型,直观地暴露了全球航空供应链持续面临的严峻挑战。

空客在最近的财务更新中确认了这一积压情况,并指出,来自普拉特·惠特尼(Pratt & Whitney)和CFM国际(CFM International)这两大发动机供应商的交付延迟,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原定的产能爬坡计划。

核心症结:发动机短缺,但信心仍在

空客首席执行官纪尧姆·福里(Guillaume Faury)坦言,等待安装的发动机数量“每天都在波动”,但目前普惠公司的积压情况比CFM更为严重。尽管如此,他仍对前景表示审慎乐观,并相信两家供应商能在今年年底前解决积压问题,从而 clearing the way for Airbus to meet its delivery targets.

值得注意的是,福里强调:“交付环节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瓶颈。当前的问题更多地源于文件缺失、客户融资问题以及一些技术限制。这限制了生产流程的顺畅度,但并不意味着交付无法加速。” 这番话的背后,是空客对于完成其2025年全年交付820架飞机的目标仍抱有信心。作为佐证,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已成功交付了306架飞机。

连锁反应:供应链挑战远不止发动机

然而,将空客的困境仅仅归咎于发动机短缺,是片面的。这背后是一场更广泛、更复杂的生产逆风。

首先,在航空结构件方面,空客同样面临供应难题。其重要供应商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Spirit AeroSystems)在经历公司重组后,正被空客和其竞争对手波音部分接管,这一动荡直接影响了机身等关键部件的稳定供应。

其次,供应链的脆弱性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环节。一个近期的典型案例是,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接收了其首架A321XLR远程客机,但这架备受瞩目的新飞机却长时间滞留在德国汉堡。原因令人啼笑皆非:为其配套的乘客座椅未能按时运达。这充分说明,在高度精密的航空制造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掉链子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最后,潜在的劳资纠纷也为生产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空客位于英国布劳顿和菲尔顿的工厂负责生产A320系列飞机的机翼,而这些工厂目前正面临潜在的罢工威胁,这无疑会给本已紧张的生产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空客当前的“滑翔机”困局是全球航空业在后疫情时代供应链重构阵痛的缩影。它不仅是发动机的短缺,更是结构件供应、物流效率乃至劳资关系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尽管挑战重重,空客管理层仍对外传递出积极信号,坚信最核心的发动机供应瓶颈有望在年底前得到疏通,从而为2026年实现更稳定的生产和交付节奏铺平道路。对于全球等待接收新飞机的航空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标签:科技   滑翔机   新机   困境   发动机   飞机   航空   短缺   全球   环节   供应商   劳顿   瓶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