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朝鲜半岛的日子真是没法过。国内是封建制度的烂摊子,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社会乱成一锅粥;外面呢,日本、沙俄这些列强眼睛瞪得像灯泡似的,盯着朝鲜这块肥肉不放。
1894年的甲午战争打完,朝鲜直接被日本捏在手里,成了所谓的“保护国”,民族危机一下子就炸了锅。老百姓活不下去,饿肚子是常态,不少人就琢磨着往外跑,找条活路。往哪儿跑呢?北边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看着挺靠谱,地多、人少,政策还不算太苛刻,成了不少朝鲜人的首选。
1860年,清政府被沙俄逼着签了《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的地盘割了出去,这块地方就归了沙俄。朝鲜人一看,边境这道坎儿没了,索性就跨过去,在海参崴那一带落脚。
他们靠种地吃饭,尤其是种水稻,手艺不错,日子慢慢过得有点人样儿了。到20世纪初,远东的朝鲜人攒了几十万,成了当地一股不小的力量,社区也建得有模有样。
可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到了1937年,苏联那边突然变了脸。斯大林下了狠手,直接要把这些朝鲜人全撵走。为什么呢?原因挺多。先说一个,苏联跟日本那会儿关系紧张得要命。日本在我国东北搞了个“满洲国”,野心膨胀得不行,苏联就怀疑远东的朝鲜人可能是日本的眼线,怕他们被拉去当间谍使。
再一个,朝鲜人在远东聚得太多,苏联担心他们抱团闹自治,动摇自己的统治。还有,中亚那边地广人稀,正缺人开荒,朝鲜人种地有两下子,斯大林就合计着把他们挪过去,既收拾了“隐患”,又能开发荒地,一箭双雕。
1937年8月21日,苏联政府下了死命令,21万远东朝鲜人得在俩月内收拾东西,滚到中亚去。这事儿在历史上有个名号,叫“高丽人集体流配”。
这场6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简直就是人间炼狱。苏联拿西伯利亚大铁路当工具,把21万朝鲜人分成几拨,像赶牲口似的塞进货车车厢,运往中亚。
车厢里啥条件?没窗户,挤得喘气都费劲,食物和水少得可怜,一天就停两次车,每次几分钟,老人小孩腿脚慢点,直接就被扔路边不管了。这一路走了40多天,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一堆一堆的。据统计,差不多3万人死在半路上,能活着到中亚的也就18万左右。
到了中亚,啥新生活啊,压根儿就是接着受罪。苏联把他们随便往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荒地上一扔,啥也没给。那地方干得要命,风沙满天飞,跟远东那湿乎乎的气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刚到的头一个冬天,朝鲜人只能自己动手挖地洞,用草和泥巴糊起来挡风。吃的没有,穿的没有,冻死饿死的又是一大片,好多家庭直接散了架,村里天天有人下葬,惨得没法说。
可朝鲜人硬是没服软。他们靠着种地的老本事,跟这片荒地死磕上了。没工具?用手挖。没水?跑几十里地去引水渠。他们硬生生把干得裂缝的土地改成了稻田,几年下来,不光能填饱肚子,还给中亚的农业攒下了家底。
这趟迁徙是实打实的民族浩劫。21万人被迫离开家园,3万条命没了,剩下的人到了中亚还得从零开始跟天斗、跟地斗。
熬过了迁徙那段苦日子,朝鲜人在中亚总算慢慢站住了脚。他们不光在种地上使劲儿,还开始重建自己的社区。苏联不让他们进城,全赶到乡下干农活,可他们硬是从牙缝里挤出时间搞教育,在破屋子里教孩子读书写字。斯大林那会儿不许用朝鲜语,他们就偷偷教,硬是把语言和文化保了下来。
到了1955年,赫鲁晓夫上台,朝鲜人总算喘了口气,政治地位恢复了,跟苏联人平起平坐。有人想回远东老家看看,可大部分人还是留在了中亚,毕竟那儿已经成了第二故乡。
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几个国家独立,当地人对朝鲜人的态度变得不太友好,有些人就跑去韩国找机会。不过,留下来的也不少,人口后来涨到了50多万。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高丽人”,既没丢了朝鲜的根,又融进了中亚的土。
如今,高丽人在中亚混得还不错,种地、教书、搞艺术,哪儿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硬是从一片荒地里闯出了新生活,还把自己的文化传承了下来,成了中亚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那段6000多公里的流放史,谁也忘不了。
那是苦难的疤,也是活下去的证明。21万人的命,被6000多公里的路串了起来,留下的是一首民族的悲歌,更是一曲不屈的生命赞歌。
再说回19世纪末那会儿,朝鲜人跑到远东,不是心血来潮,是被逼的。朝鲜半岛那时候内外交困,封建统治压得人喘不过气,日本又步步紧逼,老百姓不跑还能咋办?到了远东,他们靠种地扎下根,日子刚有点起色,苏联又来了这么一出。
1937年的流配,表面上是“安全需要”,其实就是斯大林为了稳住政权、开发中亚,拿朝鲜人当棋子使。这21万人,压根儿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走上这条6000多公里的苦路。
迁徙路上那惨状,真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的。到了中亚,啥也没有,就扔在荒地里自生自灭。可他们没垮,反而把荒地变成了粮仓,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后来在文化传承上,他们也是拼了命护住自己的根。偷偷教语言、建学校,这不光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是给子孙留个念想。
1955年政策松动,他们才算翻了身。苏联解体后,面对新挑战,有人走,有人留,不管咋样,高丽人这50多万人口,硬是在中亚站稳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是靠自己一双手打拼出来的,可那段流放的苦,谁也抹不掉。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