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流儿
编辑|川流儿
“走,你们这两个反动分子。”
“哼。”被赶着的两个人不服气。
“叶军长,这两个都不是党员,还是不可靠分子,不如咱们在撤退路上给枪毙了。”
叶挺看着两个人,尤其看着其中一个人,这个人也是他这么多年的战友。
叶挺看着自己的老战友,一时之间心软:“算了,各走各的路吧。”
“叶军长,这……”
“听命令就行,我们全力向广东前进。”
叶挺这一次心软,为二十多年之后的粟裕加了一名大敌。
这个让叶挺心软放走的人是谁?多年以后为何成了粟裕的大敌?
欧震的家庭背景非常有实力,欧震的父亲是清代的秀才,母亲是出身于县城中的一个望族。
可以说欧震出生就比很多的起点都要高,而且欧震本身就非常努力,从小就聪慧过人,不过因家道中落放弃了学业。
当时国内战乱四起,军阀割据,国土四分五裂,欧震看着这样的国家,立下誓言,终有一天可以让战火消失,国土统一。
1922年,欧震的机会到来,孙中山先生号召青年从军,欧震也是趁机投笔从戎加入了粤军讲武堂。
1924年,欧震在讲武堂毕业,直接就当上了当时粤军的排长,随后1925年到张发奎手下当官。
当时广东有两支叛军部队,欧震参与了剿灭叛军的战斗中,由于作战出色之后便升为了营长。随后又参加了一场剿灭叛军的战斗,因欧震的出奇制胜,直接将叛军的三个团尽数剿灭。
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开始,欧震也是参加了这一次的北伐行动,在北伐中,欧震也是展现出自身的勇和谋。
欧震趁着两方主力在正面交锋,于是偷偷地率着自己的部队绕到了北洋军的侧后方,直接突袭杀出,将北洋军打散,直接迫使陆云自杀。
随后在北伐的汀泗桥战役中,欧震率部夜袭北洋军,欧震直接与北洋军肉搏在一起,身先士卒直接攻下桥头堡,立下大功。
北伐军到达武汉包围了武昌,一直几次进攻都没有什么效果,这时候欧震站了出来,直接表示自己可以当先锋拿下城墙。
随后北伐军又开始了对武昌的进攻,欧震直接冲在的第一个,不怕死的气势,直接拿下了武昌的城墙,取得了胜利。
1927年,欧震因北伐的军功,进入了叶挺的部下担任团长。
同年的8月1日,欧震随着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没想到就在南昌起义出了事情。
欧震在南昌起义初期在叶挺部下,还跟随着叶挺在南昌起义中大杀四方,本以为在南昌起义中可以胜利,因为一个人的叛变改变了这一切。
这个人不是欧震,而是另一个人蔡延错,因为这个人的倒戈,致使当时的二十军受到了影响,不得不退到临川。
抵达临川之后,从蔡延错事件中吸取教训,认为军队中有很多的军官并不可靠,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名单中就有欧震的名字。
随后部队又抵达抚州之后,将欧震从团长升为了副师长,看似是升官,其实就是明升暗贬,让其脱离掌握的部队。
欧震会被调整的原因就只是不是党员,部队上面认为欧洲是个不确定因素,经历了蔡延错,部队上面更加谨慎了。
随后在撤向广东的路上,欧震就被扣押了,只不过叶挺出于同情心,亦或者战友情,没有将欧震杀了。
欧震在叶挺手下捡回一条命之后,于1927年8月投入了薛岳的部队,同年因广州事变之后成为副师长。
薛岳之后又北上投靠了蒋介石,蒋介石也是知道欧震这一员猛将,于是派欧震前往山东泰安以及济南扫荡残余军阀。
随后,薛岳在山东泰山驻军余暇时刻,南游北京帝都,还做了一首七绝诗,“北定中原稍息肩,偕游宫殿慰华年;胡同艳事如陈迹,重整江山志益坚。”
随后欧震就一路升官,一直到陆军中将,因蒋介石背叛革命,欧震所在的部队也参与过“围剿”红军。
随后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欧震率领所在部队前往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在上海、无锡等地和日军作战。
随后国民党在东部战场上线的部队被迫向后撤离,欧震所在部队也不得已地向后撤离,但是欧震的抗日之心还在燃烧。
随后再一次地进入到抗日战争的前线,在武汉会战中,欧震奔赴在九江、沙河、万家岭等地区与日军作战。
三次的长沙会战中,欧震都是冲在第一线,犹如一根钉子,不让日军前进半步,而且在第三次的长沙会战中,直接截击一路日军。
随后的浙赣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都有欧震的影子,驰骋沙场,抗击日军。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发动了国内战争,当时欧震就率领其部队对上了粟裕所带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欧震明白粟裕的本事,刚开始的进攻没有那么快速,而是呈现一种防御的姿态一点一点推进。
粟裕也了解欧震,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家伙,于是粟裕开始先观察。粟裕发现欧震是整条战线一起推进,根本不给粟裕打包围的机会,也限制了粟裕的机动性。
粟裕临时决定,直接分兵,主力直接将目标改为其他人,留下少量部队来牵制欧震,顺便引诱欧震。
欧震当时稳坐中军,捷报也是频频传入,欧震以为非常顺利,殊不知对面根本就不是主力。于是欧震就掉入了粟裕挖好的陷阱,后方大军也是因为欧震误判了局势,葬送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1969年2月13日,欧震因肺癌病逝,安葬于台北阳明山公墓。欧震戎马半生,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可以说功过参半,功就在为国、为民、抗日,过就在跟错了人,打错了仗。
消息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韶关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韶关文史资料第22辑》
刘小花. 南昌起义汤坑之战“欧震阵前倒戈”一说考辨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