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嫦娥六号”最新月壤研究又有了新突破!
中国科研团队通过红外光谱、电子探针、质谱、激光光谱等四套高精度仪器交叉验证,拼出了一幅月幔的温度梯度分布图!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月背玄武岩的结晶温度大约是1100摄氏度,比月球正面低了整整100度。
别小看这100度的温差,这一发现可以说是直接揭开了月球“二分性”谜题。
这意味着,月球背面更厚、更冷、热量扩散得更慢——原来,月球背面比正面“冷”,而且不是一点点冷。

消息传出后,国外媒体炸了。NASA研究人员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转发,语气克制地表示“结果非常有启发性”,但科学界的私下讨论却远比新闻报道热闹得多。
不少美国学者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几十年来以阿波罗样品为核心建立的月球地质模型,很可能存在偏差。
阿波罗采集的正面月壤,多为玄武岩质月海土壤,富含铁、镁,形成于月球内部火山喷发冷却后的熔岩流。
它们年轻、致密,含有大量火山玻璃和铁钛矿,代表着月球晚期的地质活动!简单说,那是“月球的青春期产物”。
从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之后的六次阿波罗登月,共带回382公斤月球样品,六次登月,全都发生在月球正面。
也因此,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所有关于月球地质的研究全部是月球正面月壤,直到中国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回约1935克“新”月壤。
中国通过嫦娥工程带回的月壤,已经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包括:“嫦娥石”等6种新矿物结构发现;月壤中氦-3和氢同位素测算;月壤颗粒尺寸极细(约50微米)测算等。

这些科研新发展,每一次都“打脸”阿波罗月壤既有结论,也引发了科学界对于美国阿波罗月壤的“重新审视”。
换句话说,中国这次研究,间接揭开了一个尴尬的事实:
当年美国带回的月壤,可能“并不完全代表月球”,过去50年的月球科学模型,极有可能只是“半边月亮”的版本!
这下,美国科学界坐不住了。NASA在例行简报中不止一次的提出想和中国探讨月壤共享的可能性,甚至提出过“月球遗迹”保护问题。
业内人都明白,在沃尔夫条款限制下,这句话并非单纯为了合作,而是抱着一点焦虑心理。
毕竟,眼看着中国登月进程不断发力,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眼下进展并不顺利。
核心设备SLS火箭频频延期,登月舱项目预算超支,连合作伙伴SpaceX的星舰目前也始终拿不出一艘合格的产品,美国载人登月计划已经被推迟到了2027年甚至更晚。
与此同时,中国的嫦娥系列却完成了从正面到背面的完整闭环,月球样品数据也在开放国际共享。
没错——这也是两国态度的鲜明对比。

从嫦娥一号的轨道测绘,到嫦娥三号的软着陆,从嫦娥五号的首次月壤取样到嫦娥六号的月背采样,中国探月工程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而是不断超越、不断加速。
在科研界流传一句话:“谁掌握了月壤样品,谁就掌握了月球的话语权。”这句话今天听来分外贴切。
当中国科学家公布温度梯度图的那一刻,国际月球科学模型将被迫修正,一直以来阿波罗月壤结论都被视为“标准答案”,现在这个事儿就不好说了。
连部分外国专家都坦言“可能需要重新理解月球的形成机制了”。
这么多年,只有美国手握着大量月壤样本,足足382公斤!可其他国家想研究这些样品却困难重重,申请手续反锁,审批流程漫长,即使能拿到也只是微克级。
有谁还记得1978年美国象征性地送给过中国1克月壤样品的事。那时的中国,没有航天经验,登月简直是想都不敢想,这1克月壤被我国视为珍宝。
几十年来,它被小心翼翼地“一分为二”,在极为有限的研究技术条件下,我国想尽办法搞出了大量研究成果。

现在呢?我国凭借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2次一共取回了3800多克月壤,还都是美国都不曾涉足的月背样品。
我国不仅没有“独享”这些月壤,反而还开放申请,拟向上百个科研机构提供样品,供全球学者参与分析。
这种“开放”的科研态度,与美国当初“封闭”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我们回头看那克象征性的美国月壤——从科研角度看,1g月壤确实帮助中国取得过一系列成果,只不过如今主动权已经换了人。
中国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早已摆脱了“靠别人给样品”的窘境,而且已经开始在登月领域“反超”美国!
根据我国航天工程规划,我国已做好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的战略规划!
新一代载人航天飞船和登月着陆器将采用“近月轨道交汇对接”的方式实施——也就是两器分别发射,然后在月球轨道汇合,再带有航天员乘登月器登陆月球。
目前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飞船,已经完成逃逸飞行测试,其最大亮点是可重复使用,相比神舟系列飞船搭载的航天员更多。

而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征10号,也已经完成系留火试验,该火箭采用全新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000吨,将成为中国史上最强运载火箭。
与此同时,实施载人登月的登月着陆器、登月舱、登月服、月面生存系统也在同步研制中。
中国的登月计划始终是星辰大海,已经从“无人探月”逐步走到“载人登月”的关键冲刺阶段。
未来,我国还将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利用月球原位资源,并将目标对准火星、太阳系等深空探测领域!
很多网友看到嫦娥六号月壤新成果,对当年的阿波罗月壤是否真有问题,提出了质疑!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今非昔比,美国早晚会被中国甩在身后!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