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急着骂,先看完再决定要不要继续骂
一、开场
“黄巢军队杀人八百万,吃人三十万,长安城天天人肉火锅?”
——如果你也这么信,恭喜你,成功被古代“热搜”带节奏1000多年。
今天,咱们就把史书翻到背面,看看那些被墨水盖住的血印子:
到底谁写的?谁改的?谁删的?
黄巢,真的天生就是吃人狂魔吗?
---
二、先别骂,一起穿越回去看看
公元875年,唐懿宗在位,长安城依旧灯火通明,歌舞升平。
可出了二环,画面瞬间变灰:
“人饿得靠墙站,倒下去就被人扛走当口粮”——这不是黄巢干的,是官史《旧唐书》原话,写的老百姓日常。
这时候,山东菏泽一个盐贩子二代,连续三次高考(科举)被刷,连面试机会都不给。
他拍了拍袖子,写下一首爆款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翻译一下:老子不等录取通知书了,自己开考场,直接考进长安!
于是,他带着一票盐帮兄弟、破产农民、失业快递员(驿卒),一路“物理上访”。
队伍越打越大,口号简单粗暴:
“想吃饱,跟黄巢!”
---

三、杀八百万?数据谁做的Excel
先给数字泼盆冷水。
古代写史,没有统计局,全靠“听说”:
“贼杀人如麻,流血成河”——这叫文学修辞,不是人口普查。
最吓人的“杀人八百万”,首现于五代笔记《秦妇吟》,作者韦庄,身份:唐朝士大夫,家里被起义军抄过。
——你品,你细品,像不像被下架的“受害者自述”?
至于“吃人三十万”,源头是《旧唐书·黄巢传》一句话:
“日食数千,合骨而食。”
可考古队把长安城翻了个底朝天,连块人骨火锅底料都没找到。
史学家算过账:按每天两千人,一年得吃73万,军粮消耗比NBA球员还夸张,却没人写“味道怎么样”“肠胃受得了吗”。
——不是说不存在吃人,而是“流水线人肉加工”这种操作,更像键盘侠口嗨。
---
四、谁握着“笔”?谁就该握“刀”
古代史官,编制在朝廷,KPI是“赞圣朝、贬叛贼”。
黄巢最得罪的,正是这帮会写字的人:
1. 他进长安,先罢三品以上官,相当于把微博大V全封号;
2. 他抄世家大族,烧族谱,让“拼爹”直接变“坑爹”;
3. 他杀外籍豪商,断了某些人的外贸财路。
于是,你就在史书里看到:
“黄巢=流寇+食人魔+纵火犯”;
却看不到同一页里,唐军反攻长安时“竞掠货财子女”,把老百姓当战利品打包带走。
一句话:笔在谁手,谁就是“正义”。
---
五、老百姓怎么看?当时热搜是啥
有趣的是,黄巢刚进长安,史书写的是“坊市晏然”,老百姓居然出来看热闹,一点不带怕。
直到他后来被唐军围成“瓮中鳖”,才开始严刑筹粮,人心散了。
——像极了某些创业公司:C轮之前人人鼓掌,资金链一断,立马“老板跑路”。
更扎心的是,黄巢败走后,长安百姓第一反应不是“王师终于回来了”,而是夹道欢迎沙陀族李克用——只因为“沙陀军不抢米”。
可见当时民心早就佛系:谁不让我饿死,我就喊谁万岁。
---
六、残暴之外,他顺手拔了600年“毒瘤”
抛开道德滤镜,黄巢干成了一件连秦皇汉武都没搞定的大事:
物理超度“门阀士族”。
东汉到唐末,中国政坛被一群“祖上阔过”的家族垄断,科举形同虚设。
黄巢一来,直接“族谱点名”:
“太原王氏?杀!”
“陇西李氏?烧!”
“博陵崔氏?流放!”
一场混战下来,顶级豪门十不存一,到了宋朝,考试终于看卷子而不是看爹。
所以,现在有“小镇做题家”能靠刷题逆袭,还真得感谢这位“人形碎钞机”。
---

七、尾声:别急着给好人坏人贴标签
黄巢不是圣母,也不是恶魔。
他手里有血,但哪一代改朝换代,血能少?
区别在于:
有人把血擦了,写成“仁义之师”;
有人血没擦干,就被按头签字画押,背上全部锅。
今天,我们重翻旧案,不是为了给黄巢发“好人卡”,而是提醒自己:
看到“吃人八万”这种爆款标题,先别忙着热血冲头;
多问一句:谁写的?他站哪边?数字合不合理?
历史不是动画片,没有绝对反派。
真正的残忍,也许不是刀口舔血,
而是让所有人只敢用“官方答案”,
从此,再也无人敢写“我花开后百花杀”。
——下次再听到“史书就这么写的”,
别忘了,史书也会饿,也会吃人。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