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打架,俄罗斯也遭殃!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俄罗斯也很头疼

咱都瞪大眼睛看中美掰手腕,尤其是在稀土这个“工业黄金”的战场上,中国一套加强出口管控的组合拳打出去,全世界都听到了响动。 大家伙儿的目光都聚焦在华盛顿,看美国那边怎么跳脚。

可万万没想到,这一拳的余波,竟然震得万里之外的莫斯科,也跟着“哎哟”了一声。

就在2025年10月23日,一个重磅消息传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就是那位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绍伊古,公开发了篇文章。这可不是一般的场面话,他这番言论,可以说是把俄罗斯现在心里最纠结、最头疼的那个疙瘩,给挑明了。

绍伊古说白了,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兄弟这招“稀土管控”,瞄准的是美国,打的是七寸,我们看得很过瘾。但这套拳法威力太大,它不可避免地给全球稀土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他紧接着就说到了自己家:“我们俄罗斯,就算和中国关系再铁,以后想买中国的稀土,恐怕也得面对一套极其严格的审查。”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绕?朋友之间,还怕这个? 这背后,就是大国博弈最真实、也最冰冷的一面。

“好兄弟”的后背发凉

绍伊古的担心,真不是杞人忧天。 咱们得先搞明白俄罗斯的家底。俄罗斯地大物博,稀土矿藏也不少,按理说不该慌。但问题出在哪?出在“提炼技术”上。 这么多年,俄罗斯扮演的角色,说得直白点,就是个“挖矿的”。

他们把辛苦挖出来的原矿石,大部分打包送给中国。为啥?因为他们自己没有那套完整的、高精尖的精炼技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能把那些“土”点化成高精尖材料里的“金”。 过去,这套模式玩得转。

俄罗斯出资源,中国出技术,大家都有钱赚。 可现在,中国把出口的闸门一关,确切地说,是装上了一道“智能安检门”。这道门不是不让你过,但你得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掏出来,仔细检查。

中国商务部说得很明白,咱这不是禁止出口,是必须事先申报,审核你买去干啥用。你拿去造手机、造电动车,发展民用科技,没问题,审核后就放行。可你要是想拿去造导弹、造雷达,用在军事上……对不起,此路不通。

这下,俄罗斯就尴尬了。 绍伊古在文章里几乎是明说了:俄乌冲突给了俄罗斯“非常惨痛的教训”。这个教训是啥?就是现代战争打到最后,拼的就是高科技武器。而那些高精尖的武器,从制导系统到隐形涂层,哪个离得开稀土?

现在俄罗斯正需要这些东西来维持自己的“大国体面”。可中国的“安检门”立在这,俄罗斯以后要造新武器,是不是得先跟中国打个报告,详细说明“我买这批镝、这批铽,是准备用在XX型号的导弹上”?

这对于一个视主权和军事独立为生命的大国来说,简直是把自己的命门递到了别人手里。哪怕这个人是你最好的朋友。 所以,绍伊古在文章里大声疾呼:俄罗斯必须“自强自立”!

绍伊古的“两个必须”

绍伊古的焦虑,催生了他提出的“两个必须”:

第一个,必须砸重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技术。他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自己的精炼技术,永远只能当“原矿初始提供国”,永远受制于人。必须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构建自己“安全可控的供应链”。

第二个,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发展”和“全产业链”。他这是向中国学习。他认为俄罗斯不能只做“军事巨人”,必须在所有关键技术上都不受制于人,“哪怕是中国”。

听听这话,“哪怕是中国”。 这五个字,真是把大国政治的底色扒得干干净净。 我们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俄罗斯是不是“想多了”?我们中国又不像美国那么霸道,怎么可能对朋友“卡脖子”?中俄关系现在这么好,背靠背取暖,我们反击美国,你俄罗斯应该高兴才对啊。

没错,绍伊古他们看到美国被精准点穴,当然高兴。但高兴过后,就是一阵“后怕”。 这份“后怕”,不是怕中国明天就翻脸。而是怕这种“依赖”本身。 今天中国可以为了反击美国A,而管控稀土。

那明天,会不会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收紧另一种技术? 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必须建立在“指望朋友不变脸”这个基础上,那这个国家就太危险了。

朋友与利益,哪个更重要?

绍伊古的这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沉浸在“中俄亲如一家”的幻想中的人。 但这盆冷水,浇得好,浇得及时。 它帮我们看清了几个赤裸裸的现实:

  1. 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俄走近,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战略需求,需要共同抵御美国的压力。但这不代表俄罗斯会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国家安全。同理,中国加强稀土管控,首要考虑的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这是对美国霸权的正当反击。

  1. 第二,真正的安全感,只来自于自己。 绍伊古的清醒,值得我们尊敬。他没有因为中俄关系好,就躺平了。他反而从中国的强大和果断中,看到了自己国家的短板。他明白,“好兄弟”能帮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关键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不正是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吗?从芯片到大飞机,我们被美国“卡脖子”卡的还少吗?我们不也是在一次次被卡之后,才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和“全产业链”吗?
  2. 第三,中国亮剑,全球都要适应。 绍伊古的这篇文章,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信号: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过去,我们是规则的“遵守者”。现在,我们开始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我们用稀土这张牌告诉全世界:美国人主导一切的时代,结束了。中国有自己的工具箱,也有使用这些工具的决心。 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美国要适应,俄罗斯这样的朋友,也一样要适应。 所以,我们看绍伊古的言论,大可不必觉得“悲观”或者“寒心”。

中国加强稀土管控,绝对是走对了一步棋。这是我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合法权利。 而俄罗斯因此感到“头疼”和“焦虑”,也不是什么坏事。这说明我们的朋友,在我们的强大面前,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定位,开始正视自己的短板,这反而是一种更成熟、更健康的大国关系的开始

因为最稳固的国际关系,从来不是谁单方面依赖谁,而是双方都足够强大,谁也离不开谁,但谁离开谁都能活下去。 俄罗斯现在要拼命补课,发展自己的稀土技术。这对我们来说,短期看好像少了个大客户,但长期看,一个更独立、更强大、短板更少的俄罗斯,对我们共同面对的那个霸权,才更有威慑力。

说到底,绍伊古的“头疼”,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一拳打对了地方。唯有自强,才能让朋友真正尊重你;唯有自立,才能让对手真正忌惮你。 这盘大棋,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财经   俄罗斯   中美   稀土   中国   美国   朋友   大国   高精尖   技术   中俄关系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