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抹脖子的夫妻“社会性死亡”:快递小哥被惩罚,夫妻名声也毁了

编辑:画榆林

“这个快递员究竟是经历了什么,宁愿毁掉自己,也不愿意放过别人”!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打架,你打赢了可能会因为伤人而违法,住进监狱。

打输了,则是会身体受罪,跟着一起遭殃。

但前几天,浙江发生了一个快递小哥割业主喉咙的事,直接震惊了很多人。

这一切的源头,仅仅是一次包裹。一对夫妻消费者,自作聪明地玩起了“买A退B”的把戏:悄悄购入正品与仿冒品,随后将廉价仿品冒充正品退回,意图从中牟取不义之财。

买A退B这种骚操作,搁谁身上不生气?更气人的是,当快递员找上门理论时,这对夫妻居然躲在屋里装死。 大热天的,穿着背心爬六楼,换你你也得快递员先是往门口扔垃圾,后来又关了水闸,这才把这对"缩头乌龟"给逼出来。

这小哥也是倒霉,自己没做错啥,却得替别人的贪心买单。他连着跑了好几趟那户人家协商,电话不接,敲门没人应,可楼道里的水表明明在转,摆明了屋里有人。换作谁心里都得窝火吧?

最搞笑的是,这家人还编出热水器烧坏的鬼话。 现在谁家热水器没个止回阀啊?这种拙劣的谎言,连三岁小孩都骗不过。

根据楼道及附近商户提供的关键监控画面可以清晰看到在最初的几分钟里李某、张某情绪显得非常激动多次用手指指向王某嘴巴不停开合肢体语言显示出强烈的指责意味。

快递公司内部流传的消息揭示了更深的矛盾点。 有负责该片区调度的管理人员透露王某在事发前曾通过内部通讯渠道向上级简单汇报了情况。 他声称在取件过程中发现李某、张某退回的货品“存在明显问题”要么并非原包装要么商品本身有可疑的瑕疵这与二人声称的“全新未拆封”或“货不对板”的理由不符。

两边不断争执,现场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火药味十足

快递小哥明显情绪快要崩溃了,反复询问对面的夫妻,男业主则回应说对方把水阀关了,还说自己在惹事。

监控画面里能看到,小哥当时手都在抖,后来不知道哪句话刺激到他了,突然就从包里掏出把水果刀,朝着男的脖子划了过去。视频里女的尖叫着喊"老公",那声音听得人头皮发麻。

一出事,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受害者的伤势怎么样。

从警方的公告可以看出来,快递员只是让那两个人受到了一点点轻伤和轻微的伤势。

即使情况如此,也已经可以算作是刑事案件,快递员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地触犯了法律。

事件至此,所有人都被卷入了那片旋涡。徐某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等待法律的制裁。那对夫妻,男方脖颈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疤,女方惊魂未定,更要承受个人信息曝光和被全网唾骂的“社会性死亡”。

按法律说快递员肯定要坐牢,不管动机多正当。但大家就是觉得他可怜,觉得平台和客户欺负人太狠。现在网上都在骂那夫妻,连住址都曝光了,反倒是快递员成了“受害者”。其实道理都懂,但普通人遇到这种事可能也会急眼,毕竟没人愿意当冤大头。

你说这不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吗? 这事在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们都看不下去了。 有人说:"要是我遇到这种客户,估计也得动手。

"还有人调侃:"这家人是不是把'幸福者退让'理解成'幸福者可以随便欺负人'了?"当然,这话可能有点绝对。 想想也是,要是这对夫妻不贪小便宜,快递员也不会被扣钱;要是他们好好沟通,事情也不会闹这么大。

这次事件里,客户对快递员的欺负明显是引发整个事端的导火线。

和快递员争执不休,硬着嘴硬,结果就酿成了这场闹剧。

快递员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也不是不能,只不过当时显得有点太过心急罢了。

咱们也都希望快递小哥的处理不要太重,毕竟在这事里面,他也是受害的那一方。

一个核心问题被血淋淋地摆在面前:徐某某,一个底层的“跑腿者”,为何要为客户的欺诈行为“买单”?这背后,正是平台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盲目追求交易额,平台往往制定了极度倾向消费者的规则。客户只要投诉,快递员就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直接扣工资。

出现纠纷,平台也常常选择隐身,将压力直接转移给最没有议价能力的基层员工。

我们很难用罪有应得和替天行道了形容小哥的行为。

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在被逼无奈下干了一件出格的事情。

但在法律面前,这些显然都不是他违法犯罪的理由和借口。

可是如果平台继续放纵这种情况发展,不能明确地规范客户退货退款的权利,那么最后可能会造成更多类似的惨剧。

没有人是这场噩梦的赢家。它更像是一个警示:在一个高度互联、环环相扣的社会里,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德,任何一个系统的失衡,都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

对于快递小哥,他的冲冠一怒的确起到了威慑力,但除了谴责夫妻二人的小聪明和咄咄逼人之外,更多的还是应该呼吁平台推出新的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能进一步完善。

结语

虽然说小哥的行为事出有因,不过在法治社会,他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绝不能提倡的,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制裁。

当时双方平声静气的商量此事的话,可能这起惨案也不会发生,但木已成舟,我们就以此为警戒,提醒自己不要冲动吧。

公众对快递员的同情反映了对底层劳动者困境的关注,但法律层面仍需明确“同情不等于免责”。欺诈和语言暴力不可取,但极端暴力更非解决之道。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财经   小哥   夫妻   社会性   名声   快递   客户   法律   平台   可能会   伤势   热水器   受害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