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每顿饭后要漱口的人,用不了多久,牙齿或有这5种变化

中年人最怕的,不是牙疼,而是“缺了一颗牙,再也长不回来”。早些年看牙,病人问我的最多的问题是吃什么补钙,现在问得最多的是:漱不漱口有影响吗?尤其是有些讲卫生的,一天三顿、饭后必漱,有的还拿盐水、茶水、漱口水交替用,生怕一丁点残渣留下。

这习惯,乍一听挺靠谱,讲究、细致,是不是?其实里头的道道多着呢。中医讲“齿为肾之余”,你嘴巴里的一口牙,反映的是一个人肾气、脾气、津液、胃火的状态。今天咱就围坐一块,我带大家好好聊聊:为什么“饭后一口水”,能给牙齿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推荐茶饮:淡盐茶水漱口方(润燥固齿)

材料:白茶3克,食盐一小撮(不可过浓),清水300ml,温开水浸泡10分钟,漱口不咽。

适合饭后清洁口气、润口生津、缓热解湿。中老年人常口干、退齿、溃疡反复者,可以适度使用。

你是不是早年用过浓盐水、牙粉?是不是用劲过头,反而牙龈越来越萎缩?咱今天讲点科学讲点老理。


❶ 口气清了,舌苔也轻了,是脾胃热气得了出路

饭后不漱口,牙缝菜渣残滓堆着,时间一久,堆出湿热,热一久,入肠胃反渗,口气一重,舌苔更厚。

我常见老病人吃完饭就摸薄荷糖,其实不如温水轻漱几口,让这股“口中郁热”早早散掉,好过跑肚冒火后补药压着。

你有没有三餐后口苦、早起口腔黏?是不是觉得水喝得不少,可舌头厚腻照旧?事情可能出在“饭后懒漱”。


❷ 牙根更稳固,牙缝不再发酸,是津液护住筋骨了

饭后漱口,其实是顺带唤起“津液上承”,这股水润之气,不只是润口,更在养牙。牙齿不是靠刷,是靠胃津。

中医有言:“齿者,骨之余,赖津濡以坚固。”咱就是靠这点唾液、咽津、水气,把牙根“泡软又撑硬”。

经常漱口的人,牙不酸、刷牙不出血,有一个原因是牙根的湿润度好。不是药补的,是自己水生的。

你拍一拍脸、咂一咂口,是不是发觉牙周没那么干了?那多半是漱口起了点汗马之功。


❸ 牙色泛黄明显改善,是火气不冲不燎灼了

老中人还有个烦恼——牙齿不是掉,就是黄,黄得也不是结实黄,是“外焰里焦”、一看到底色的那种。

火不清,牙就黄;胃上燥,齿就钝。漱口就是灭小火,别看不起那三五口水,顺着牙面一带,火气自然“退一步”。

再讲现实点,吃了酱油、辛辣、油炸后的残渣不立马处理,变色的速度比你刷牙还快。

你饭后是不是吃完烤串、喝完浓汤、嘴里一抿就是油膜?不漱,色素留牙上,是你自个放出来的黄毒。


❹ 牙龈不红肿、出血减少,是清热解毒从口启

中医讲“齿根为肾气之关”,可牙龈,那是实打实的“脾胃火郁”。牙龈红、牙缝涨、咬冷东西出血,不全是虚火,有湿热内郁一股劲。

及时漱口,就像给这些“口腔微火”浇上轻水,保持脾清口润,牙龈自然不易鼓气爆烈。

有没有过嘴鼓泡、牙龈冒血,一查不是血压高,而是饭后过咸、上火、火气没退?三口温水,能缓一个火头。


❺ 唾液多、口腔润,是肾气得以生化的表征之一

年纪大了,很多人都怕口干。有的人夜里起三回喝水、白天嘴唇干裂,其实不是喝得少,多跟“唾液不生”有关。

经常饭后漱口,既养咽津,又让“口舌生津之机”转起来。中医称为“金津玉液”,这可是润脏养心的一宝,不要轻看。

我自己习惯饭后漱口后用舌头顶上颚,生津出涎,人立马精神。头发也润,脸也不皱。

你多久没体验过“出口带香、口腔生津”的感觉了?漱口也不花钱,一副小方子。


一口好牙,不仅是吃饭的家底,更是肾精、胃气、津液的活物写照

老中医不只是看你的牙白不白,更看它密不密、动不动、出不出血、有没有味、能不能咬。牙不够,是肾不固;牙动荡,是津不生;牙齿脏,是胃火旺。

你现在饭后有没有在漱口?是做得讲究,还是潦草一冲了之?是重在仪式,还是落在实处?

评论里说说看,你的牙齿、口腔、饭后习惯有没有让我说中了?也欢迎说说你家老人有没有“饭后一口水,牙好不掉窝”的经验。咱老中医在这儿等你唠一唠。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牙齿   多久   医生   发现   饭后   牙龈   津液   生津   口腔   牙根   牙缝   唾液   火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