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汪东兴百岁病逝,临终遗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死而无憾了

毛主席曾评价他说:“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这种信任,来自于他长达30年的贴身警卫工作。

他就是汪东兴。一直到临终前,他也在说:“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死而无憾了。”



1916年1月,汪东兴就生在江西弋阳的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户家,家里几亩薄田养不活好几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兵荒马乱,县里的军阀换得比庄稼长得还快,苛捐杂税一层叠一层,村里人最常说的话就是:“这年头,能活着就不错了”。

哪怕家里穷得叮当响,可爹娘还是咬咬牙把他送到了村里的私塾。先生教的《三字经》等古文,他都能牢牢记住,就连字都学得很工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识文断字”的孩子。

就在他13岁那年,邻村传来消息,说方志敏带着人在赣东北闹革命,给穷人分田地、减租子。汪东兴听了心里也激动,于是,他揣着干粮就跑去找队伍,成了红十军里年纪最小的兵之一。战友们都喊他“红小鬼”,他却总说自己能扛枪、能送信,不比旁人差。

跟着队伍走南闯北,汪东兴在枪林弹雨里长本事。长征路上,他虽然职务不高,却依旧兢兢业业的,还总把分到的干粮省给伤员。夜里站岗时,一双眼睛更是瞪得大大的。有次部队过草地,他背着生病的小战士走了好几里地,自己脚底板磨出了血泡,也没吭一声。

这么实在的劲头,让不少老兵都对此十分佩服。 1947年的春天,胡宗南的部队黑压压地扑向延安,中央机关决定暂时转移。就在大家忙着打包文件、清点物资时,毛主席点了名:“让汪东兴来管警卫,我放心。”

旁人以为警卫就是站站岗、放放哨,可汪东兴心里清楚,这活儿比打仗还操心。那会儿敌情像天上的云,说变就变,说不定哪会儿冷枪就从山坳里打过来。

他一接任务,就带着几个老兵在王家湾周边转了个遍:哪里能挖战壕,哪里适合藏担架,甚至连老百姓的窑洞能住几个人,都记在小本子上。白天带着战士们修工事,夜里就着马灯研究地图,常常熬到后半夜。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侦察兵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说敌军离驻地不到10公里了。得到消息后,周总理急得不得了,劝毛主席干警转移,可毛主席说什么都要亲眼看看敌人的动向。双方正在僵持的时候,毛主席看到了旁边的汪东兴。

突然,他开了口:“你敢不敢留下,等敌人来了再走?”汪东兴把枪往肩上一扛,嗓门亮得很:“主席发话,我就留下!”毛主席点点头,给了他一个加强排,还笑着说:“见了敌人,别硬拼,打一下就撤,给咱们争取点时间。”

那天的仗打得真叫个巧。汪东兴把30来号人藏在西山坡的灌木丛里,等敌军先头部队走到沟底,一阵手榴弹加步枪齐发,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等敌军组织反扑时,他们早顺着后山的小道撤了。

就这一顿打,硬生生把敌人拖了大半天,中央机关的马车队得以慢悠悠地过了河。后来在转移的路上,毛主席碰见汪东兴,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一仗,打得机灵!”

从那以后,不管是开会还是出行,毛主席常说:“问问东兴怎么看。”



新中国成立之后,汪东兴就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局的局长,负责中南海的安保工作。这个位置看起来好像很不起眼,但其实责任重大。中南海是党和国家的核心,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汪东兴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把安保工作做到了极致。

他亲自挑选每一名警卫员,从家庭背景、政治立场到个人品行,都要反复审查。他最常说的就是:“主席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他的管理下,中南海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1949年,毛主席准备第一次出访苏联。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外交行动,路线长、风险高,国内外反动势力虎视眈眈。

中央决定还是由汪东兴全权负责安保。他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从北京到满洲里,沿线每一个车站、每一段铁路,他都亲自去检查。甚至就连列车上的服务员,也是他亲自挑选的。那次出访非常成功,毛主席安全抵达莫斯科,又平安回国。回来后,毛主席对汪东兴说:“这次多亏了你。”

在很多人眼里,汪东兴只是个“保镖”,但其实他的工作远远不止于此。

他经常作为毛主席的联络人,与其他领导人沟通。毛主席的一些重要指示,都是通过他传达的。他从不添油加醋,也从不隐瞒遗漏,总是原原本本地转达。久而久之,大家都信任他,称他为“主席的耳朵和嘴巴”。

1960年代,党内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比如干部搞特殊化、多吃多占。毛主席察觉后,让汪东兴牵头整顿中央办公厅的作风。

汪东兴二话不说,立刻行动。他组织自查自纠,带头清退多占的物资,还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制度。在他的推动下,中办风气为之一新。很多老同志后来回忆说:“要不是汪东兴铁面无私,那股歪风早就刹不住了。”

1976年,毛主席病重,汪东兴几乎日夜守在病床前。主席去世后,他第一时间保护好所有重要文件,并全程参与遗体保存和守灵工作。那几天,他几乎没有合眼。在他心里,主席早就已经不只是领袖了,更是亲人。



毛主席走后,汪东兴的生活就平静了下来,他不再担任要职,晚年的生活也十分简朴。他不爱参加公开活动,也很少接受采访,但每年毛主席的生日和忌日,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毛主席的纪念堂。

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自己走不动为止。

汪东兴晚年还写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叫《汪东兴日记》。很多人以为他会写自己的功绩,但他没有。整本书里,他把自己写成一个“见证者”,重点讲述的是毛主席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和风范。他从不夸耀自己,反而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2015年,汪东兴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在他最后的岁月中,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但他的头脑还是很庆清醒,他常常对家人说:

“我这一辈子,能守好主席的安全,就这一件事,就让我死而无憾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历史   无憾   遗言   临终   汪东兴   中南海   主席   警卫   敌人   安保   敌军   工作   中央   干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