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农村少女贞德,为何能帮法国打赢百年战争?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网络上有个著名的乳法段子:“法国人只能在矮子、女人以及外国人的领导下才能打胜仗”。外国人,指的是来自科西嘉(原属意大利)的拿破仑,女人当然指的就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 ,那么,作为一个不到20岁的法国乡下女孩,贞德怎么会拥有拯救一个国家的力量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法国巾帼英雄贞德,以及她所领导的奥尔良解围战。

1429年4月27日,英法战争已经打到了第92个年头,一支4000人的军队,正行进在法国南部的田野上。一队天主教教士吟唱着颂歌,走在队伍的最前方;其后紧跟着一位骑着白色战马,穿着闪亮大白铠甲,高举着旗帜的少女;她的身后则是法兰西的骑士与步兵,以及一连串运输给养的车队。

这位少女,便是日后著名的圣女贞德。她正带领着这支军队,去解救被英军所围困的奥尔良城。

1412年,贞德出生在法国东部地区,一个叫作栋雷米的村庄。她的父亲叫雅克·达克,是村庄管事者。

贞德有3个兄弟,1个姐妹。13岁之前,贞德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母亲教授了她简单的宗教知识。据说,她没接受过教育,不会读也不会写。

但从13岁开始,她自称受到上帝的启示,要她将英国人赶出法国,并拥立法国王太子查理七世到兰斯加冕。

1428年,16岁的贞德前往附近的沃尔库勒城堡,希望守卫长官罗贝尔引荐她,去面见查理七世。

一直等到1429年1月,她准确预言了法军在“鲱鱼之战”的惨败后,贞德才被获许面见查理七世。

1429年2月23日,贞德经人护送前往希农,见到了查理七世。传说,查理七世为了考验贞德是否真的是上帝的使者,就让别人伪装成自己,但贞德却一眼就认出了谁才是真正的查理七世。

之后,贞德又通过了教会与贵族的重重考验,并最终说服了查理七世,资助她以旗帜、铠甲、战马,并给予她以军队,去救援奥尔良城。

至此,这个年仅17岁的少女,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上,贞德有着深褐色头发,黑色眼睛、圆脸蛋,而且个子不高。而她出征时身上那套华丽的大白铠甲(Harnois Blanc),是查理七世花了100里佛尔银币(约350-400g黄金)的高价,从意大利专门请来的铠甲师,耗时17天为她量身定做的。

(▲查理六世“王冠埃居”,铸造下限年份为1422年)


(1390年代大白铠甲骑士装备和骑士日常服装)


大白铠甲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板甲,在15世纪初刚刚登上战场,就闪耀四方。

为什么叫大白铠甲呢?因为这种铠甲表面经过精心打磨,像镜子一样可以反射阳光,肉眼看去,仿佛泛着白光。其除了胸甲之外,还有带有可动式面甲的小盔(Bascinet)、护喉、铁手套、护肩以及带有铰链的全包式四肢护甲。

(带护面的小盔)


不过为了视觉效果,游戏中在实战铠甲的基础上加装了不少装饰性配件。

(▲亚德里安.阿尔曼作,贞德画像)


(▲亚德里安.阿尔曼作,贞德画像)


(贞德入城奥尔良时留下的速写)

1429年4月29日晚,贞德带领着法国军队,进入奥尔良城。城中军民士气大振,纷纷举着火把欢迎少女。人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被英军围攻长达7个月的奥尔良城,马上就要解放了。

那么,为什么奥尔良如此重要呢?

1415年的阿金库尔会战,法国骑士惨败于英国长弓手之后,法国王室被迫于1420年,签订了不平等的《特鲁瓦协定》。

等到1428年,法国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都已处于英国和其勃艮第盟友的控制下。法国人只能靠卢瓦尔河这个天然的屏障,暂时阻止了北方英国军队的进军。而在卢瓦尔河以北,奥尔良城成为了唯一仅存,未被英军占领的城市。

1428年10月12日,英军发动了对奥尔良的围攻。此时,如果法国再度失守,英军将以奥尔良为基地,进而拿下整个卢瓦尔河以南地区,继而彻底拿下整个法国。

因此,奥尔良解围战,成为了决定着百年战争走向与结局的关键。而奥尔良解围战的关键,在于奥尔良大桥的争夺。

河上是奥尔良大桥,大桥跨越了一个名为圣安托万的河心岛,连接着奥尔良城与河对岸。在图雷尔与奥古斯丁之间的河岸上,奥尔良人还修建了一座小型塔堡,与图雷尔塔堡以吊桥连接。

但在贞德的援军来到前,英军已经夺取了法军在卢瓦尔河南岸的所有防御工事,并将图雷尔塔堡,作为了攻城总部,更布置了火炮。英军还加强了城堡的防御,拓展外围堡墙,使其成为一个长 20 米、宽 26 米、并拥有 8 米深壕沟的坚固据点。

因此,奥尔良解围战,在战术上就是对英军围城据点与城堡的反围攻战。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毕竟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牢牢压在法国人的心头。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在贞德的鼓舞下,法军士气大振,仅仅8天后的5月7日,贞德就率领法军夺回了奥尔良大桥,彻底击败了围攻的英军,化解了长达7个月的“奥尔良之围”。此后,贞德获得了“奥尔良少女”(The Maid of Orléans)的尊称。

为什么一个不到20岁的少女,可以解了长达7个月的“奥尔良之围”,打赢“奥尔良解围战”呢?

根据记载,在法军围攻最关键的图雷尔塔堡时,贞德曾被英军的冷箭射中肩膀,箭头射入达半英尺,也就是15公分,人们急忙将她抬离前线。结果贞德包扎完伤口后,当天就带着法军再次冲向前线。

也是在此战中,贞德手持的带有鸢尾花图案的旗帜,成为法军士兵最好的鼓励道具。

而在法军对图雷尔塔堡的最后一波攻击中,贞德向法军士兵高喊: “ 旗帜角碰到墙边时,你们就可以冲进去了!”

士兵们回道:“贞德,旗子碰到了!”

少女喊道:“一切都是你们的了,进去吧!”

于是,气势如虹的法军士兵,在一天之内,就拿下了之前被法国贵族认为,要一个月才能拿下的图雷尔塔堡。

除了敢于拼搏的勇气,要说贞德是一位军事天才也不为过。

贞德非常善于利用法军的两大利器——火炮和骑士。

第一,贞德或出于本身的军事敏感天赋,或在身边人的指引下,非常重视火炮的运用。她嘲讽法国贵族们的懦弱,号召士兵们在射石炮的支援下,从正面攻打壁垒。美国历史学家凯利·德弗里斯提出,贞德将大炮用作攻势用途的做法也深深影响了法国人。自此以后,法国成为欧洲最重视炮兵力量建设的国家。

第二,贞德在宗教的加成下,相当有个人魅力,使得骄傲不驯的法国骑士愿意听从她的指挥。比如被印在扑克牌上,作为红桃J的法军名将拉海尔和童话故事里“蓝胡子”的原型吉尔·德·雷元帅都是她的迷弟。而且,贞德确实很有军事天赋,从而能准确的把握到合适的冲锋时机。有人开玩笑说,贞德可能是穿越者。因为她的军事理解能力,实在不像是个15世纪的18岁少女。

比如1429年6月19日爆发的帕提之战当时法军追上了撤退的英军,但忌惮长弓手的威力,所以不敢轻易发动攻击。于是,法军将领咨询贞德的意见。结果贞德高喊:“用你们的马刺!”(指立刻发动进攻)

于是,1500法国骑士突袭并击垮了来不及布置拒马桩的5000多名英军,以不到100人的伤亡(阵亡5名骑士),杀死了2500名英军。

帕提之战,打破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极大的鼓舞了法军的士气。

虽然后来贞德不幸被俘,但法军出现的那些军事新变革,却得以发扬光大。

1436年,已经成为法国国王的查理七世,在传奇商人雅克·科尔的帮助下,改革税制,征收人头税等一大批新税种,使得瓦卢瓦王朝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实力。

之后,他立即开始着手改组军队,以建立基于雇佣兵制度的国家常备军。

1439年,查理七世颁布敕令,组建起15个常备骑兵连队(后增加为20个)。这就是近代欧洲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常备正规军,后来大名鼎鼎的“敕令骑士团”(Compagnies d’ordonnance)。

敕令骑士团将法国的骑士传统和新式常备军制结合起来,其战斗力也不是以前那些只会无脑冲锋的封建骑士可以比拟的。法国敕令骑士的战斗力,强悍到在之后一百年里,无论对手是英国人、意大利人、德意志人还是西班牙人,敕令骑士几乎都能打赢每场骑兵正规交战。

法军终于找到了在野战中克制英国下马骑士和长弓手的战术。先借助火炮,将英国长弓手逼出其预设防御阵地,凭借火炮和敕令骑士的配合,让其成为敕令骑士的一盘菜。

就这样,在1453年,百年战争终于在隆隆炮声和敕令骑士的马蹄声中结束了。法兰西收复了除加莱港外的全部领土。(加莱港于1558年收复)

然而,贞德却没能看到这一切。1430年5月,贞德被勃艮第人俘虏,由于当时查理七世没有为她交付赎金,贞德被英国人买走。1431年5月30日,年仅19岁的贞德被英国人扣上女巫的污名,处以火刑。

参考资料:

《西洋世界军事史》J·F·C·富勒=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T·N·杜普伊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凯利·德弗里斯

《14-17世纪欧洲的军事革命与社会变革》许二斌

《从“女巫”到“圣女”—贞德形象的塑造》张红

《百年战争后期法国的炮兵改革》薛震

《英国史》蒋孟引

《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军队》 NPLBNB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历史   贞德   法国   战争   农村   少女   英军   骑士   敕令   铠甲   瓦尔   英法   火炮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