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个超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为何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

郑州这几年老被网上说“大而不强”,其实这标签不是2025年突然冒出来的,早几年就有人这么讲。最早大概2021、2022年左右,知乎和微博上有人发帖拿郑州跟武汉、长沙、合肥比,说人口破千万、GDP过万亿了,怎么看着还是没那么强。2023年有一篇帖子标题就叫这个,阅读量几百万,转发一大堆,大家开始认真讨论。很多人觉得郑州高铁牛,米字形全国第一个,人口十年净流入四百多万,但一说文化地标、产业档次、城市天际线,就觉得差点意思。讨论里有人说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有人说这是快速扩张的阵痛,反正话题就火了。

到现在2025年,这说法还是偶尔冒出来,但声音小了不少。以前大家吐槽老城区破旧楼多,新区楼长得都一个样,高楼200米以上的全国才排三十开外。现在郑州在推城市更新,2025年计划投两千亿改造老小区,加公园绿地,天际线也在慢慢补。网上有人说标签过时了,郑州2024年GDP14532亿,增速5.7%,工业加值涨1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翻番,汽车总产量过百万辆,电子信息产业八千亿,这些数据一摆,很多人就不那么绝对了。

标签能火起来,主要因为大家拿中部几个省会横比。武汉有七所双一流,西安也七所,成都更多,郑州就郑大一家,在校生146万全国第二,但顶尖高校少,本地毕业生留下来不到四成。高端人才老往北上广深跑,或者去隔壁武汉长沙,郑州高薪岗位少,IT金融没大龙头。人口流入的多是省内打工的,富士康比亚迪这种厂子吸人多,但多是组装线,技术含量不高。全省首位度2024年才23%左右,中部垫底,对周边城市拉动弱,大家觉得省会没完全扛起一亿多人口大省的责任。

文化这块是老痛点了。郑州是八大古都,商代遗址全国重点,但地上就剩夯土墙,没洛阳龙门石窟那种震撼,也没开封清明上河园那种沉浸感。二七塔知名度一般,少林寺虽在郑州管,但登封离市区一个多小时,游客高铁一到就直奔少林,市区留不住人。2025年上半年郑州游客1.03亿,收入1261亿,涨了点,但很多人还是把郑州当交通中转站,住一晚就走。文旅投入跟省内兄弟城市比,宣传力度小,爆款景点少,城市记忆才几十年,沉淀不够。

经济结构也是大家挑的刺。2024年总量全国十六,但人均不算高,产业靠传统制造和物流批发。富士康贡献大,就业多,但利润大头不在本地,高新技术、金融占比低,本土没腾讯华为那种体量企业。科教资源大学生多,但国家级院所少,院士吸引力弱。医疗三甲医院四十家全国前十,郑大一附院床位世界第一,但靠规模堆,专科实力和科研一般。这些加一块,就让人觉得规模上去了,质量还没完全跟上。

城市形象以前被吐槽最狠。过去二十年摊大饼,建成区面积翻好几倍,老城区低矮破旧,新区风格雷同,地标少。2025年郑州在改,绿化率升,公园多起来,夜经济也搞,特色街区建了不少。交通还是最大优势,米字高铁、航空双枢纽、陆港,买全球卖全球搞得风生水起,跨境电商一千多亿。

郑州这标签有点冤,但也有道理。它起点低,1928年才建市,1954年当省会,七十年从县城冲到超大城市,工业化城镇化任务重,养活一亿多人不容易。以前大家说它尴尬,现在2024、2025年数据看,转型挺快,数字经济七千亿,算力中心建起来,超硬材料国家级集群,新能源汽车全国前列。人口还在净流入,年轻人多,平均年龄34.7岁,活力足。

2025年郑州规划到2035年人口控在1750万以内,都市圈搞起来,郑开郑许产业带成型,首位度肯定继续升。文旅也在推黄河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些新IP,少林功夫、商都遗址慢慢活化。产业上比亚迪、上汽这些大项目落地,专精特新企业一千多家,民营经济占97%。城市更新、人才政策、开放力度都在加码,短板一个个在补。

郑州这城市就这样,默默干活,不爱吆喝。以前“大而不强”说它的人多,现在慢慢有人改口说“低调牛”。以后会不会彻底撕掉标签,就看这几年转型力度了,反正路还长,潜力大着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财经   郑州   省会   贴上   人口   标签   城市   武汉   全国   天际线   产业   力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