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控狂喜!竟有2000种葡萄可以吃,中科院博士带你了解更多品类


文 /编辑:红墨

大家平时都经常买水果吃,多吃水果确实会对身体很友好,不知道大家都喜欢吃些什么水果。

夏天的话还是西瓜和葡萄吃得多,近几年阳光玫瑰特别流行,虽然价格贵但是也有不少人喜欢吃。

葡萄的种类其实有很多,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可能都只是众多品类的冰山一角,大家日常见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巨峰葡萄和夏黑葡萄,还有自己家院子里种的葡萄。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葡萄的种类,因为很多人都会有个知识盲区,就是误以为葡萄的种类很少,其实不然,咱们平时吃的葡萄,全世界已经知道的品种就有8000多种,将近2000种是可以当水果吃的,还有6000多种可以拿来酿酒,大家可能都不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鲁丽敏就用自己亲身研究的数据和长时间的观察,对葡萄进行全面的研究。

在她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些好吃的葡萄,其实都来自同一个老祖宗——一种叫“欧亚葡萄”的野生种,而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鲁丽敏博士研究的可不是超市里卖的这些,而是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形态千奇百怪的野生葡萄“亲戚”。

这些野生葡萄有的长在非洲沙漠里,树干像水瓮一样存水,叶子肉嘟嘟的,成了多肉爱好者的宝贝;有的藏在云南雨林里,果实粉嫩诱人,但一碰就让人手肿。

还有的甚至被“食人花”大王花寄生,自己长得普普通通,却要养活那朵直径一米的大花,鲁丽敏和团队跑遍全球,就是为了把这些野葡萄找出来,搞清楚谁和谁是一家人。

这活儿听着像探险,实际却挺遭罪,在热带雨林里,蚂蟥能直接从树叶上弹到人脖子上,一种叫“蚋”的小虫咬完人,伤口痒好几年。

采标本更得靠土办法:高枝剪带不出国,他们就扔石头砸藤条,或者叠罗汉去够,晚上回到旅馆,还得连夜把采来的植物压平、烘干,经常忙到凌晨三点。

有一回鲁丽敏累得偷偷溜去睡觉,第二天被老师训:“你倒好,我们三个老同志干到半夜!”

但苦头吃多了,惊喜也不少,2014年她在云南随手扯了根藤子,回去一做基因检测,发现竟是非洲才有的葡萄瓮属——这玩意儿在中国从没人见过。

为了确认,她连着五年追着开花期往云南跑,最后真的找到了四个野生群落。这项发现后来被写成论文,还帮当地林业部门搞清了植物家底。

有人可能觉得,研究野葡萄有啥用?

鲁丽敏的故事给了答案:咱们今天吃的葡萄抗病能力差,北方种了要埋土防冻,费钱费力。

可她团队用野生山葡萄和玫瑰香杂交,培育出了不怕冻的新品种,大雪地里都能活,那些看似“没用”的野葡萄,其实是宝贝基因库。

科学家们拼的不是论文,是未来农业的底气,他们钻山林、喂蚂蟥,一点点拼出葡萄科的“生命之树”,就像鲁丽敏说的:“剩下一半物种在哪?怎么演化的?这事得有人搞明白。”

下次你吃葡萄时,别忘了背后还有一群人在荒野里,替我们的餐桌寻找更多可能。

这些科学家也同时给大家带来了新的知识,可能没有他们的研究,大家都不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葡萄还有这么多种类,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时刻关注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葡萄   品类   中科院   博士   更多   野葡萄   云南   中国科学院   蚂蟥   种类   水果   植物   发现   非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