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足球,不梅州!足球之乡“踢”出新天地|探寻广东21城体育性格

无足球,不梅州!无论是五华惠堂奥体中心为梅州客家摇旗呐喊的客家球迷,还是曾宪梓体育场为拥有百年历史的梅州强民擂动战鼓的本土拥趸,抑或将全国五人足球争霸赛围得水泄不通的男女老少,“些几”(客家方言,意为“加油”)是他们特有的助威口号,浓缩了梅州足球的硬核精神——团结、坚韧、永不言弃!这与客家文化“爱国爱家、顽强拼搏、包容创新”的精神完美契合。

梅州的十五运会气息越来越浓

梅州足球的魂是历史的传承,梅州足球的根是全民皆足球。从“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佳话,再到上世纪80年代“一县六国脚”缔造了梅州足球的巅峰时刻,2015年11月,五华县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如今,梅州拥有全国首支县级中超球队梅州客家,全市“全民皆足球、全年赛不停”,每年赛事活动保持5000场以上,足球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8.3%,各级各类足球场地逾千块,平均每万人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梅州的足球赛事类型丰富

在十五运会群众体育组足球五人制男子老将组的决赛中,以梅州籍球员为班底的广东队在全运会该项赛事实现卫冕。老将钟恒辉将此定义为人生高光时刻,“梅州人在群众足球项目的卫冕,恰恰彰显出足球之乡的深厚底蕴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梅州是一座血液中流淌着足球基因的城市。如何持续擦亮足球之乡的金字招牌?梅州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系列规划方案,科学系统推动足球重点城市建设和足球改革发展,并培育了贺岁杯、客家杯、球王杯、五人足球争霸赛和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IP赛事,打响“来梅州,踢场球”的特色品牌。

梅州市足协副主席谢育新将一生热血浇灌绿茵梦想,“年轻人是足球的根”这句话一直在他的心中萦绕,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能有更多的客家娃踢出名堂。他告诉记者,梅州正在不断完善足球发展管理体系,将足球运动延伸扎根到最基层。梅州已开启实施青苗青训“双青”工程,深化“体教社”融合,系统构建以中国足协梅州青训中心、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学校、市县体校和校园足球为主体的青苗青训体系,共同培育足球苗子、培养输送高水平足球人才。

梅州打造出了有全国示范性的城市足球运动综合体

如今,梅州的城市发展和“百千万工程”的深度推进,早已与足球密不可分。据悉,梅州城市足球消费总规模已接近15亿元,梅州客家征战中超以来主场已吸引超40万名球迷前来观赛,全国五人足球争霸赛、村超等群众性赛事,也吸引全国各地球队、球迷来到梅州。足球已成为梅州文旅、商贸和农业等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开启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选手在十五运会竞体组的足球比赛中

随着十五运会赛事的陆续展开,梅州期待以承办四个组别的足球赛事为契机,促进“足球+”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有全国示范性的、集“运动、休闲、文旅、康养”于一体的城市足球运动综合体。此外,充分挖掘“泥巴地里踢出来的”草根足球精神和客家足球文化,活化利用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李惠堂旧居、惠堂奥体中心、客家博物馆和叶剑英纪念园等旅游资源,真正让“一场球赛激活一座城”照进现实,让足球释放出多元功效,成为激发城市发展活力的引擎,实实在在地惠及每一个梅州人。

150年前,当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在梅州落地生根,踢球、看球、议球早已成为百年球乡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因十五运会的到来释放出新动能。足球搭台,文旅唱戏,催生百年球乡文旅体深度融合,“踢”出足球产业、经济腾飞新天地。

文|记者 柴智

图|记者 柳诚 梅州市体育局

编辑:赵亮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体育   梅州   足球   广东   性格   天地   客家   城市   赛事   梅州市   全国   争霸赛   青苗   中国内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