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终究踏上"不归路",东北人撤离成潮!背后真相究竟是啥?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三亚,这个曾经吸引无数东北人南下的"天堂",如今却上演着大规模"撤离潮"。

前些年,三亚几乎成了东北人的“第二故乡”,一到冬天,大批“候鸟族”南下避寒,房子买了一套又一套,商铺、旅馆生意火得不行。

可谁能想到,如今风向突然变了,曾经抢着来的东北人,如今却纷纷撤离。到底发生了啥?三亚这块“热土”,怎么说凉就凉了?

从下岗潮到南迁风

要说东北人和三亚的缘分,得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

那时的东北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国企改革,工厂接连倒闭,一大批工人被推向社会。失业的压力下,很多东北人开始寻找出路,南下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当时的海南刚刚建省不久,三亚还是个发展中的小城市,房价才800元一平米,低得让人不敢相信。

对比东北的严寒,三亚的阳光沙滩,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就这样,第一批东北人带着梦想南下三亚,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这些早期南下的东北人,大多从事保安、导游、摆摊等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比在东北无所事事要好。

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得到了认可,在三亚站稳了脚跟。

到了2000年后,随着东北老人养老需求的增加,三亚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城市"。

每到冬天,成千上万的东北老人会飞到三亚过冬,躲避东北的严寒。


这时候的三亚,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旅游业,但物价还算合理,生活成本不高,对退休金不高的东北老人来说,是个理想的“养老地”。

2010年,海南提出"国际旅游岛"战略,三亚的地位更加重要。

房价开始从几千元一平米飙升到上万元,但即便如此,与北上广深相比,这个价格对东北人来说还是能接受的。

加上温暖的气候,很多东北人卖掉了东北的房子,在三亚买了新家,彻底在这里安了家。

东北人的“第二故乡”

到了2014年左右,三亚的东北人数量达到了高峰。

据统计,仅哈尔滨籍的老人,冬季在三亚过冬的就有20万人。东北人在三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已经成为了三亚的"半壁江山"。

走在三亚的街头,随处可听到浓厚的东北口音。

"得嘞""咋地了""整一个"这样的东北方言,成了三亚的第二语言。

不少本地餐馆为了迎合东北人的口味,开始提供东北菜,比如锅包肉、地三鲜、酸菜白肉炖粉条。


甚至有些商家的招牌,都直接用东北话写成,一眼就能认出是东北人开的店。

东北人不仅是游客,更成为了经营者。

他们开设了大量的餐馆、理发店、民宿,还有不少人做起了导游、出租车司机。

在三亚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东北人也尝到了甜头,生意红火,收入可观。

这段时间,东北人几乎把三亚当成了第二故乡。他们在这里买房安家,把子女接过来上学,甚至带动了更多的亲戚朋友南下。


东北人社区逐渐形成,他们的文化、饮食习惯也深深影响了三亚本地。

春节期间,三亚的各大广场会举办东北风格的庙会,放烟花、贴春联、包饺子,一派北方年味。

三亚本地人对东北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习惯到逐渐接纳。

东北人的豪爽、直率,以及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本地人对这些"外来客"充满了友善。

很多本地人甚至学会了一些东北话,以便更好地与东北客人交流。

房价飙升+生活成本激增

三亚的好日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大概是从2018年左右,问题开始显现。

首先是房价的疯狂上涨。

随着三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国对海南自贸区的关注,三亚的房价从上万元一平米,一路飙升到五六万元一平米。

这个价格,已经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当,甚至超过了很多二线城市。对于很多普通的东北家庭来说,这样的房价已经难以承受。


即使是那些早期买了房的东北人,也开始感受到生活成本的压力。

三亚的物价一年比一年高,从蔬菜水果到日常用品,价格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冬季旅游旺季,物价会再上一个台阶,一顿普通的海鲜餐可能就要花费上千元。


2018年,一起著名的"海参蒸蛋"宰客事件,更是引发了全国关注。

一家海鲜餐厅给游客上了一份看似普通的蒸蛋,却收取了1900元的高价。

这起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对三亚旅游市场乱象的大讨论。

除了高物价,东北人还面临着生意上的压力。

随着全国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去东南亚、日本等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三亚不再是度假的唯一选择。


特别是一些低价团的出现,让三亚的旅游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很多靠旅游业生存的东北人,收入开始下滑。

医疗资源的匮乏也是个大问题。三亚的医疗水平与东北的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对于那些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人来说,一旦遇到重大疾病,三亚的医院可能无法提供足够专业的治疗。

教育资源同样紧张。三亚的学校数量有限,优质教育资源更是稀缺。对于带着孩子过来的东北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一大困扰。

三亚变了模样

三亚的环境问题,是近年来东北人撤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曾经,三亚以其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吸引了无数东北人。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和汽车数量的增加,三亚的空气质量开始下降。

特别是冬季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汽车尾气排放增加,雾霾问题开始显现。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三亚的空气质量优良率降至78%,这个数字虽然比北方城市好,但与三亚曾经"天天都是好天气"的形象相比,已经大打折扣。


对于那些专门为了躲避东北雾霾而来到三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打击。

旅游市场的乱象也让很多东北人心寒。

宰客、强制消费、质量低劣的商品和服务,这些问题在三亚屡见不鲜。

特别是海鲜市场,明码标价的商品到结账时往往会加上各种服务费、加工费,最终价格远高于预期。即使是本地人,也很难避免被坑。


水质问题也让人担忧。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三亚的水资源压力增大,自来水质量下降。

很多家庭不得不购买桶装水或安装净水设备,增加了生活成本。

原本安静的生活环境也被打破。旅游旺季,三亚的各大景点人满为患,道路拥堵,噪音增加。

曾经宁静的海滩,如今挤满了游客,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变得越来越难。

大批撤离

从2023年开始,三亚的房产市场出现了明显变化。交易量下降,挂牌量上升,特别是二手房市场,很多东北人开始抛售房产。

2024年的数据更加明显,三亚游客同比下降12%,东北籍迁出人口首次超过流入人口。这意味着,曾经的"候鸟潮",正在变成"撤离潮"。

东北人撤离后,去了哪里?有的回到了东北,特别是哈尔滨、长春等近年来冬季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的城市。


有的选择了云南、广西等气候同样宜人但生活成本较低的地方。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等,那里的生活成本更低,环境也不错。

对于那些在三亚有房产的东北人来说,卖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亚的房产市场降温明显,很多房子挂牌数月甚至一年都难以售出,或者只能以低于购入价的价格出售,亏损严重。


生意也不好做了。不少东北人开的店铺纷纷关门,街上的"转让"和"出租"招牌越来越多。

对于那些年纪大、已经在三亚生活多年的东北老人来说,撤离意味着又一次生活上的重大变动,他们面临着再次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三亚本地也感受到了东北人撤离带来的影响。

一些专门针对东北人的商铺和服务开始萧条,甚至有些区域变得冷清。原本在冬季热闹非凡的东北人社区,如今人气大减。


《——【·结语·】——》

当初吸引东北人的低房价、好环境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生活成本和各种城市问题。

对东北人撤离潮的关注,也是对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

只有解决实际问题,重新找回那份宜居的舒适感,三亚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天堂”。

信息来源:

1. 《三亚市生态环境白皮书(2024)》,三亚市生态环境局

2. 《三亚房价十年变迁》,搜狐视频财经频道,2024年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财经   东北人   归路   真相   房价   城市   成本   旅游业   冬季   游客   物价   海南   空气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