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开打,中国人没吭声,外交部发了条视频——毛主席的一段原声讲话。不到24小时,浏览量破千万。CNN一看不对,立刻上节目解读,说这不是喊口号,而是打出了中国历史的底牌。
视频里的那句话是:“要打多久,就打多久。”可在CNN眼里,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记得那段从鸦片战争到庚子赔款的屈辱。美国看见的是外交稿,中国发出的,是不再被压迫的国家信号。
谁以为这只是谈判姿态,就低估了170年的历史教育。
2025年4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并配文转引了毛主席1964年的一段讲话:
“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这段原始录音出自毛主席1953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视频刚一发布,便迅速引发境外舆论震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栏目中,罕见地用整段评论分析了这条视频背后的象征意义。
CNN在节目中指出:毛宁转发的这段讲话,并不只是单纯的政治表达,它代表的是一个大国的文化底层逻辑和民族心理记忆。
在中国人的国家记忆中,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国门,用条约攫取中国关税,用军舰碾压中国主权。从那时起,每一段历史的屈辱,就像教材一样,代代书写、代代传授。
CNN用了这样的表述:“这段视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国从历史中吸取到教训——决不再重蹈任人欺凌的覆辙。”在美国舆论看来,外交发言人此时发布毛主席的讲话,是一种历史回应,更是一种民族信号。
不仅如此,CNN还指出:“在中国,每个孩子在历史书上都学过那些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割地赔款、列强租界。
美国也曾参与了其中的侵略行为。”因此,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步步紧逼时,在中国人看来,这不是一场正常的谈判,而是另一场“不平等条约”的开场。
评论员法里德·扎卡里亚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毫无逻辑,完全是为了维护总统个人的面子,错误地将中国当作情绪宣泄的靶子。”扎卡里亚直言,这种以“零和博弈”方式解决结构性分歧的策略,将导致所有对话的窗口被彻底关闭。
美国观察家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外交语言”表达,更像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国家记忆的“反弹”。外交部的短视频,等于把中国历史课本中的一句经典话语,拿到了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重申了一遍。
而在这个瞬间,全世界都看懂了:屈辱的味道,中国尝过一次,就再也咽不下第二口。
中国人为什么在贸易谈判中这么“轴”?这话要是让近代史老师听见,十有八九会站起来拍桌子:不是轴,是记性太好了。
要说起这“记性”,得翻回到1840年。那年英国用几艘军舰在广州一带开了火,开启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赔银2100万元,割让香港,丧失关税主权——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几十年,列强一拥而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接连而至,一张张白纸黑字写满了一个民族的血和泪。
每一张条约的背后,都是一场城池失守、民众流离失所的灾难。最令人痛心的是,关税这样关乎国家财政和主权的领域,也在这些条约中被剥夺。当时中国的海关系统由英法美等国顾问共同管理,清政府甚至没有权力决定哪一项商品该收多少税。
就连“关税”这两个字,在中国人眼里,都不像西方那样是冰冷的经济术语,而是列强欺辱我们的手段,是那段屈辱疼痛的历史。
这段历史教育,代代相传。小学教材、纪录片、新闻专题,都反复强调:从鸦片战争到抗战胜利,中国用了整整一个世纪才夺回属于自己的主权。
其中,关税主权的收回,是1928年中国国民政府与西方列强谈判得来的成果之一,被视为中国“站起来”的重要标志。
所以,当美国总统动辄宣布加税,试图以此施压中国进行“结构性让步”,在美国人看来是商业谈判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在历史伤疤上撒盐。这不是谈生意,这是重演那段屈辱史剧本。
正因如此,当美国一边说着“谈合作”,一边挥舞加税大棒时,中国人下意识地回到那个被条约压迫的时代。一个在被欺压中苏醒的国家,不会允许自己再被任何形式重新“训话”一次。
中国人的强硬,是历史教出来的,不是意气用事,更不是反应过度。“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已经过去了,但“不再被主宰”的意识,已经深深写进了集体潜意识里。
2025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45%的惩罚性关税。几小时内,美国股市应声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2.5%,标准普尔500跌3.46%,纳斯达克更是跌了4.31%。
这是202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国企业CEO们一边抹汗一边打电话给白宫,说自己“每天亏几百万”。
《华盛顿邮报》10日报道称,越来越多的美企高管设立“战情室”,研究裁员和缩减预算方案。其中一位匿名CEO甚至吐槽:“特朗普懂房地产,但不懂市场。”他指出:“市场不是谈地皮,全球供应链也不是你想拉就能拉的。”但特朗普显然不听劝。
他打的算盘,是中国会像日本、加拿大那样,面对关税高压后乖乖让步。但这个算盘,在中国,是打错了珠子的。中方态度非常明确:“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奉陪到底。”
这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4月11日的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任何对话必须基于平等、尊重和互惠。而不是一边谈判一边加压,这种策略,中国人见得太多了,十九世纪见过,二十世纪见过,现在不打算再吃这一套。
中国并没有“被打痛就认怂”的传统,反而越打越硬。这场关税战,到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人不会后退一步。因为背后,是一百七十年的历史账本。
CNN解读中国屈辱的历史教会中国人“决不让步”-新浪-2025年04月14日
“美国是只纸老虎,一戳就穿”,毛宁再转毛主席语录-观察者-2025-04-11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