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是极为深刻的一次战争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海军事业支离破碎,差点消亡。
但殊不知,在甲午海战之后,大清的海军又重新经过了重建,这一次的他们又有怎样的成果呢?他们又是从哪一方面进行重建的?
1、被推着发展的清朝海军
清朝的海军最出名的时间就是在近代化之后了,但是在此之前,大清海军并不是没有一点发展,只是处于一种不被重视的阶段罢了。
因此,在大清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虽然是雄霸一方的大国,但唯独海军事业发展缓慢,实力落后的不止一点点,这才有了康熙时期为收复台湾地区攻打郑成功后代郑氏家族的事情。
谁能想到,在后人眼里正值盛世的大清竟然在海上输给了前朝郑成功的后代,这件事无论放在哪里也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所以,在好不容易收复台湾地区之后,康熙就以台湾郑氏投降留下的海军军备为基础,逐渐发展出一支初具规模的海军军队,也是后期建立强大水师的基础。
但尽管如此,清朝海军的发展速度也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而逐渐落后,直到外国列强在经过工业革命之后踹开了清朝的大门,海军事业才又一次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也明白了,清朝时期我国海军的发展基本都是被推着向前进行的,也这也就导致了我们进入了“学学不到精髓,发展又发展不起来”的窘境。
2、甲午海战
话是这么说,但是经过了康乾盛世的洗礼,清朝海军还是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的,并且在全世界的海军排行中也能占据不错的位置。
只不过,一味的吃老本显然是靠不住的,尤其是军事这种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先进武器的事业。
1840年以后,中国近代化的大门被迫打开,而清朝海军面临的第一场战斗就是鸦片战争。但由于长时间的军备荒废以及武器的落后,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事教人一次就会。吃过这一次亏之后,清朝内部就出现了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对付他们从而维持清政府的统治。
于是,在19世纪70到80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军改革兴起,并且确实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经过这次改进,清朝海军经过了巨大的改进,不仅诞生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海军的装备武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甲午海战埋下伏笔。
凭借着这样的海军战队,洋务派的人曾经抱着骄傲的心理,就算在甲午海战之前,中法之间的海军战斗已经让福建海军全军覆没,但还是没能消除他们对北洋水师的强大认可。
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日本是蓄谋已久的原因,北洋水师在战斗中并不占上风,再加上日本刚刚经历过资本主义改革,正是士气正盛的时候。
而清朝,则是处于表面辉煌、内里腐败的阶段,这样的两军交战之后,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似乎是意料之中。
当然,除了硬件上的差距之外,在这场战斗中指挥者的指挥能力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当时北洋水师的主要负责人是李鸿章,虽然他有一定的先进思想,但归根结底还是想保证自己的利益,所以就对北洋水师下达了错误的指令。
在“避战保船”的指令下,北洋水师一再被攻击,竟然渐渐的将重要的黄海地区控制权拱手相让,这才导致了之后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局面。
3、战后归来
两军交战,最怕的就是一味的退缩,从而让敌军有机可乘、乘胜追击。可惜当时的李鸿章根本没有想到这层意义,只顾着自己的前途,实在令人唏嘘。
于是,在经过了大半年的交战之后,北洋水师还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全军覆灭,甲午海战也以此为结局。
不过,事情进行的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虽然北洋水师不在了,但这并不代表清朝海军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我们当时已经被打开了近代化的大门,就是想荒废海军事业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甲午战后,清朝的海军还是经过了短暂的辉煌的,其中最主要的负责人就是郡王衔贝勒载洵和提督萨镇冰。
当然,和当初发展海军事业的原因如出一辙,清政府还是迫于外部势力的威胁被动的重新发展清朝海军。
但没想到,这次短暂的发展竟然还不错,甚至还在与西方国家的对峙中小胜一把,令人惊喜。而他们主要发展的方向就是在海军军备以及海军人才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在军备方面,与李鸿章的学习西方技术不一样,这一次他们直接从西方购入了不少的武器装备,军备实力不容小觑。
除此以外,载洵和萨镇冰还对国外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颇有大干一场的姿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清政府从各国购置了许多的巡洋舰、驱逐舰以及炮械,甚至还学习了一些建造技艺,也算是不虚此行。
拥有了这些装备之后,新一代的清朝海军正式建成,并在外国前来挑衅的时候重拳出击,极大程度的保卫了国家领土安全。
就比如说在1908年时,澳门附近的葡萄牙船舰擅自进入到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清政府就在这个前提下,果断出动了海军战舰进行威慑,成功喝退了葡萄牙船舰,这成为清朝海军重建以来的一大事迹。
当然,除了葡萄牙以外,还有意大利、古巴等国都遇到过这支新创建的海军部队,并且也确实被这支军队所吓退。
除此以外,在人才方面,他们还是秉承着一如既往的做法,创立了许多海军学堂、海军大学等,并进行大量的征兵,清朝海军的事业一下子散发出辉煌。
虽然如此,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尤其是在清政府内部越来越腐败的情况下,支撑他们的发展海军的财政支出已经入不敷出。
如果强行投入资金,最后也只会将压力落在人民的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在清朝灭亡的前两年出现了中兴之兆,但又立刻陷入衰落。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否认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对于海军事业的发展,而他们的失败就只能充当一次教训,警示我们保卫国家就一定要重视军事发展。
参考资料:
[1]袁瑛.清朝海军兴衰初探[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8,(04):34-36.
[2]戴彦清,唐宏.甲午海战后的清朝海军[J].海洋世界,1996,(06):29-30.
中日甲午战争——百度百科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