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600元生育补贴,到幼儿园逐步免费,能换回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吗

2025年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每年3600元、最长三年的育儿补贴,无论是第一孩、第二孩还是第三孩,只要是合法出生,就能享受这一待遇。

不仅如此,补贴还可以回溯,对此前出生但未满三岁的孩子,也能按剩余月份领取。

几个月后,国家又进一步推动了学前教育免费,幼儿园将逐步免除保教费。

这一连串政策组合拳,显然是为了应对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现实:生育率下降。

可年轻人会为了每年3600元,愿意重新考虑生孩子吗?幼儿园免费之后,他们会改变想法吗?

补贴政策公布的那天,很多人都在算账,三年最多10800元,听起来不算少,但有多少用得上?

按照育蜗人口研究院的测算,一个孩子0到2岁就要花6.4万元,从出生到成年需要近50万元,放在这个账本上,国家补贴不过是九牛一毛。

四川攀枝花早在2021年就出台了补贴政策,对二孩、三孩家庭每人发1.8万元,可三年过去,生育率依然在跌,2021年全国生育率是6.95‰,2022年滑到6.27‰,2023年才略微反弹到6.81‰。

内蒙古的力度更猛,2025年起,三孩以上家庭能拿到最高10万元,呼和浩特甚至对一孩都给钱,第一孩一次性发1万元,二孩、三孩每年发1万元,一直发到10岁。

湖北天门的操作更接地气,直接按月发钱,二孩每月800元、三孩1000元,从出生发到三岁。

结果呢?2023年当地新生儿增长了17%,2024年上半年又涨了5.6%,这可能说明,比起一次性发放,持续稳定的支持更能打动人心。

全国性政策终于在2025年元旦开始推行,这次不分一孩二孩三孩,全都统一补贴,资金来源由中央财政兜底,地方想加码可以自己出钱,申请流程也不复杂,出生证、户口本、线上线下都能办,街道初审,卫健部门确认。

今年7月,国务院又宣布一件大事:幼儿园要逐步免费,普惠性幼儿园和公共托育服务纳入财政保障,保教费将由央地财政分担,很多家长感到欣慰,毕竟托育和幼儿园是育儿成本最重的阶段之一。

但这些政策出来后,年轻人真的动心了吗?

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现实,结婚人数在持续下滑,2024年登记结婚只有610.6万对,创下40年来最低记录,年轻人不结婚,哪来的生育?哪怕有补贴,也没人领。

育龄女性的变化更不容忽视,目前15-49岁的女性约有3.2亿,但到2050年将只剩2亿,最关键的20-34岁人群,从1.8亿会减少到9000万。

这意味着,哪怕每个人都愿意生,人口也很难再回到以前的高峰。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代人思想上发生的变化,80后还想着生两个,90后降到了1.58个,00后直接掉到1.46个,不婚不育,已经不再是问题,而是很多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另外初婚年龄也是一路推迟,女性从2010年的24岁涨到现在28岁以上,男性也逼近30岁,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独立生活,再要他们重拾传统家庭观念,难度不小。

更直接的,还有生育成本,凤凰网一项8万人参与的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只有年补贴超过1万元,他们才会考虑生孩子。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相关产业链已经感受到寒意,汝州妇幼保健院2023年因为新生儿太少,事业性收入几乎为零,2020年到2022年,全国妇产医院减少了45家,平均每年关停20多所。

月子中心的日子也不好过,2025年第一季度就倒闭了67家,全年预计超过60%的月子中心要退出市场。

幼儿园也在紧缩,2021年全国有4627万在园幼儿,到2024年只剩下3583万人,幼儿园总数从29.48万所减少到25.33万所,平均每年减少1.3万所,主要是民营机构撑不下去了。

国家并非没有做努力,税收上,0到3岁婴幼儿、教育支出,每个孩子每月可以抵扣2000元个税,赡养老人也有3000元的专项扣除,辅助生殖技术也陆续纳入医保,推广免费孕检、无痛分娩、心理门诊,想方设法降低生育门槛。

假期方面也有进步,产假从98天延长到158-178天,男性陪产假也普遍设立,有些省还推出了育儿假,鼓励夫妻共同承担育儿责任。

从政策演变上看,中国确实走过了一大段路,从2002年吉林试点取消间隔,到2013年单独二孩,2015年全面二孩,2021年三孩政策,每步都在探索新的方向,到了2024年,政策已经从生育支持拓展为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但要改变年轻人的想法,显然不只是靠政策,原新教授提出,要有信心、恒心、耐心、决心,构建一个真正婚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很多人并不是没钱生,而是不想生,现代价值观、女性独立、生活方式变化,让婚育不再是默认选项,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而不是家庭传承。

社交媒体也在发挥影响,各种丁克生活自由人生的内容流行,让很多人觉得不婚不育也能活得精彩,再加上城市化压力、房价、教育焦虑,谁都想多想一步。

生育已经变成一场风险决策,而不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安排。

未来,人口总量或许会继续缩减,但质量提升的趋势已成定局,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快速普及,2023年已有2.5亿高学历人口,2030年预计突破3亿,中职教育每年新增500-600万人,正在补齐技能短板。

经济结构也在转型,从制造走向创造,养老金体系建立了三支柱模式,长期护理保险也覆盖了1.8亿人,延迟退休正在稳步推进,老龄化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中国正从一个依靠人口红利的国家,走向依靠人才红利的国家。

简单来说,补贴和免费政策是个好开始,但要真正让年轻人愿意生孩子,还得靠整个社会环境的优化,不能光看钱,还得看生活有没有希望,有没有支持,有没有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育儿   意愿   幼儿园   年轻人   政策   人口   生育率   国家   家庭   中国   女性   产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