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无能”,越爱对孩子做这4件事,养育的孩子很难有出息

周末出去吃饭,被邻桌的家长搞得胃口全无。

他们让孩子做主点菜,结果一会儿嫌孩子点菜慢,做事磨叽没主意,一会儿嫌孩子点的菜不好,全部否定重新点。

吃饭的时候,嘴也闲不住,批评孩子月考数学没拿满分,指责孩子补习班不认真听讲。孩子被说的吃不下去,家长又讽刺孩子玻璃心,不体谅父母,听的我都想让他们闭嘴了。

其实,从他们的聊天过程,可以感受到这孩子成绩不错,而且挺有想法的,反而是家长说的话非常无聊,车轱辘话反复说,絮絮叨叨没有重点,尤其是爸爸,始终以“老子”的身份压制孩子,很可笑。

发现没,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无能”的父母,越喜欢对孩子耍威风,做这4件事,他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无形中深深伤害了孩子。

一、控制孩子:以爱为名的精神禁锢

一位名叫“桐汐汐”的网友曾发文控诉妈妈对她的控制。因为,从小到大,妈妈都不许她交朋友,不准她看电视,就连穿什么衣服都要妈妈决定。在这样近乎窒息的生活下,她选择了逃离,到远离家乡的东北上大学,毕业后也不回家乡发展。然而,即使她远离父母,父母依旧从千里之外遥控自己,就连想看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都被妈妈认为是浪费时间,打电话阻止。

“无能”的父母往往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他们事无巨细地规划孩子的生活,从选择朋友、课外活动,到大学专业、未来职业,无不插手。这种控制常被包装成“为你好”的爱,实则是父母将自身的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看似他们是不信任孩子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人生,实际上,这恰恰反映出他们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自信,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何做孩子的精神力量,如何为孩子托底,只能用最粗暴的控制法来管理孩子。

他们通过打压孩子,操纵孩子,来获取自己的价值,拥有为人父母的满足感。

所以,我们会发现越是“无能”的父母,越想把孩子抓在手里,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找到自我价值的途径。

强大的父母培养孩子的翅膀,无能的父母却亲手将其折断。

二、比较孩子:摧毁自尊的利刃

《亲爱的小课桌》中,徐敬凯的妈妈最喜欢拿儿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了,这让徐敬凯变成了易敏感自卑的小男生,一旦得到表扬,他的第一反应是否定自己,因为妈妈觉得自己不够好。

父母认为通过比较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变得更主动,更努力。实际上“别人家的孩子”让孩子永远被打击,被比较,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中,出现自我厌恶。

“无能”的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独特性,他们眼中只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他们不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天赋;他们不会挖掘孩子的优势,帮他们扬长;他们看不到人生是多样性的。

我们不能要求玫瑰像青松一样挺拔,而是要学会闻玫瑰的香气,欣赏玫瑰的娇艳,如果只是一味地比较,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有能力的父母会把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无能”的父母只会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三、暴力对待孩子:埋下心理阴影的 “祸根”

越“无能”的父母,越喜欢将孩子当成情绪的垃圾桶。只要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就回家拿孩子当成发泄对象,打骂孩子。

记得我上中学时的邻居,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妈妈和单亲母亲没什么两样,生活压力让她变得暴躁易怒,从来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张口就是各种骂,各种怼。如果孩子不听话或者考试不理想,二话不说抄家伙就打,还会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以同样的暴力回击母亲——摔东西、大声吼叫。可以说他们家从来就没有安静过,每天不是咒骂声,就是哭闹声。

聪明的父母会用方法解决问题,“无能”的父母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用暴力掩饰自己的教育无能。

而暴力教育创造的就是恶性循环,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错误地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法就是用暴力解决,周而复始。

四、对孩子哭穷卖惨:扭曲价值观的 “毒药”

“我每天工作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还不好好学习?”

“我省吃俭用不舍得花钱,给你报补习班就要几千块,你要好好学才能得起我。”

“无能”的父母最擅长对孩子哭穷卖惨,一遍遍提醒孩子自己有多不容易,自己有多穷,多苦,多惨,希望通过制造愧疚感来激励孩子。

这种家长看似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实际上比呵斥怒骂孩子的家长更可怕,他们用示弱,击垮孩子的坚强,一遍又一遍让孩子自责,痛苦,认为自己才是父母悲惨的导火索。

“无能”的父母把经济压力转化为情感勒索,让孩子在负罪感中艰难前行,这就是赤裸裸的的情感绑架!

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包袱,而是给予他们展翅高飞的力量。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父母越“无能”,孩子越没出息。简单粗暴,毫无水准的教育方式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教育的本质不是塑造,而是唤醒;不是控制,而是解放。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再用老式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而是要迭代更新自己,刷新自己的思维和教育方法,学会做孩子的榜样,学会自我管理,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要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我们不能倚老卖老,而是要正视自己的无能,并勇敢地超越它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引路人,而非绊脚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育儿   孩子   出息   无能   父母   暴力   妈妈   家长   补习班   玫瑰   粗暴   磨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