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中彰显韧性,A股正悄然开启一场从“估值修复”到“制度红利”的慢牛长歌。
11月7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收盘小幅下跌。沪指失守4000点关口,报收3997.56点。
然而,这小小的回调并未改变市场的整体趋势——本周沪指累计上涨1.08%,按周线看续创年内新高。
在全球市场多轮动荡中,A股不仅顶住了压力,更展现出独特的韧性和活力。从“估值牛”迈向“制度牛”,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中国资本市场悄然发生。
01 市场韧性显现

本周A股市场在震荡中彰显强势。截至11月7日收盘,沪指本周累计上涨1.08%,按周线看续创年内新高。
尽管当日三大指数均小幅收跌,但市场交投依然活跃,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达1.99万亿元。
盘面上,结构性行情特征显著。有机硅概念和磷化工概念整体涨幅靠前,氟化工、能源金属、化纤等多板块亦显著上涨。
相反,科创板次新股、财税数字化、AI语料等板块则跌幅居前。
这种板块轮动恰恰是健康慢牛市的典型特征。鸿涵投资分析认为,伴随成交量稳步回升,A股已经体现出较海外市场更强的韧性。
02 慢牛格局确立

在近期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A股何以能独善其身?多位市场专家指出,慢牛格局已成市场共识。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所长孟杰表示,A股中期震荡慢牛的趋势仍将持续。他从全球宏观背景分析指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的背景下,全球处于新一轮弱美元周期中。
中国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经济基本面的逐步回稳,将带动中国资产战略配置价值继续提升。
财信证券也认为,中期来看,在全球科技投资热情不减、“反内卷”政策、居民储蓄入市等因素支撑下,本轮A股慢牛行情的根基并未动摇。
A股市场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政策驱动到基本面驱动,从短期炒作到长期投资,从情绪市到制度市,A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
03 资金格局生变

市场韧性背后,是A股资金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指出,ETF可能成为本轮居民资金入市的重要新增渠道。
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通过主题型、行业型、策略型、非宽基型ETF流入A股的净流入规模分别达到了900亿、1300亿、1400亿和700亿元。
韦冀星强调,由于ETF的介入,本轮普涨与以往不同,结构重要性比以往指数牛更高。
中长期资金入市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与“压舱石”。
据孟杰介绍,截至2025年二季度,保险资金合计持有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突破4.7万亿元,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合计持股市值也不断增加。
04 制度红利释放

A股能够顶住全球压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持续释放的制度红利。
孟杰指出,自“新国九条”部署以来,资本市场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不断落地,取得显著成效。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行业改革、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等制度创新,正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韦冀星认为,2026年A股将在盈利修复与制度红利的双重驱动下,进入资产证券化率中枢持续抬升的真正慢牛阶段。
制度红利还体现在“反内卷”政策的持续发力上。孟杰表示,在需求有一定支撑背景下,供给端政策如能逐步落实,行业盈利将逐渐走出底部。
05 未来布局之道

面对持续演绎的慢牛行情,投资者应如何布局?机构们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韦冀星建议,2026年投资需兼顾行业与因子,行业配置可遵循 “4+1”思路——科技成长自主可控、PPI改善预期叠加广谱反内卷、出海+全球产业竞争力提升、内需结构转型+消费复苏,以及中长期底仓。
具体来看,科技自主与安全仍是关键主线。金信基金指出,量子计算,机器人、国产替代仍是核心主线,具备持续配置价值。
华泰证券则关注到非特高压主网板块,该板块业绩表现较好,主要系该赛道出海保持高景气,叠加网内主网建设需求持续较强。
内需修复与企业出海同样值得关注。国泰海通郭胤含团队在看好科技新势能、内需新机遇、出海与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同时,特别强调能源新战略领域,建议聚焦新型储能、氢能与核聚变能等前沿赛道。
回头望去,沪指在4000点附近的反复震荡,恰是市场积蓄力量的必经阶段。正如开源证券韦冀星所描述的,2026年A股将在盈利修复与制度红利的双重驱动下,进入“平顶慢牛”的新阶段。
国泰海通团队更是明确表示,2026年A股市场高度有望超出市场共识,向十年前的高点发起冲击。
在资产替代、制度改革与产业转型的三重驱动下,中国股市已挺直腰杆,慢牛成色十足。
如果枫叶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关注哦~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